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82392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题型:(1)单选;(2)多选;(3)填空;(4)简答;(5)论述。 第一章导论1.劳动力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1)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2)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2 .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的 比例不合理,那么就意味着生产资源的浪费,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损失。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取决于支配它、利用它的其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 说,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

2、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 素。3 .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简)(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 )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4 )社会性;(5 )经济性;(6 )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4 .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1)集合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 的特点。(多)5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

3、征:(多)(1 )综合性;(2 )整体性;(3)定量性;(4)最优化;(5)另外具有有效性、信息化、人一机系统最佳处理问题方法等特点。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1.劳动力: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 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名)2 .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劳动力资源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两部分。(名)3 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简)(1)具有能动性;(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3)具有价

4、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4 )具有时效性。4 劳动力配置:是指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情况。(名)5.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名)6 我国三次产业的范围划分:(1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2)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3)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7 .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综)(1 )物质技术因素;物质技术因素是与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和利用情况有关的诸因素。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5、,主要有: 劳动手段;能源;劳动对象;生产工艺;生产力布局。(2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劳动力生产要素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革命的要素,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其它生产要素的开发和利用程度。 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劳动力的产出与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呈正相关关系; 劳动组织;有效的劳动组织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调动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劳动者的生活条件。(3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一些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天然资源等也会影响到劳动生产率。恶劣的自然条件会增加物力、财力的消耗,而良好的自然条件则会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社

6、会生产关系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社会条件之一,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产品的分配形式也不同,最终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同。有效的分配制度能够调动劳动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激发劳动者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8.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多)(1)排他性拥有者和使用者享受资源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权利。(2 )可转让性 产权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转让。(3)强制性一一产权是受到保护而不容侵犯的。9 .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多)(1)户籍制度;(2) 工资制度;(3)社会保险制度;(4)劳动就业制度。第三章 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1 . “三结合”的就

7、业方针: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 径,也就是提出了在全国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 合的方针,即“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名)第四章劳动力流动与配置1.劳动力流动:也称劳动力迁移或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一般具有双重含义,即地域性迁移和行业性迁移。概 括地说,劳动力流动指劳动者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移动。通俗地讲,劳动力流动就是 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移动。(名)2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多) 学习提升能力3 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成本包括:(多)(1)直接成本;(2)机会成

8、本;(3)心理成本;(4)风险成本。4 .劳动力流动的收益包括:(多)(1)直接收益;(2)间接收益;(3)心理收益。(1 )岗位之间的流动;(4) 产业之间的流动;(2) 职业之间的流动;(5) 地区之间的流动;(3) 单位之间的流动;(6) 国际间的流动。第五章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1 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的特点:(简)(1 )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2) 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3 )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4) 劳动力资源继续流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第六章产业结构与劳动力配置1 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 (综)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

9、素较为复杂,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政治因素等。具体包括:(1) 工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信号是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是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从劳 动力派生需求的特点来看,工资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但本质上是社会需要劳动力生活 的物质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行业工资差距是引导劳动力人力投资和流向的主要信号。(2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水平。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在农产品的消费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镇较农村的消费水平高。随着城乡居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根据派生需求的性质,农业部门自然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城乡

10、居民对工业产品的消费来看,城乡居民在工业产品的消费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距。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 平的提高,对工业产品的消费会随之提高,那么工业部门就需要增加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配置。第七章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1 决定农业劳动力配置的因素:(简)(1) 农业劳动生产率;(2) 社会总人口规模和结构;(3) 工资及收入水平;(4) 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变动;(5) 工业化进程;(6) 农产品贸易;(7) 农业政策;(8) 社会因素。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标志条件:(选)(1) 非农产业的发展;(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选)(1) 生产方式的制约;(2)生产力水平的

11、制约;(3) 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的低下,限制了城镇非农产业对其的吸纳水平。4 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措施:(综)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既需要从农业内部想办法,也需要从非农部门想办法。 具体措施如下:(1)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2)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3)深化制度革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4) 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6)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7)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8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八章工业劳动力配置 1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名)2 工业部门就业量下降的原因

12、:(简)(1)发展战略的影响;(2)技术因素;(3)结构调整因素;(4)劳动力素质。第九章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1.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简)(1)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狩猎业;(2)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土木建筑业、供电业、煤炭业、上下水道业;(3) 第三产业属于无形计算器生产部门,包括批发商业、零售商业、银行业、信托业、一部分运输业、服务业。2 我国第三产业具体地说主要可分为四个层次:(简)(1) 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2)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勘察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

13、民服务业、 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种类技术服务业等;(3)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4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3 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配置具有以下特点:(综)(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具有统一性。(2 )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依据生产发展的顺序性。(3) 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有有限需要和无限需要的辩证法。(4) 第三产业服务劳动的层次、顺序性和无限性,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弹性及容纳劳动力的“弹性空间”。(5) 第三产业劳动是服务性劳动,但服务性

14、劳动并不都是第三产业劳动。(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构成的变动,我国将逐步进入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大转移的时期。由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构成受到人们消费构成的制约,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 移,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人们消费构成的变化所决定。当人们的消费构成中对第三产业 的需求数量很少时,第三产业是不能迅速发展起来的。旧书补充1 劳动力配置系统的层次有哪些?(简)(1)生产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及其比例;学习提升能力第4页(共13页)知识改变命运(2 )劳动力在产业部门所有制地区之间的配置;(3 )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以及就业意识。2 第三产业的特征是什

15、么?(简)(1 )第三产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2) 生产过程比较特殊,是边生产、边流通、边消费;(3 )具有广泛的就业弹性。3 梯度转移模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名)4 跨梯度转移模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流动。(名)5.克拉克定理:劳动力的流动有梯度转移模式和跨梯度转移模式。即劳动力除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 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外,还会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流动。(名)6 世界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简)(1) 第一阶段的趋势是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慢;(2) 第二阶段的趋势是自然增长率高,人口的增长率迅速增长;(3) 第三阶段的趋势是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 .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什么高于城市?(简)(1 )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工业;(2 )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落后于城市,医疗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