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82392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材分析(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

2、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三)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二、教学内容资料(一) 作品分析1954(油画,1954年) 克里

3、福德斯蒂尔(美国) 斯蒂尔(Clyfford Still,19041980)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格兰丁市,19351941年在斯波坎尼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学院学习,后留校任教。19461950年间,斯蒂尔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美术学院任教,随后到纽约生活和教书。从1963年起直到退休,斯蒂尔一直住在马里兰州的威斯特明斯特。1946年,斯蒂尔在本世纪艺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第一次表明了自己在抽象表现主义中的独特地位。他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使他成为大型单色绘画的先驱之一,尤其他后来在贝蒂帕森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1947、1950和1951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此奠定了色场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的抽象意象主

4、义绘画一派。 斯蒂尔的作品一般都很大,但上面的色彩却很少,只有一两种颜色,它们彼此覆盖,其空间是靠色块之间的空隙来实现的。他以浓重、粗放的大块色彩及其质感创造出巨大而流动的形象。它们转换、变化,打开和封闭了空间,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这些色彩主要是黑色、红色或黄色,色彩之间流动、变化,形成一种运动的关系。这里的1954是他成熟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体现了他的这些风格特征。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厘米33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闳中(五代) 顾闳中(907960)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937975)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图中所绘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

5、潍坊)人。其父为北唐高官,后在宫廷倾轧中被杀,韩熙载就举家投奔南唐。韩熙载本人学识渊博,不仅熟悉礼法和典章制度,而且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投奔南唐政权后,本想一展宏图大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由于南唐政权内部同样尔虞我诈,韩熙载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而南唐后主李煜对来自北方的政治和军事压力,采取屈膝求和的态度,而对内部,尤其是对来自北方的大臣,则疑心重重,生怕他们会对他的政权不利。因此就有许多人被李煜糊里糊涂地用毒药毒死了。面对这种情景,韩熙载自知已无回天之力,便采取了疏狂纵情、装疯卖傻的态度,以求自保,终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沉湎于声色之中,不问政事。但李煜仍不放心,不断派人前去打探,甚至让

6、顾闳中去把他看到的都画下来,于是便有了这幅闻名世界的韩熙载夜宴图。 在内容上,该画可分为五个部分。左起第一部分为“听乐”。这一段人物最多,描绘韩熙载与众宾客正在屏息静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演奏琵琶,每个人物的神情都被统一在一个“听”字上。除侍从和歌伎外,有六个主要人物韩熙载、穿红衣的状元郎杰、坐在几端的太常博士陈致雍、近处背坐的紫微阁大学士朱铣、旁边坐着的回首看客李家明。韩熙载侧身坐在榻上,双手松懈,不经意地垂着,两眼向前凝视着琵琶女,十分倾心她的演奏,一派全神贯注的神情,同时又是那么深沉,琴声似乎使他想起了什么;穿红衣的状元郎杰,左手紧紧抓住膝盖,保持着身体重心,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身体前倾

7、直盯着琵琶女,不知是被琵琶声倾倒,还是被琵琶女的美貌所迷;李家明与妹妹靠得最近,侧耳回首,两手交叉,专心致志地有点忘我了。在场的每个人物,不论他表现出何种姿态,都被迷人的音乐所陶醉了,心理描写达到了极其传神的境界。 第二段为“观舞”。韩熙载站在红漆羯鼓边,亲自为舞伎王屋山跳“六幺舞”击鼓伴奏。这段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有聚有散,有动有静,构图十分和谐。用色也很讲究,既有红与绿的鲜明对比,又有丰富的中间色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例如,韩熙载虽然亲自击鼓助兴,但他自己并不愉快,相反地却流露出一种闷闷不乐的样子,这正反映了韩熙载内心深深的矛盾和痛苦。再如,那个穿黄色袈裟的和尚

8、叫德明,是韩熙载的好朋友,出家人出现在这种声色场所,颇显尴尬,因此并不敢正视舞女,而是看向击鼓的韩熙载,拱手伸指,好像是鼓掌,又好像是行“合十”礼。 第三段为“休息”,描写夜宴中间休息的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他漫不经心,动作迟缓,似乎光顾说话,而忘了洗手;其他宾客也各自在随便闲聊着。 第四段为“清吹”,描写韩熙载和宾客欣赏乐伎演奏笛子和筚篥等管乐的场面。从内容上看,这一段与第一段听乐似有重复,但顾闳中作了不同的处理:第一段人物比较集中紧凑,而这一段,粗看似乎有些松散,画面空间较多,这种较多的空间,正好使人感觉到集体演奏所发出的宏亮而悦耳的声音,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整

9、个画面似乎都回荡着动人的旋律。五个乐伎虽并排在一起演奏,但由于有合有分,且各人的姿态或表情各不相同,丝毫不给人以呆板的感觉。尤见功力的是对五个乐伎的描绘,画家所用的线描,既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又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在用色上,五个乐伎服装的主色调是浅色,由于用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又统一。至于服装上那些细如毫发的织绣纹样,则更是极尽工细之能事。 第五段为“宴散”。在轻歌曼舞中,不知不觉夜宴结束了,但韩熙载的宾客们似乎余兴未尽,与歌伎们调笑言欢,惟独韩熙载一人独自伫立,神情若有所思。 在这一作品中所画的屏风、床榻,都是既点明室内环境,又起着分割画面的作用,是一种巧妙的构

