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83693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外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外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外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外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加坡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21/02/06作者:未详 日期:21-2-2006 来源:http:/ 420 万、国土面积不足 700 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东南亚小 国,自 1965 年独立至今仅短短四十年时间,经济发展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 增长的奇迹,2004 年 GDP 达到 1810 亿新元,四十年间平均增速超过%,人均国民所得超过 25000 美元,较早从发展中国家“毕业”而步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其间虽然也经历了世界 经济不景气、石油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等市场波动的严重冲击,但这些危机最终被一一化解, 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目前新加坡经济已步入一个全

2、新的发展阶段,并表 现出强大的增长活力。分析新加坡经济成功的原因,不难看出大力引进外来投资是其中非常 重要的一个因素。据统计,外资占新加坡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占其制造业投资的 比重超过 80%,外资企业已构成新加坡经济的重要基石。笔者于 2005 年下半年参加了湖南省 统计局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班,有机会解读新加坡招商引资现象,认为其许多成功经验值得 我们学习借鉴。一、新加坡招商引资的主要做法(一)设立专门机构,打造精英团队,行使招商引资的具体职能新加坡负责招商引资的专门机构经济发展局(EDB),根据联合国专家团的建议成立于 1961 年,是一个独立的公共机构,在新加坡被称为法定机构,与

3、公务员系统的政府部委相比, 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经发局有自己的董事会,大多数董事会成员都由新加坡私人部 门任命。经发局在环球建立联系网络,在波士顿、芝加哥、达拉斯、洛杉矶、纽约、三藩市、 华盛顿、法兰克福、伦敦、米兰、斯德哥尔摩、巴黎、东京、大阪、雅加达、北京、上海、 广州、孟买等地设有海外办事处。长期以来,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在国内和世界各地网 罗各类精英人才,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使用,最终将其打造成了在国际上身名显赫的团队, 并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经发局官员和工作人员一般都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 广博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通行规则,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中所表现出的勤奋敬业、务实高

4、效、 锲而不舍精神,在新加坡被广为传颂,如 1969 年,纽约的德州仪器原计划在台湾设立组装厂, 由于机缘巧合,新加坡经发局主席 I.F.Tang 与美国德州仪器总裁 Mark Shepherd 乘坐同一航 班,I.F.Tang 建议他去“看看”新加坡,并对他保证“经发局已有人在纽约派驻,他可以回 答你所有有关在新加坡投资的问题,有必要的话,他也可以协助你编写投资计划”。随后新 加坡驻纽约办事处紧密跟进,多次走访德州仪器总部,并说服 Shepherd 在他下次的亚洲行程, 顺道到新加坡访问,总裁特别感动,新加坡最终成了赢家。又如荷兰飞利浦公司原本已决定 在台湾设厂,后因总裁私人飞机必须在新加坡

5、作隔夜技术停留,新加坡争取机会,利用周末 时间带他参观 EIDA,总裁最终决定在新加坡成立工厂。新加坡经发局引进投资的方法,是对 具体厂商进行研究,然后进行“销售”介绍。为引进美国电子晶片圆盘项目,驻美办事处官 员连续跟踪了 10 年,才使这个 10 亿美元以上的高科技项目落户新加坡。由于经发局的不懈 努力和成功运作,新加坡在招商引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新加坡领导人的以下两段话,充分 反映了经发局官员的工作作风:“我们需要有热情的人,这些人要有信仰,有冒险的勇气。他们可以承受所有的艰苦挫折, 而且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一定要把新加坡打造成我们理想的新加坡。”“我们所需要的官员既要有像斗

6、牛犬一般坚忍不拔的个性、又要有像夜莺一般婉转清脆的美 言本领,并能像水牛一样勤劳,到处去敲门,从不言放弃,永远都能自信地游说、交游于众 多投资者之间,说服他们能来新加坡投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每年都组织十几次有计划的招商活动,致力于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将招商 活动分为总理级和部长级,对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国家地区的招商都请总理或副总理带领。(二)坚持政府主导,进行合理调控,引导招商引资的健康发展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导权,针对不同时期的国内需求, 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先进潮流,明确出台重点引进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的政策措施, 思路非常清晰。其娴熟的市场调控手段和政策

7、运用技巧,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推崇,如税收优 惠、土地提供、薪金制度、公积金制度、劳动力培训等。在一些具体项目引进上,坚持宁缺 勿滥的原则,避免盲目引进、浪费资源、牺牲环境。通过不同时期有区别的政策调控,招商 引资始终在政府主导下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成功地实现了优化升级。六十年代:重点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针对当时人口增长率高、失业率高的情况,以促 进就业为主要目标,大力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先驱企业给以税务优惠。前半期主 要采用进口替代战略;中下期与马来西亚分家、失去共同市场后,主要实施出口替代战略。七十年代:重点引进发展技能密集型项目。在全民就业的基础上,针对缺乏技术员工的情况, 积极向

8、德国、法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取经,重点引进重视人力发展资源的企业,提倡自 动化、提高生产力。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决定在新加坡投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积 极培训技术员工。七十年代,新加坡政府不再向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优惠。八十年代:重点引进发展资本密集项目。随着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新加坡政府开始着手重组 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着高附加值、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随着研发、设计、工程、信 息科技等行业逐步兴起,吸引到了以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 以及石化制造业陆续落户新加坡。为经济顺利转型,新政府提出 “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 发展方针,开始重视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

