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单位,温控单位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82778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单位,温控单位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单位,温控单位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单位,温控单位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单位,温控单位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单位,温控单位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单位,温控单位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单位,温控单位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信和中心”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监 测 方 案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四川南坤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四年六月资质认定证书编号:2013230021R联系电话:13550143234 目 录一、 方案概述二、 工程概况三、 执行的技术依据及温控指标四、 测温线的设置五、 测温时间六、 温控措施与建议七、 监测程序八、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九、 质量保证体系及服务承诺附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成都信和中心”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和温差监测方案一、方案概述: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由荷载引

2、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温度产生的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却极为不利。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的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而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较慢,所以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断增加,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变大。随着混凝土水化速度减慢,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少,积聚在混凝土中的热量由于热交换的进行逐渐减少,混凝土的温度降低,因而产生收缩。当此收缩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此应力简称为温度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底,如不足抵抗拉应力时,混凝土的内部就产生了裂缝。此外,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较小。其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热量易与周边环境进行热交换而减少,从而温度降低,就形成混凝土内

3、外的温差。如果温差较大,则混凝土表里收缩不一致,也使混凝土开裂。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收缩应力(简称温差应力)的影响。而温度应力和温差应力大小,又涉及到结构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含筋率,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等许多因素影响。故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国家建设部于国家建设部于2009年颁布的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第6.0.1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3.0.4条规定:“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

4、宜大于50;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建设部颁布的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中第6.7条要求施工中应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工作,指导混凝土的养护。二、工程概况: “成都信和中心”项目高层范围基础筏板厚为 2000mm,核心筒范围基础筏板为 2200mm,其余基础筏板为1100 mm,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确保地下室基础筏板的质量安全,以及为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程中的养护提供有利建议。应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公司特编制此方案,用于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温度监控。三、执行的技术依据及温控指标:(一)执行的技术依据1、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2、 G

5、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 JGJ6-201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5、 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6、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7、 本技术方案。(二)温控指标1、 混凝土结构内部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宜大于25。2、 混凝土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25。3、 混凝土温度场中的断面各测点温度陡降不宜大于10。四、测温线的设置:本工程采用标准测温线与测温仪进行测试(测温仪为JDC-2型建筑电子测温仪,精度为0.3;测温线精度为0.2)。大体积混凝土水

6、化热温度监测布点策略如下:本工程高层范围基础筏板厚为 2000mm,核心筒范围基础筏板为 2200mm,其余基础筏板为1100 mm,筏板总面积为3500平方米左右,形状不规则,大致为正方形,混凝土计划分段浇注成型。因此,在平面上的温度测点布置沿对称轴线及容易散发热量处按梅花状布置。高层范围基础筏板为2000mm厚度方向断面布点如下图(筏板厚度为h=2000mm,断面布设三个测温位): 100mm表面(A) 1/2h中心(B) h-100mm底部(C) (筏板断面图)核心筒范围基础筏板为2200mm厚度方向断面布点如下图(筏板厚度为h=2200mm,断面布设三个测温位): 100mm表面(A)

7、 1/2h中心(B) h-100mm底部(C) (筏板断面图)其余基础筏板为1100mm厚度方向断面布点如下图(筏板厚度为h=1100mm,断面布设两个测温位): 50mm表面(A) 1/2h中心(B) (筏板断面图) 本项目筏板基础温度监测点共计布置42组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见附图所示。传感器固定方法与埋设:将传感器的金属壳固定在竖向(混凝土的厚度方向)支撑钢筋骨架上,位置要求准确和安全,同时要保证传感器的金属壳不要和支撑钢筋骨架直接接触,传感器导线需与支撑钢筋骨架紧密绑好,以避免被振捣棒破坏。在浇铸砼前需将带传感器的支撑钢筋骨架放到较安全的位置且插入到位,并使用绑筋固定;由于传感器已经使用了

8、金属外壳保护,传感器线是耐高温防水线,传感线的末端已经焊接有金属插头,使用中要注意防水溅、防雨淋避免读不出数据。为了避免测温线被破坏,在传感线的末端会套上一只塑料瓶或塑料袋对其进行保护;传感器将由测试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固定与埋设,仅需要施工单位提供一些供固定传感器使用的12的螺纹钢筋。五、测温时间1、 从混凝土浇注后达到混凝土终凝时(以踩后无脚印为准,一般在砼浇注后10小时左右),开始测温读数并记录。2、 在整个温度监测过程中,测温频率每昼夜不少于4次,当中心温度接近峰值时或混凝土内部温差过大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监测频率。3、 在监测过程中随时观察温度波动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委托单位(或施工单位)并协助施工单位做好保温措施(秋、冬季以加盖薄膜和草垫或麻袋为主,春、夏季以加盖薄膜为主;若基础筏板较厚时,以加盖薄膜和草垫或麻袋为主)。4、 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疏忽造成测温线的破坏,由于测温线为预埋式具有无法补救的特殊性,此时应加强此测温位的养护与保温工作。5、测温过程一直持续到混凝土达到恒定安全温度,即在混凝土内外最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