10、图方法。如画的第四段和第五段之间的屏风,既是一男一女“捉迷藏”的重要工具,又是第四段和第五段的隔断,同时,又起着过渡的作用。韩熙载的形象在全画中共出现了五次,第一次端坐静听,第二次是站着击鼓助兴,第三次是闲坐床边洗手,第四次虽仍是端坐,但以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出现,第五次则孤独伫立,一点儿也不使人觉得重复、单调。而从全画看,韩熙载始终流露出一种沉郁寡欢的表情,其相貌特征和内在气质都非常统一,不但反映了韩熙载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的苦闷,更突出地说明了顾闳中高超的肖像画水平。维纳斯的诞生(油画,1485年) 波提切利(意大利) 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

11、0)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杰出画家。早于达芬奇7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14岁时开始跟随僧侣画家利比学画达7年之久。其后个人独立作画,多为宗教题材和古代神话故事题材,但他创作的作品如三王韩拜(圣经故事,约1475年)、圣母颂(圣经故事,约1482年),维纳斯的诞生(神话故事,约1485年,一说1482年)、春(神话故事,约1487年)等代表作品,则是用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充满诗意柔情的世俗的情感与精神。在技法上重视写实,巧妙地将人物和风景结合起来,其人体解剖和透视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佛罗伦萨画派的杰出代表。 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中年时斯创作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12、画。表现美和爱的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将她吹到岸边,受到春神欢迎的情景。作者按古代希腊人的想象,将维纳期画成一诞生便是美丽少女的形象,布置于画的居中位置,她赤裸着身体,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之上。画面左边,飞翔于空中的是风神,在鼓腮吹风,维纳斯被风吹动,飘向岸边。右侧站在岸边上的少女是春神,正在举起红色的衣服准备给维纳斯披上。岸边树木密布,空中花瓣纷飞,然而维纳斯却是神情忧郁、眼神茫然地看着前方,表现了美神来到人间世界缺乏信心,对未来充满惆怅的心情。艺术家如此处理维纳斯,实际上是反映了画家对现实的不安。美术史家迟轲是这样评论的:“洋溢着青春生命的肉体、美丽娇艳的鲜花,在当时是作为向宗教禁欲

13、主义挑战的形象,不少画家钟爱它们,正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现在幸福的一种愿望。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还有其特殊的风致。这个被认为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并不像后来某些威尼斯画家所倾心的那种华丽丰艳、生命力过剩的少妇。相反,她却是纤长而略显柔弱,身体虽是已经成熟的妇女,而面容却带有一种无邪的稚气。特别耐人寻思的是她的一双出神的大眼,似乎在单纯无知中含有某些迷茫和哀伤。她像是一个初落人世的婴儿,惊讶得发呆,可是又似预感到某些未知的苦难和不幸。这种迷惘而略带忧伤的神色,反映出画家的思想和信念。”这是因为画家创作该画时,佛罗伦萨刚发生过政局的动荡,时事的变动在画家心中留下影响的反映

14、。 该画以流畅的细线勾勒出形体的优美轮廓,用明朗的色调和柔和的色彩表现出优雅、圣洁和含蓄的美。此画作于1485年,早于达芬奇蒙娜丽莎18年之多,是达芬奇之前文艺复兴的代表作。 我们从画面中所获得的一切感受,就是画家用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离开这些艺术语言,便无从获得感知。泼墨仙人图(中国画) 梁楷(宋)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居东平(今山东),南渡后客居钱塘(今杭州),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为画院待诏。善人物山水、鬼神道释,亦能花鸟。他生活放纵不羁、嗜酒如命,又喜与和尚交往。传说朝廷鉴于他在画坛上的声望而赐他金带,而他却挂带而去,世称“梁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梁楷的代表

15、作,充分体现出他所最具个性的“简笔画”泼墨画法。此种画法笔墨酣畅、行笔如飞、一挥而就,容不得画家有一丝的犹豫。这种画法更讲究高度的概括力和对精神气质的把握,这就需要画家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笔墨的高度锤炼。这幅画着笔不多,衣服大笔横卧刷出,在水墨淋漓中见出笔致,虽寥寥数笔,但黑白、干湿、浓淡的“六彩”具备,衣袖的凹凸明暗,显得极其生动而空灵,通过墨色的变化造成视觉上的扑朔迷离,真是笔简神具、得之自然,深得简略闲逸之气。梁楷在仙人的面部上作了极度的夸张,让仙人的眉眼口鼻都集中在一起,留出一块大大的前额和秃头,又让他袒胸露腹,蹒跚地向前行进,活灵活现地创造了一个烂醉如泥、憨态可拘的仙人形象。画面用几笔刷出衣服的感觉,仅眉目处用细笔稍加勾勒,以浓破淡,用墨色浓淡显现质感,淡墨的自然渗透形成透明感,笔势创造了运动感,人物形象饱满、浑厚,充满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 石涛(清) 石涛(16421707)本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静江王后裔。明亡,其年尚幼便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字石涛,别号有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早年喜山水,曾云游四方,屡登庐山、黄山。曾流寓宣城十年,晚年定居扬州。石涛才华横溢,擅画,山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