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83224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性侵未成年人的反思王秋华供稿 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例有以下特征 特征一:大部分事件是加害人在引诱孩子,而非孩子引诱加害人。 特征二:大部分事件都是“熟人作案” 分析:在未成年人性侵案中,熟人作案的比例相当高。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的 一个调研显示,在儿童性侵案中,加害人与女童为“熟人”身份的居多,占到了 65.74%。侵害者包括邻里、朋友、同事、亲属、老师等。而国外的调查研究也 有类似的结论。特征三:许多未成年人对性侵防范意识差,对性侵的认识也很模 糊分析:许多孩子对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是“禁区”都没有概念。北京一个对453 名四、五年级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仅有24 人能正确选出全部隐私部位,即 胸部、排尿部

2、位和臀部的生殖器官,占总人数的 5.39%。其中,73 名小学生完 全不知道隐私部位有哪些,占调查人数的16.37%。教育相对发达的首都尚且如 此,可想全国的结果会如何。而因为缺乏教育,许多人对“性”的认识也很模糊, 就算知道这有问题,也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自己应该警惕并把受侵害的事 实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另外,还有许多人认为孩子们不反抗是不是默认了或者自 身有问题,而台湾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是,孩子们只是被吓呆了。特征四:青春期本来就是生理、心理的突变期,给了“魔手”一些特殊的“可 趁之机”分析:这一阶段的孩子其实是从儿童到大人在过渡,往往也是家长们的教育 难点。他们心理上对性等新鲜事物充满了

3、好奇,同时,受躯体发育、荷尔蒙的影 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有些孩子短短几年就可能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容易走极 端。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单纯,社会经验非常少,容易相信别人。所以,就给了 坏人更多的可乘之机。像是在台湾也曾经出现过一起“荒唐”的性侵案,女孩因 为在同学家玩得比较晚怕被母亲责骂,竟然在聊天室以“谁在台中谁家可以睡” 为昵称求住宿,结果就被色狼盯上,惨被强暴。另外,刚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在同伴中去找认可和尊重,他们会互相模 仿,把他人的行为方式、态度、价值观念等吸收为自己的,所以一些不当的价值 观也会互相传染。特征五,被性侵的幼女很可能属于“缺爱症候群”分析:台湾的青少年问题研究学者创造

4、了一个词语,叫作“缺爱症候群”。 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成员之间关系疏离、或者家庭教育不妥当等原因,一些少 女从小缺爱,或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因此常会不顾一切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去追寻她们所欠缺与所渴望的爱。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无法分辨那些具有不良企图 的“爱”,从而被利用乃至被侵害。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家庭对很多未成年少女在性教育和关爱上的不足。所以,有问题的并不是她们。那么从中又有什么教训需要汲取呢? 针对一般性特征对症下药 不是给孩子放了分娩的片子就叫性教育,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身体接触是坏”的口澱讲过 融一点 口经常讲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的报告显示家庭性教育的缺失阙性骚

5、拥该怎么办音春期生理变化怎么应对41.33 5i54. 0%16.如今,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其实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怎么加强法却又让 许多人犯难。有的地方,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是怎么来的,甚至给小学三年级的 孩子播放“剖腹产”的视频,吓坏了孩子们。这和用“车祸现场”的血淋淋来给 孩子们“生命教育”如出一辙,惊吓的意义远大于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性 教育的缺失还是很严重,去年,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讨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 示,有四成人获得性知识靠的是网络。近年来在上海等地一些对堕胎的未成年少 女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她们的性知识很少。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善解童贞26-13 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一书中

