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83533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义教育 但凡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品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散的,都是教育。它涉及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多种有目的的影响。每个人的发展普遍受到广义教育的影响。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重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定,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盼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在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下,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和负责的制度。在这一领导体制中,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决策者和指挥者,是学校的

2、法人代表,她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在校长负责制中明确校长的权利与责任;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足运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的的组织活动。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性质可分三大方面:)礼乐,礼指周礼,波及政治、伦理、道德和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规定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

3、并在教学中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构造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有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长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增进学习的迁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涉及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

4、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规定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认,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措施,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苏格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乱老式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

5、部分组重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是指在老式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盼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规定。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措施。讲授法涉及讲述、解说、讲演三种方式。学校教育:是有筹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

6、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措施,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窗之间关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老式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重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行的措施。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但从主线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摸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克服老式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赏给小朋友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朴到

7、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可以培养小朋友结识、想象以及发明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目前任在应用,有想象性。恩物锻炼小朋友的身体,增进学生肌肉的生长。莫雷尔法案:同世界上其她国家同样,美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也始终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美国国会于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它对美国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雷尔法案有时也译作莫里尔法案,该法案规定,按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的多少分派给各州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各州应当将此类土地的发售或投资所得收入,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

8、主张把课本知识与小朋友的直接经验相结合。“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当符合小朋友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小朋友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活教育”是一种有吸取、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目前的教育改革仍然富有启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典型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蔡元培:中国近代出名革命家、教育家,17年后,任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毕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9、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奉献。重要教育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应当独立;“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当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世纪初在欧洲浮现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它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老式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措施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它强调学习者的观个阶段的正规教育,也涉及在特别领域里摸索、更新和补充知识技能的活动。回归教育:是年代欧洲浮现的思潮。它主张,教育不要一次完毕,而要根据个人的爱好、职业、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在毕生中选择最需要学习的时候接受灵活有

10、效的教育。老式教育视学生辍学为悲观行为,而回归教育觉得可以化作积极行为,即在一定期期内积极离开校园,就业、旅行和进行社会活动,尔后重返学校,这样会提高学习效果。回归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利,个人离校和复学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人的发展:“发展”可以广泛定义为,身体构造和机能中任何持续不断的、非病理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又有质的,既有持续性,又有阶段性,同步又是一种迈进的运动。这里的人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人的身心发展涉及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构造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结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青少年身体的发展涉及机体

11、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两者互相增进,互相联系,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结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是结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一般发展:继维果茨基之后,前苏联又一出名心理学家赞可夫(111977)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是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抱负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规定和固然要素。师生关系具有多种具体体现形式。就其指向的目的而言,有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代际关系等。就发生形式而言,有组织关系、心理关系。从发生背景或环境来看,又可分为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又是互相

12、联系、互相渗入的,共同构成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体系中任何一种关系都也许巩固或削弱整个关系体系,变化多种成分间的联系。课程:是一种具有多义性的概念。狭义的课程定义觉得,课程是实现名级各类学校培养目的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整套以教学筹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广义的课程定义觉得,课程既涉及教学筹划、大纲及教材所阐明和安排的信息,也涉及潜在或隐性的内容,即由学校生活质量、教师态度、教学活动的道德背景等所传递的内容。更广义的课程定义除了一般的理解之外,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觉得课程既涉及校内教育(即正式教育)和校外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内容,也涉及非正式的教育内容,或称“平行教育”的

13、内容。课程目的:目的是希冀达到的预期的成果。对预期成果的具体规定就是课程的目的。因此,课程目的就是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育工作规律的主观追求和体现。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引作用,为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提供知识基本。德育理论的贫乏和滞后是影响德育工作质量的一种重要因素。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内中小学的德育目的: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系统、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掌握基本的现代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知识,培养她们积极而诚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使她们具有良好的政治、

14、思想、法律和道德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为最后成为“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牢固的基本。国内中小学德育的内容:第一,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教育;第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措施教育;第四,充足继承优秀的老式道德文化遗产,并与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第五,全球伦理与环境伦理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学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重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互相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

15、激。在心理学中,需要与驱力两词有广、狭两种涵义。广义上,需要、驱力与动机三者涵义基本相似,都是用体现个体行为的内在因素或内在动力。从狭义来看,需要、驱力、动机三者的概念稍有不同。驱力多用来表白属于原始性的或生理的动机(如饥饿、性等);需要有时用来表达形成驱力的因素(例如,由渴而产生的驱力),有时用来表达多种不同的动机(例如生理需要、成就需要、亲和需要等)好奇:是指促使个体对新颖的事物去观测、摸索、摆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多种事物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好奇一般被当作是人类(动物也好奇)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并且是与生具来的。因此,好奇不仅具有动机的意义,并且还与学习动机具有密切关系。

16、习惯: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指习得性的行为反映,它们是在生活中经长期练习而养成的。个体一旦养成习惯,在类似的情景下,就会不自觉地浮现类似的习惯反映。习惯反映不仅涉及动作,并且还涉及语言、思想、情绪体现等各方面。另一种是指习得性的动机。个体一旦形成习得性动机,在类似的情境下,就会浮现某种行为活动,去追求满足,以消除内在驱力所引起的不安。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对周边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致性与持久性的倾向。态度除了涉及行为成分外,还涉及情感与有共同的需要和目的。群体有一定组织构造。群体心理。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遵从群体中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现象。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一方面是问题的性质。主观因素:重要是个体的年龄、智力和个性特点。从众的作用有积极作用和悲观作用。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