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案【精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827089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6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之旅》教案【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孤独之旅》教案【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孤独之旅》教案【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孤独之旅》教案【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孤独之旅》教案【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独之旅》教案【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之旅》教案【精编】(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1(1307字)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说:“用菩提叶去遮盖它。”“用净水瓶去盛它。”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会干涸,那么人呢?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答:孤独、寂

2、寞、疯狂),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对父子去进行一次“孤独之旅”。(板书课题:孤独之旅)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仪)1、给加点的字注意并解释词语。厚实:_嬉()闹:_觅()食:_驱()除_回应:_歇()斯底里:_2、参考厚实:富裕。嬉闹:笑着闹着。觅食:寻找食物。驱除:赶走,除掉。回应:回答。撩逗:挑弄,引逗。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3、作家作品简介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生活的长篇小说。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

3、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指名复述故事情节。)(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2、反感知情况(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参考: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荡放鸭。孤独、寂寞和恐惧迫使小康渐渐走向成熟。在一场暴风雨中小康独自一人出去寻找逃窜的鸭子,他感到自己长大了。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孤独之旅教案2(2853字)教学设想这个故事生动感人,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4、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当以对人物成长过程的分析和对故事的感悟为重点,并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法上应当以讨论、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参照“教学设计(A)”。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1注意字词。厚实一落千丈朦朦胧胧茫然嬉闹掺杂,没头没脑日甚一日乖巧给予2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明确:这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有着完整的情节结构。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杜小康和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高潮: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结局: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三

5、、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认为有必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思考的角度,可以就全篇内容提出问题,也可以就某个局部提出问题;可以就人物形象提出问题,也可以就_表达技巧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一些:(1)当杜小康提出回家时,杜雍和为什么会置之不理?(2)在第一章节中,有一段景物描写:“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_是如何写出孤独之。旅中的“孤独”情绪的?(4)在第一章节的后半部分,又出现了一段景物描写:“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这一段景物描写起

6、什么作用?(5)在到达芦苇荡后,父亲杜雍和也是有所慌张的,他为什么不干脆带着杜小康回家?(6)在第二章节中,有一段关于天气的景物描写,即“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7)_在写到杜小康找到鸭子后,“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句话该如何理解?(8)当雨后天晴,杜小康看到的天是“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这里的描写是否符合事理,是不是有些夸张?(9)_的标题命名为“孤独之旅”,有什么深刻的含义?(10)_最后写到杜小康终于看到了鸭子下的蛋

7、,这里的“蛋”是否是一语双关?如果是,该如何理解?(11)这篇_写得好吗?理由是什么?3当学生提完伺题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上述问题,将之归类。不难看出,上述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类:一类是关于_主旨、_整体内容的理解;一类是关于_局部内容甚至是重点语句的理解;一类是关于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还有一类是关于_的评价。4学生就上述问题,相互讨论,交换自己的意见。在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比较法、整体把握法、层层剥茧法等等,引导学生注意自己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准确筛选_中的相关信息。有关问题的答案请参看“教学设计(A)”,或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寻求答案。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中

8、之美五、学习迁移1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2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经历让我们感慨良多,让我们体悟到生命中某些真谛。请阅读下面这篇_。拒绝可怜阿红父亲进城买农药,把钱包丢失了。他记起城里有一位远房的表弟,就去向表弟借钱。虽然多年不来往了,但表弟还是借了50元钱给父亲。等到我进城时,父亲给我50元钱,反复叮嘱,要我一定要记得还给表叔。我不敢怠慢,一到城里就去表叔家。我最少有十年没到过表叔家了,他家盖了新房,非常漂亮,地板上铺了地毯,进门要脱鞋。我一脱掉鞋,表叔和他家人直往我脚上看。我脚上穿的是破袜子,几个脚趾露出来了。我索性连袜子也脱掉,让他们看个够,他们反

9、而不看了。表叔笑一笑,问我有事吗?我说我是来还钱的。我掏出50元钱,递给表叔。表叔却不接,我就把钱放在桌子上。表叔说:“你没有借我的钱呀。”我说:“是我父亲借的。”表叔想了想,才拍着脑袋说:“噢,记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那次你父亲买农药,丢了钱包。”看表叔的样子,他并非装模作样,而是真的把这50元钱忘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还他。还了钱,我就告辞了,可在我穿袜穿鞋时,表叔拿起桌上那50元钱,说不用还了,要我带回去。我说:“这怎么行?我老爸反复交代,要我一定要还给你的。”表叔把钱硬塞进我的衣袋里说:“这50元钱,就当表叔给你买双鞋子穿。”我想反正表叔有的是钱,就不跟他争了。傍晚,我回到家里,父亲

10、问我把钱还给表叔没有,我说:“还了,但表叔不要。”父亲说:“是你没有诚心还吧广我怕父亲误会,就把还钱的经过详详细细告诉他。我以为父亲会高兴的,他却沉下脸说:“你知道表叔为什么给50元钱让你买鞋吗?”我说:“大约他看见我的鞋袜破了吧。管他呢,反正我们正缺钱。”父亲说:“我们缺钱,但不缺可怜。你把表叔的可怜带回家里来了,这是最糟糕的。”父亲的话使我想起表叔一家人看我的破袜子的情景,那确实让人难受。于是我说:“明天我再拿钱去还给表叔。”父亲说:“不行,那样显得我们太小气了。”我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不忙,等到秋天收茶果后,我们送十来斤茶油去给你表叔。”转眼秋天到了,我们收了茶果,榨了茶油。我和父亲

11、装了一大壶上好的茶油,专程送去给表叔。打开壶盖,茶油就在表叔的家里飘香了。表叔一家又闻又看,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茶油。表叔是否知道,我们连同茶油一块送来的,还有他半年前给我的可怜?(摘自希望月报第9期)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促你成熟的事情呢?如果有,请讲述你经历过的六、布置作业孤独之旅教案3(2273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2、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3、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

1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第1课时: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汇,感知课文内容。第2课时:朗读品味精要文段,欣赏作品,质疑探究,合作释疑,拓展延伸。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2教师小结:(1)评价学生

13、概述的得与失。(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教师小结: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

14、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学生思考:(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教师小结: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二、欣赏景物描写旬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活动:(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a自然景色的描写;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4)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区别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