足迹十年青年员工成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83864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迹十年青年员工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足迹十年青年员工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足迹十年青年员工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迹十年青年员工成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足迹十年一一电力企业青年员工的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研究浏览次数:作者:超级用户发布时间:宁波电业局团委(此文获年度宁波市共青团调研奖二等奖)一、课题调研的目的:总结电力青年成长规律,探索企业青年培养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逐渐迈上科技强国的道路,一批批具有高学历的优秀青年员工开始进入电力企业。青年员工的健康、快速成长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管理思想的关键所在。调查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现状和瓶颈,总结他们职业生涯中的成长规律,分析企业对他们培养模式的得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和建议,正确引导和激励青年

2、员工与企业同步健康发展,为电力企业中青年培养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是本次课题调研的主要目的。二、课题调研的实施:问卷调查辅以个案研究,点线面相结合(一)课题调研采样范围本课题研究对象为电力企业青年员工,但限于课题组组成,采样对象范围选定为宁波电业局于年及以后参加工作的全民制青年员工,总人数约为人。(二)课题调研方式本课题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以高覆盖率的问卷调查为主,辅以青年代表座谈访谈及具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力争做到面”上的问卷调查和点”上的个案访谈、深度研究切结合,以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宁波电业局青年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环境、成才道路、职业取向及企业对青年员工的职业规划、通道建设、日常培

3、养等各方面。、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两种相结合问卷格式。从成长道路、职业规划、工作业绩、培训教育、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等几个方面对青年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座谈访谈通过青年恳谈会及典型代表访谈的形式,从各基层单位选取了比例为总青年人数的青年代表,进行了更深入地了解。详细询问了青年在其成长过程中企业对其培养所发挥出的作用,了解了青年在成才道路中的得失、经验、需求,及企业在对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反馈情况。、个案研究结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掌握的青年员工的详实数据,基层单位对青年员工的日常培养,选定了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对象,结合青年的个人成长经历及企业的培养情况,进行了深入的

4、剖析。三、课题调研的分析:调研数据为基础,实事求是为原则,科学分析为手段(一)调研问卷投放及分析本次共发放问卷份(一份问卷包含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各一份),问卷投放率约为。实际回收问卷份,其中开放式问卷有效问卷份,无效问卷份,回收封闭式问卷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在左右,满足调查问卷的高覆盖率要求。图一: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分析分为:人数及性别、学历、学位、岗位、政治面貌等个部分,进行基本情况分析的目地是掌握调研对象的基本素质结构,因为结构的因子构成决定了调研对象未来的发展空间。冋卷填写完整个人资料者有人。性别情况:人中,男性人,女性人。学历

5、情况:人中,大学专科学历共人,大学本科学历共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共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共人。岗位类别情况:从事生产技能岗位人员有人、从事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有人、从事一般管理岗位人员有人、从事市局中层管理人员为人。技术技能情况:工程师人,助理工程师人,无技术等级人员人;高级技师人,技师人,高级工人,无技能等级人。管理岗位情况:副科级及以上管理人员人,股级管理人员人,科员级管理人员人。、问卷调查部分典型问题统计及分析技术方面:无职称人占比例为,初级职称人占比例为,中级职称人占比例为,高级职称人。这说明技术类人员的构成结构不尽如人意,初级专业技术类人员比重过大,而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类人员的比重偏小,表明此

6、职业通道在中、高层级的技术资格在取得上有着较大的瓶颈,造成了大量的技术类人才一直处于较低的专业技术等级。技能方面:无技能等级人占比例为,高级工人占比例为,技师人占比例为,高级技师人所占比例为。目前这两类考试的应试条件已有较大程度放松,考取难度已大幅度降低,尽管如此,具有高级工资格和技师资格的人数均不到总人数的,这两个比例是严重偏低的。课题组通过访谈大致了解了两个原因:一是考证压力不大,考不考没有太大的影响;二是技能资格证书本身的吸引力不足(与目前的技师聘用政策存在一定的关系)。管理方面:青年员工中从事专职管理的人员相对比例较少,仅为,非管理人员人,所占比例为。目前调研对象在管理岗位上可分为四个层级。;股级管理人员(直属单位内部的中层管理人员)为人,所占比例为;科员级管理人员人,所占比例为;副科级及以上管理人员(市局中层副职)为人,所占比例为。课题组认为,调研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