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反应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8321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合酶链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合酶链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聚合酶链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聚合酶链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聚合酶链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合酶链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酶链反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酸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由美国Centus公司的KaryMullis发明,于1985年由Saiki等在Scienee杂志上首次报道,是近年来开发的体外快速扩增DNA的技术。通过PCR可以简便、快速地从微量生物材料中以体外扩增的方式获得大量特定的核酸,并且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在动物检疫中用于微量样品的检测。1.PCR的基本原理和过程PCF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单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PCR以欲扩增的DNA做为模板,以和模板正链和负链末端互补的两种寡聚核苷酸做为引物,经过模板DNA变性、模板引

2、物复性结合、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引物链延伸反应来合成新的模板DNA模板DNA变性、引物结合(退火)、引物延伸合成DNA这三步构成一个PCF循环。每一循环的DNA产物经变性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DNA这样,目的的DNA的数量将以2n-2n的形式累积,在2小时内可扩增30(n)个循环,DNA量达原来的上百万倍。PCF三步反应中,变性反应在高温中进行,目的是通过加热使DNA双链解离形成单链;第二步反应又称退火反应,在较低温度中进行,它使引物与模板上互补的序列形成杂交链而结合上模板;第三步为延伸反应,是在4种dNTP底物和Mg2+存在的条件下,由DNA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DNA链的延伸反应

3、。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3个温度的循环,模板上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片段不断得到扩增。对扩增产物可通过凝胶电泳、Southern杂交或DNA序列分析进行检测。反应条件和反应系统的组成(1) 反应条件PCR反应通过三种温度的交替循环来进行,一般94E变性30秒,55C退火30秒,70-72E延伸30-60秒,依此条件进行30次左右的循环。PCR反应系统的组成标准的PCR反应体系一般选用50-100卩1体积,其中含有:50mmol/LKCl,10mmol/L(室温,LMgCl2明胶或牛血清白蛋白(BSA),2种引物,各(mol/L,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底物(dATP,dCTPdGTPdTTP)

4、各200(mol/L,模板DNA(g,TaqDNA聚合酶。基本操作一个典型的PCR反应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下列成分依序加入灭菌离心管中并混匀:火菌双蒸水30卩110X扩增缓冲液10卩14种dNTP混合物,每种浓度为L16卩1引物15卩l(100pmol)引物25卩l(100pmol)模板DNA2卩1加灭菌双蒸水至终体积1001(2)置94C加热5分钟;将卩lTaqDNA聚合酶(5iu/卩l)加入反应混合液中;将1001轻矿物油加入混合液表面,以防水分蒸发;按所设定的反应条件进行循环反应(在PCR仪上进行);反应终止后,取样品进行凝胶电泳,Southern杂交或DNA序列分析以鉴定是否得到特

5、异的扩增产物。衍生技术PCR可扩增双链DNA和单链DNA并能以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以扩增cDNA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有多种衍生PCR技术。除反转录PCR外,尚有不对称PCR反向PCR锚定PCR多重PCR着色互补PCR免疫PCR和套式PCF等。(1) 反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RT-PCR)RTPCF用于扩增RNA样品。在PCR体系中先引入反转录酶,将RNA反转录获得cDNA再以cDNA做为PCR的模板,加入引物和TaqDNA聚合酶按正常PCR方式扩增cDNA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RNA和RNA病毒的检测。锚定PCR(AnchoredPCR)通常进行的PC

6、R试验必须知道欲扩增DNA或RNA片段两侧的序列,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引物进行PCR当欲扩增的片段序列未知时,可通过锚定PCR8行扩增。其基本方法是分离细胞总RNA或mRN并经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DNA末端转移酶在cDNA3端加上同源多聚物poly(dG)尾,通过与其互补的锚定引物poly(dC)来保证扩增反应的特异性。反向PCR(InversePCR)常规PCR是扩增两个已知序列之间的DNA片段,反向PCR则用于扩增位于已知序列两侧的一段未知序列。方法是使含已知序列和未知序列的DNA片段环化,再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开已知序列,这样线性化后原位于已知序列两侧的未知序列变为位于已知序列之间,再经常规P

7、CR操作就可大量扩增未知序列。不对称PCR(AsymmetricPCR)不对称PCR又称单链扩增PCR般PCF反应中两种引物的量是相等的,不对称PCR中,两种引物的量相差悬殊,一般为50:1-100:1,这样在生成一定数量的双链产物后,较少的引物就会被用完,大量生成一条单链的DNA分离单链即可直接进行序列分析等研究。(5) 多重PCR(MultiplexPCR)应用PCR技术可检测特定序列的存在或缺失。某些疾病的基因片段较长,且常有多处发生缺失或突变,用一对引物进行PCR检测时,扩增不到目的片段,此时就须使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反应管中加入多对引物,扩增同一模板的多个区域。如果某一片段缺失,

8、或扩增该片段的引物与被检核酸同源性太低,则在相应的电泳图谱上就无相应的正常片段出现,但可保证其他特异片段出现。目前报道的多重PCF反应,最多可同时扩增12条区带。当然,也可设计两对引物,分两次进行常规PCR。着色互补PCR(Colourcomplementationassay)着色互补PCR又称荧光PCR(FluroscentPCR)。其原理是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不同的寡核苷酸引物,通过多重PCR同时扩增多个DNA片段。反应结束后除去多余引物,扩增产物在紫外线照射下能显示某一种或几种荧光染料颜色的组合,如果某一DNA区带缺失,则会缺乏相应的颜色。通过颜色的有无及其组合可很快诊断基因的缺失、