6、也这么写道,“十年来,在我接触的 孩子中,几乎没有父母这样告诉过孩子,孩子缺乏对身体接触基本的辨别常识, 缺乏处理不好接触的技能和勇气,更不敢将事情告诉父母。所以,有一些孩子被 性侵害后,父母并不知情。”要教孩子区分哪些身体接触是家人朋友间在表达爱,哪些是性侵因为很多的性侵害甚至发生在幼儿园小朋友的身上,家庭教育在此时是最为 重要的。由学者龙迪所著的性之耻还是便利之痛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儿童性侵 犯的社会研究文本。这本书里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个小学课堂上,男教师 让班上的女学生作出了很多“不堪”的事情来满足他的淫欲,而这样的行为在全 班 20 多个同学的注视下进行了长达两年。一直到案发后,受害

7、者还天真地认为 这是课堂教学内容,因为这是两年来老师一直在讲课时重复做的事情。所以,从 幼儿园开始,家长、老师就应该告诉孩子那些身体接触是坏的,有了问题一定要 告诉值得信赖的大人。只有对性侵害有了明确的判断,孩子们才能在遇到侵害时 保护好自己。大人们不要因为“熟人”而麻痹大意,更要告诉孩子们这一点胡萍曾经对120名11-12岁的孩子进行调查4请他们描述出认为什么样的 人会对儿童性侵害。在孩子们的描述中,没有一个认为父母、亲人、老师、父母 的朋友、隔壁邻居的叔叔会对孩子性侵害。他们认为对孩子性侵害的人都是长相 丑陋、凶狠、无业人员、失恋者、被异性冷落者、心理变态者。一些孩子这样描 述侵害者:“他

8、长得非常丑4头发稀少、脸上有疤痕、小眼睛、塌鼻子、大嘴巴4 高大4手很大4脚很大4耳朵也很大。”孩子们会将侵害者脸谱化4使孩子对真 正的罪犯缺乏防范。另一方面,连大人也缺乏相关的意识。不少的报道都提到过4当孩子向大人 们报告自己被熟识的“怪叔叔”“摸了”时4大人们往往不当回事4甚至有的认 为孩子在撒谎。而在有的老师性侵儿童的案例中4家长往往更相信老师4认为孩 子是不想做作业或者逃课而撒谎。当然4家庭成员对儿童性侵这种事件也不罕见4 所以4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重交叉保障。针对青春期未成年人的特殊问题,还需要特别重父母不把孩子“推向”黑手:既给自主权又保护孩子4需要包容与坦诚如何跟青春期的

9、孩子相处4是普天下许多父母都犯难的事情4在这上面真的是中外大同。当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大人,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的时候,管得太严 反而会激起反叛情绪,可能一不小心就把他们推向“黑手”。可完全不管的话, 又害怕孩子会“学坏”,保护不了他们。在许多媒体上都开设专栏的心理学博士塞斯梅耶斯就指出,家长们需要尊 重孩子的独立空间,但是同时非常明确地对孩子承诺,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告 诉我,不管再大、再坏的事情我都不会惩罚你。而真的遇到了问题的时候,家长 需要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责备。实际上,还有的心理学家建议青春期的父母们不要因为怕丢面子而放弃和孩 子分享自己成长的经验教训,这些分享既能给孩子一些警示

10、,又能拉近家长与孩 子之前的距离。对“缺爱症候群”等特殊群体的帮助,需要全社会包括其他学生 的关爱、防护当父母学会包容孩子的时候,其实也在学习尊重孩子,给与孩子适当的爱。 但是问题是,“缺爱症候群”群体往往处于比较破碎或者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的家庭,这就需要社会也适当给这些家庭的父母以支持,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是比 较合理的教育方式,重建家庭向心力。父母更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完全放任自 流,研究表明,跷课的孩子往往也离家出走,所以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紧密配合。这当然还不够。当老师不以分数为唯一导向,夸奖孩子时,他们也能感觉到 爱和尊重。而在台湾、香港等地区,还有专门的社工组织来帮助这些问题孩子和 他们的家庭做心理建设。另外,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同龄人的影响至关重 要。理论上,可以培养那些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和问题群体交朋友,潜移默化地影 响他们,但是,就怕一些学校以学习成绩来划分,变成所谓的“优生帮助差生”, 反而打击青少年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