9、。九十年代:重点引进发展技术密集型项目。该时期是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鼎盛时期, 此时,新加坡已经完全跻身于新兴工业国的行列,并具备整体商务开发能力,即从研发到产 品设计与生产,到国际销售一条龙作业的能力。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90 年代先后 拨款 60 亿新元,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发展高科技基地,并正式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 济发展的双引擎。在招商引资上,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为主,成功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技术 升级。1998 年之后:重点发展知识经济。进入 21 世纪,新加坡政府确定了“产业 21 世纪计划”目 标,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富有活力与稳定的知识型产业枢纽。策略是确保新加坡

10、在 21 世 纪的制造业、制造服务业与贸易性服务业等产业仍占有优势地位。为此,新加坡制定了一系 列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战略是高科技战略,即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 其他知识密集型经济,打造新的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投巨资欲将生命科学发展成为制造业第 四根支柱,并为招商引资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三)建设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吸引外来投资新加坡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基础设施并取得极大 成功。新加坡已由过去一个贫穷落后小岛变成现代化国际大都会。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援用 世界级的海、陆、空及电信通讯网络。新加坡港务集团经营全世界最繁忙的中转集装箱码头,

11、 处理全球四分之一的转运量,为客户提供通往 130 个国家 700 个港口的 200 条航运线。从樟 宜国际机场起飞的载货和载客航班往返 50 个国家的 140 个城市,每周定期航班 3250 趟。新 加坡 99%的人口宽频网络接驳能力,目前已取得每秒 21 兆兆位的国际联系带宽,却还在不停 歇地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论坛在 2002 年把新加坡语汇为全球十大国际网络整备度最高的国家 之一。岛上高效率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计程车主巴士服务。业务经营地点的选择也是多样 化的,包括现代化商业大厦、时尚保留区和特设工业区。这里有大型工业化、麻雀虽小五脏 俱全的商业园和化工业专用岛屿;研发活动密集区生物科技

12、园(Biopolis)正迅速开发当中, 而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制药场地的大士生物医药园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发展。(四) 建立亲商扶商的人文、政策环境,巩固招商引资的成效政府强调政策透明度高,不搞私下交易;政府重承诺,合同一经签订,就信守诺言;员工语 言国际化,全部通英文。关于优惠政策,政府对于认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免征5-10 年的企 业所得税,具体项目的税收优惠年限视其资本投资量而定。凡为再次扩大生产能力而在生产 设备上新追加投资超过 1000 万新元的企业可获得 5 年税收全免。所以企业可以用 20%的应纳 税款从事发展与研究,这实际是使从事发展和研究的企业享有 20%的税收优惠,但是,企业

13、必须在 3 年内开支这些税款,如 3 年内不能将这些用于发展与研究,所剩税款必须上缴国家 财政。对于企业生产用的设备和原材料,予以免税进口的优惠。总部设于新加坡的跨国公司, 其所得收益按 10%课税。总之,新加坡政府通过这些分门别类的税收优惠来刺激国家总体发 展政策所鼓励的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制定普遍偏低的公司所得税率。此外,政府积极为引进企 业开展一站式服务(跨部门合作),协助引进外来人才,协助解决办公室、厂房需求,对企 业培训员工,政府按 1:1 配套安排资金。为增强外商对新加坡投资的信心,经发局也代表政府投资外商,成为合资的伙伴。通常经发 局持股都在 25%以下。经发局会派代表担任合资公司的

14、董事,但是它不直接干预或控制。如 日本的日立公司(Hitachi)到新加坡所设立的合资公司,经发局持股占 15%,日本日立总部 占 85%。台积电在新加坡所设立的晶圆厂,经发局持股 20%。对外商而言,经发局的加入,除 了提供部分资金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与经发局及政府的联系。如果外商发生状况,需要政 府协助,经发局就是现成的渠道,可以与有关单位沟通并得到协助。这是对外商的认同和承 担,这对增强外商的信心、加强他们的投资意愿,有很大帮助。(五)设立经济园区,形成投资洼地,发挥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新加坡园区经济闻名于世,入园企业已达 7000 多家。为加强园区管理,1968 年 6 月新加坡 政府成

15、立裕廊镇管理局(现改名为裕廊国际),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 工业区。裕廊工业区的真正优势在于,与政府相关的交易成本很低,其中包括投资许可、营 业执照、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许可、劳动力、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和其他监管活动。特别 是在一些特殊工业领域的政府投资、集群政策、人力资本政策、资本合作和劳动力合作等, 机构之间的协作变得简易。信息流动被极大地简化了,交易速度快于包括香港在内的几乎世 界上所有地区。纵观国际上的主要城市,公共管制结构都要比新加坡更为复杂。东南亚联盟 国家的全国、省级和市级政府的结构模式就不能享受这种优势。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有很高 的自主权,只要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

16、业政策,就有权吸引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尽管裕廊镇管理局从本质上看只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但是园区管理委员会有批准项目,批准城市规划以 及园区规划的权力,同时能发放居民暂住证,管理贸易和市场,征税,发放商业许可证等。 它不仅是园区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工业区招商引资的推广者。委员会同时还提供警察、税收、 海关、社会保障、教育、全民体育运动,以及社区发展、劳工等多项公共服务。同时,裕廊 镇管理局还控制着工业用地、科技园区和商业园区设施的供给。(六)突出重点,以跨国公司为主要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原来长期依赖转口贸易,工业基础尚未建立,且国内市场狭小。针对这些不利条件, 新加坡政府采取大力引进国外资本的策略,并明显以跨国公司的投资为重点。自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