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823975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测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试题一、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0分)1、按屏的建筑材料及其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 )2、赵洲桥最大的特点是:跨度大、拱桥低。这个特点,在1000多年前,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创举。拿欧洲来说,在11世纪以后,虽然也建造过一些跨度比较大的石拱桥,可是桥拱都比较高。( )3、太阳当然不能直接制造冰块,但可以“曲线”造冰。比如,用电冰箱造冰,就是曲线造冰。( )4、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 ( )5、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

2、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 )6、传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花传粉,即花粉从花药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植物,多为自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比较原始的传粉方式,植物如果长期自花传粉,会引起后代生活能力逐渐衰退。一种是异花传粉,即花粉从一朵花的花药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如玉米、桃等植物就是进行异花传粉的。( ) ( ) ( )7、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5分)巧妙得没有相同的,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 )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 )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 )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

3、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 )三、语段分析。(一)(27分)(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B)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C)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

4、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开头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zhuo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分) 张 ( ) 匀称( ) 2、文段选自 ,体裁 ,作者 ,字 ,中国 家、 家 ,他主持修建了 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 。(4分)3、 文中引用张嘉贞的赞语

5、是为了说明: 。引用张zhuo的赞语是为了说明: 。(2分)4、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2分)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6、赵州桥结构坚固的主要原因是: 。(2分)7、指出文中横线A、B、C处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A: B: C: 8、语段全面介绍了赵州桥的 、 以及 ,由赵州桥可看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 。(2分)9、文中说“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言材料,分点概括回答。(2分)10、文段的中心句是: 。(2分)11、文中体现赵州桥结构坚固的设计有两点:(2分)(1) (2) 12、这段文字的说

6、明顺序是:( )(1分)A、局部整体 B、总分总 C、上下13、第一、三个特点是关于大拱的,为什么不连在一起介绍,而中间插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介绍?(2分)14、请写出两句带“桥”的古今诗词。(2分) (二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7、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6分)1、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2、全文紧扣两个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这两个字是 。(1分)3、在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4、“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中的“他们”指的是 (2分)5、“败笔”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6、“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2分)7、文中“因地制宜”是个成语,请用“因”做领头字,写出两个以上成语。(3分)A、因 B、因 C、因 8、选文选自 的 。作者原名 ,字

8、 , 人。作家、教育家、 。(3分)(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20)1、文段的中心句是: 。(2分)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是谁的感受?“这”指代什么?(2分)3、“这是不足取的”, “这”指代什么?什么是可取的?(2分)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9、一幅好画”,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1分)5、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这段话抓住了被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1分)6、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主要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7、举例说明这段文字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8、揣摩加点词语。(3+3+2)(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森也着眼在画意。(“和”字前后两个动词能否调换?为什么?“也”针对什么而言?)(2)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繁华”指什么?“欢悦”指什么?为什么没法说出来?)(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四)森林的作用(16每空1 分,7题2分)森林能起其他植被及工程措施替代不了的

10、护土保水作用。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_(缓解、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和林木的庞大根系,使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雨水能迅速下渗贮存起来。据统计,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到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到2000立方米。这样,每2000公顷森林的贮水量,至少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从这个意义上,人们称森林为“绿色水库”。值得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_(缓解、缓和)险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颖河和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3天内降水量达800至1000毫米,使板桥石和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极大

11、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受了洪峰的冲击,没有出现险情。据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那两座失事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而安然无恙的两座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正因为如此,前两座水库每年因暴雨淤积的泥沙最高可达40厘米,使库容日减;终于(ning)_成大灾,从中可以看出,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的重要作用。1、根据注音写汉字:ning成大灾(1分)2、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2分)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_(缓解、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_(缓解、缓和)险情作用。3、解释“库容日减”在文中的意思: (1分)4、第段中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里列数字是为了具体准确地说明: 5、第段中“同一条件”指的是: 6、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7、这篇短文说明了 (五)指纹(1)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