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83282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共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请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稗官野史(bi) 整饬(ch) 针砭(bin) 刚愎自用(b)B百舸争流(g) 汾水(fn) 粗犷(gung) 椎心痛恨(zhu)C咄咄逼人(du) 绯闻(fi) 勾当(gu) 流水淙淙(cng)D惊魂甫定(p)讣告(f) 坼裂(ch) 白雪皑皑(i)2 请选出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俾众周知 必竟 过渡时期 惩前毙后B飞扬跋扈 邮戳 察言观色 因材施教C略见一斑 嗔怪 良晨美景 中西合壁D脉博跳动

2、松弛 寥若辰星 博闻强志3 请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在崔振英的镜头里,这些自然界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昆虫似乎变了模样,它们展现着各异的神态、千奇百怪的姿态,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B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C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D他对巴特勒先生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4 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晋军函陵(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使灭亡)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 群臣怪之(以为怪) 函封之(用匣子) 诚能得樊将军首(实在)C杀人如不能举(完) 沛公起如

3、厕(到)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吾得兄事之(兄长)D既东封郑(疆界) 沛公居山东时(崤山以东)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思想界伸向传统文化的“橄榄枝”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

4、。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潮。在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变化发生在90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

5、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进入21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仁义礼智信的宪政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陈明和倡导“政治儒学”的“新儒家”蒋庆的很多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

6、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了不同“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希望能够发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刘军宁则对“五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是

7、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绪中走了出来。 5 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表征。B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打击。C进入21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中也时常发挥作用。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6 下列不属于对“新兴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和态度”进行阐述的一项是(

8、)A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破坏传统可能最终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B传统文化虽然有价值,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来。C提倡文化“复古”,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要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D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7 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反传统”的认知与需要。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词语来形容。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塑儒学的思想和主张。D传统的儒

9、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令的制定中,成为了“政治儒学”。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崔猛,字勿猛,建昌世家子。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悛;名、字,皆先生所赐也。至十六七,强武绝伦,又能持长竿跃登夏屋。喜雪不平,以是乡人共服之,求诉禀白者盈阶满室。崔抑强扶弱,不避怨嫌。每盛怒,无敢劝者。惟事母孝,母至则解。母谴责备至,崔唯唯听命,出门辄忘。比邻有悍妇,日虐其姑。姑饿濒死,子窃啖之;妇知,诟厉万端,声闻四院。崔怒,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立毙。母闻大骇,呼邻子极意温恤,配以少婢,事乃寝。母愤

10、泣不食。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崔妻周,亦与并跪。母乃杖子,而又针刺其臂,作十字纹,朱涂之,俾勿灭。崔并受之,母乃食。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一日,崔母弟卒,从母往吊。途遇数人,絷一男子,呵骂促步,加以捶扑。观者塞途,舆不得进。崔问之,识崔者竞相拥告。先是,有巨绅子某甲者,豪横一乡,窥李申妻有色,欲夺之,道无由。因命家人请与博赌,贷以资而重其息。终夜,负债数千。申不能偿,强以多人篡取其妻。申哭诸其门。某怒,拉系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崔闻之,气涌如山,鞭马前向,意将用武。母搴帘而呼曰:“唶!又欲尔耶!”崔乃止。既吊而归,不语亦不食,兀坐直视,若有所嗔。妻

11、诘之,不答。至夜,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次夜复然,忽启户出,辄又还卧。如此三四,妻不敢诘,惟慑息以听之。既而迟久乃反,掩扉熟寝矣。是夜,有人杀某甲于床上。官疑申,捕治之。横被残梏,踝骨皆见,卒无词。积年余,不堪刑,诬服,论辟。会崔母死。既殡,告妻曰:“杀甲者,实我也。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今大事已了,奈何以一身之罪殃他人?我将赴有司死耳!”自首于庭。官愕然,械送狱,释申。申不可,坚以自承。官不能决,两收之。戚属皆诮让申。申曰:“公子所为,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彼代我为之,而忍坐视其死乎!”执不异词,固与崔争。久之,衙门皆知其故,强出之,以崔抵罪,濒就决矣。会恤刑官赵部郎,案临阅囚,以自首减等,充

12、云南军。未期年,援赦而归。(选自聊斋志异崔猛,有删节)【注】姑:丈夫的母亲。剟(du):刺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屡戒不悛 悛:悔改B配以少婢,事乃寝 寝:平息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 见:通“现”,显现D不堪刑,诬服,论辟 论:争论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崔并受之,母乃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兀坐直视,若有所嗔 若入前为寿C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 以其无礼于晋D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图穷而匕首见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猛性情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幼时老师赐给名与字,希望他有所收敛,但他依然抑强扶弱

13、,不避怨嫌,前来向他诉冤陈事的经常室盈院满。B崔猛因邻家悍妇虐待婆婆、诟骂丈夫而一时性起,将其惩戒至死,受到了母亲的杖责。并被刺臂涂染朱红,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并决心悔改。C崔猛在吊丧途中遇到不平,鞭马向前,想要动武,迫于母亲的威严而未敢发作;回到家中不语不食,辗转反侧,最终下定决心,当夜将恶人除掉。D崔猛母亲去世后,他认为孝敬母亲的大事已完成,于是到官府自首,使蒙冤的李申无罪获释;又因自首而减刑充军云南,不到一年巧遇大赦回到家中。第II卷(共120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 翻译下面句子。(8分)(1) 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4分)_(2)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4分)_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现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1)诗人笔下的岳阳楼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2分)_(2)“雁引愁心去”, 在不同的版本里又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为什么?(4分)_13 诗文默写与文学常识。(8分,每小题1分)(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2)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3)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