9、有较大变异或发现某些感染的病毒基因等。这一技术为PCR技术的临诊自动化诊断打下了基础。免疫PCR免疫PCR即免疫多聚酶链反应(Immuno-PCR)它是将高度灵敏的PCR技术与特异的免疫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诊断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应用一个对DNA和抗体具有双重结合活性的联接分子使二者联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使作为指示系统的DNA分子通过抗体而特异性地结合到抗原上,从而形成一种特异性“抗原-抗体-DNA复合物”,再通过对其中已知片段DNA的PCRT增,即可证明抗原存在与否。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免疫捕获作用纯化检测对象;用于检测的微生物无需事先明确其核酸序列;该方法也

10、适用于微生物以外的抗原检测,其前提条件是被检测对象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且备有其相对应的抗体;无需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引物。被联接的已知片段DNA相目当于指示剂,无论检测对象是什么,只需合成针对这段DNA的引物即可;省去了普通PCR实验检测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即增加了灵敏度又降低了实验成本。这项技术的发明者Sano,T.(1992)等的试验表明,免疫PCR的灵敏度比ELISA方法高10万倍,足以检测出单个抗原分子。(8)套式PCR(NestedPCR)普通PCR的产物DNA往往需要再扩增,以便对之进行进一步鉴定、分子克隆或用作其他用途。此时,由于DNA产物的末端效应,用原来的那对引物难以实

11、现再扩增的目的。如果在原来的引物内侧重新设计一对引物,再进行新一轮PCR则很容易获得更大量的DNA产物。如果需要,还可再进一步扩增,但每次需要在上一次产物的内侧重新设计引物。这种采用多对成套引物,逐步扩增DNA内侧片段的PCF就称为套式PCR目前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了各自的研究需要都在应用这一技术。技术的用途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不完整病原检疫在早期诊断和不完整病原检疫方面,应用常规技术难于得到确切结果,甚至漏检,而用PCR技术可使未形成病毒颗粒的DNA或RNA或样品中病原体破坏后残留核酸分子迅速扩增而测定,且只需提取微量DNA分子就可以得出结果。(1) 快速、准确、安全检测病原体用PCR技术不

12、需经过分离培养和富集病原体,一个PCR反应一般只需几十分钟至2小时就可完成。从样品处理到产物检测,一天之内可得出结果。由于PCR对检测的核酸有扩增作用,理论上既使仅有一个分子的模板,也可进行特异性扩增,故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很高,远远超过常规的检测技术,包括核酸杂交技术。PCR可检出fg水平的DNA而杂交技术一般在pg水平。PCR技术适用于检测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对于难于培养的病毒的检测尤其适用。由于PCF操作的每一步都不需活的病原体,不会造成病原体逃逸,在传染病防疫意义上是安全的。(2) 制备探针和标记探针PCR为核酸杂交提供探针和标记探针。方法是:用PCR直接扩增某特异的核酸片段,经分离提取后

13、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制得探针。在反应液中加入标记的dNTP经PCRB标记物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从而制得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标记探针。(3) 在病原体分类和鉴别中的应用用PCR技术可准确鉴别某些比较近似的病原体,如蓝舌病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牛巴贝斯虫,二联巴贝斯虫等。PCR结合其它核酸分析技术,在精确区分病毒不同型、不同株、不同分离物的相关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从分子水平上区分不同的毒株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差异。此外,PCF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分子克隆、基因突变、核酸序列分析、癌基因和抗癌基因以及抗病毒药物等研究中。技术应用概况从诞生至今约十年的时间里,PCR技术已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

14、用。将PCF技术用于动物传染病的检疫研究也日趋广泛。例如,新西兰农渔部质量管理机构所属动物健康实验室(AHLS)负责对各种外来病的疫情监测诊断,该室在1992年建立了几项PCF检测技术,包括从结核病病灶中快速检测牛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患病牛羊中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恶性卡它热和新城疫等。自1990年始,将PCR应用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等研究的报道,可归纳如下:(1) 快速诊断各类病毒病用PCF成功进行检测的动物传染病病毒有: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白血病病毒、马鼻肺炎病毒、恶性卡他热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传染性

15、肺炎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牛冠状病毒、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轮状病毒、水道猫鱼病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山羊关节脑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毒、猪细小病毒等。由其它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研究目前已报道的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毒素基因、牛胎儿弯曲杆菌、牛分枝杆菌、炭疽杆菌芽孢、钩端螺旋体、牛巴贝斯虫和弓形虫等的PCF检测研究。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中,PCF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Hornes等(1991)采用一种固相比色PCR技术成功检测了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STs)Ia(STIa)和Ib(STIb)基因。(二)连接酶链反应在连接酶的作用下两段寡核苷酸能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而连接形成较长的核酸片段。连接酶

16、链反应(LigaseChainReaction,LCR)技术基于如下原理:在65C,由于热稳定连接酶的作用,两段与模板正确杂交的寡核苷酸能连接形成新的较长的核酸片段。通过高温变性、适温退火和连接三步一循环的反应,新形成的靶核酸片段成为下一循环的模板而使反应延续,这样,扩增产物将象PCF一样呈指数递增。LCR反应体系需采用4个寡聚核苷酸引物,其中两个与模板正链结合,另两个与负链相结合。引物长约15-20bp,故LCRT增产物长约30-40bp。由于扩增产物较短,循环反应中的变性温度一般应比常规PCR要低。热稳定连接酶分离自嗜热细菌,它能精确识别与模板正确杂交的寡核苷酸引物。由于碱基误配而杂交上模板的非特异引物将不能起连接反应。与PCF相比较,LCR中非特异性扩增产物产生的几率很低,有资料表明,经过50-70个L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