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教育精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828416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教育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滨海园区恒兴小学孙锦萍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105108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2题等。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 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作业纸一张。教学过程:课前活动:重温曹冲称象的故事。一、在故事中自然地引入转化追问故事中的转化策略:1

2、. 曹冲将称“大象”转化成了称“什么”? 2. 为什么转化成石头? 3. 为什么要在船上刻上那道刻度线? 4. 一定得转化成石头吗?小结:这种转化的策略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问题又有什么启发呢? 说明: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入转化的策略也有老师用过,但是仅仅指出“曹冲称象”的故事中用到了转化的策略显然还是不够的。在故事之后又追问了四个问题,直指“转化”的实质:“转化的对象要明确”“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化难为易”“转化在变化的形式中有着不变的本质”“转化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又能为转化策略的教学作很好的铺垫。二、在形体中直观地感受转化1比一比。(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

3、积相等吗?操作:同桌两人合作,借助学具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甚至剪一剪、拼一拼。交流: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孩子向他提问,老师适当点拨。说明:在成人看来这个问题似乎不难,教学中也发现每次都有孩子能够很快发现这两幅图的面积是相等的。但是有人知道并不代表大多数人都知道,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为此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转化的过程,也为下面的对话交流作充分的铺垫,接下去学生之间的对话其实质就是对转化策略的一种反思。(2)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提问: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实践:学生在作业纸上自己移一移,画一画,再比一比。讨论:现在你觉得它们

4、的周长到底是不是相等呢?说明:这两幅图的周长到底是不是相等,学生可能会产生争议。老师不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在作业纸上动手移一移、画一画,着重让孩子自己去操作和体验,因为策略归根到底是要靠学生自己去“体悟”的。2理一理。反思:在我们以前学习有关形体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这种转化的策略?(学生自由地表达,教师用课件相机演示。)说明:这里的回顾既是一种梳理,也是丰富对转化策略的感性认识的一个过程,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转化”的策略,提供更多的感性经验作支撑。3练一练。求下面图形的周长。提问:请学生指出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明确转化的方向。(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指一指。)实践:学生在自己

5、的作业纸上试一试。(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全班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适当评点。说明:通过精当的点评,如:“先弄清楚问题,这样我们的转化才有明确的方向”“过去学习的任何一个知识在不经意间都可能成为转化的依据”“转化的水平不一样解题的速度也就不一样”让练习过程中关注的侧重点由“解题”走向“策略”。三、在计算中深入地体验转化1.理一理。反思:在进行各种计算的过程中是不是也用到过这种转化的策略?举例:7.42.1分析:计算这组题时用到了转化的策略吗?(学生自由的表达,教师用课件相机演示。)说明:理一理的过程看似与前面的形体部分有些雷同了,实质上也是两个层次,计算领域的转化比形体领域的转化更抽象

6、一些,没有形体中的转化那样直观,学生理解起来也稍困难一些。2 试一试。计算分析:试算并借助直观图等方法分析第一题,关注多种转化方法。推广:应用规律解决第二题。说明:借助直观图形来讲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但这只是解题的教学。作为策略的教学我们不得不思考:怎么想到用画图来帮助转化的?这种转化的源头在哪里?引导学生关注过去的经验:以往研究分数的过程中经常用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来表示分数,这也许就是我们“灵感”产生的经验基础。四、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地应用转化1.大家都很关注中国足球,这是一个关于足球赛的问题:有16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进行。一共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

7、?分析:理解题目的意思,重点说明什么是“淘汰制”。尝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关注画“示意图”的方法和“16-1”的方法,并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说明:把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其关键在于能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是对转化策略的又一次提升。教学中有不少孩子拿到一个问题,要么一下子就能够解决,倘若遇到障碍就不知该怎么办了,孩子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这种“窘迫”,往往就是因为不会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视角”,巧妙地“换一个角度去思考”!2.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曾有人给他出过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同时从距离是5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

8、千米,甲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这只狗同时和甲一起出发,当它碰到乙后,便回头跑向甲;碰到甲后又掉头跑向乙如此下去,直到两人相遇。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分析:学生自己分析题目。交流:不会的同学说说难在哪里,会的同学说说怎么想的。反思:会做的孩子“高明”在什么地方?小结:学会调整视角去思考。说明: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孩子进一步真切地感受转化的魅力!先让不会的孩子思考“这个问题难在哪里”,再在聆听其他同学观点的过程中思考“他与我思考的角度不同在哪里”,让孩子在反思与追问中体悟解题过程中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着力让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视角”,从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五、在反思中着力地提升转化提问:

9、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说明:用数学家的名言小结全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深邃的数学思想融入通俗的数学名言之中,体会转化策略的实质及蕴涵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板书设计: 说明:有些老师在教学转化的策略时,给人的不感觉仍然是“只见解题,而不见策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将教学组织的重心向“策略”倾斜。转化策略的教学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个问题的具体解法,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转化”“怎样才能够想到这种转化的方法(角度)”“这种转化的依据是什么”“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等,从而把握转化策略的内涵,提升转化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