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823842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 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通常以淡水体的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的定量指标,如用河川年径 流量表示地表水资源量,用含水层补给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自然界 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规定:本法 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产流量 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评价区内河流、湖 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2005年我国 地表水资源量为26982

2、. 4亿m3。地下水资源量是指评价区内降水和地表水对饱水岩土 层的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河道、湖库、渠系、渠灌田间等地表水体的入渗补 给量,2005年我国地下水资源量为8 091. 1亿m3。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 07 0. 8亿m3。水资源总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加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而得,2005年我 国水资源总量为28053. 1亿m3。水资源具有补给的循环性、变化的复杂性、利用的广泛性和利害的双重性 等特点。水资源在自身的循环过程中可不断恢复和更新,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 衡性,在生产生活中水的利用无处不在,同时水的多寡也是一把双刃剑,水利和水害双 重性十分明显。水是农

3、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灵魂。工农业和居民生活均离不开水,为此得从河流和湖库或地下取水,供给需要用水的用水户,用水户用掉一部分水(耗 水),并排出污水或废水。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取水量、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排 水量等几个基本概念。取水量是指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通过工程或人工措施获得的水量, 通常包括蓄水、引水、提水、调水等。供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 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之和。用水量是指用水户所使用的水量,通常是由供水单位提供, 也可以是由用水户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塘)或地下取水获得。耗水量是指用水过程 中所消耗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净用水量。排水量指用水户向江河、湖泊

4、或其他水体排放 的水量。这种水量一般以废水或污水形式排放在水体中。一般来说,取水量大于等于供 水量,用水量大于等于取水量,用水量大于等于排水量,耗水量与排水量之和等于用水 量。有些生产过程中,其排放的水经过简单的处理还可以被重复利用,或被要 求用水水质低的工艺过程利用,因此这时候用水量就等于取水量与重复利用水量之和。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水资源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尽管淡水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还不得不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可利用量 就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 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量中可以一次性利用的

5、最大水量。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 的紧张程度。国际上一般认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于 40时,用水高度紧张,出现严 重水荒,急需加强供需管理;2040%时,用水中高度紧张,需解决用水争抢问题,同 时特别关心水生生态系统,需要大量投资来提高用水效率。然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常用水资源承载能力表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这种承载能力不是无限的,必须要在保持可持续 发展,也就是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再去谈经济发展用水。水资源承

6、载能 力是决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先决条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水资源承 载能力,否则就会出现由于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和 人类的生存。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均需要水,这时候我们就得统筹考虑。国民经济需水量 包括农业、工业和城镇综合生活、农村居民生活需水量,其中农业包括农、林、牧、渔 业,城镇综合生活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工业和城镇综合生活需水量基本等于 实际用水量。农业和农村居民生活实际用水量受水资源和供水条件限制,一般都小于需 水量。用水就意味着必须要排水,排水必定就会污染水体。那么什么是水污染呢? 水污染,又称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

7、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水体 的水质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水体失去原有功能, 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按水体类型可分为河流污染、湖泊污染、 海洋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水污染从有人类的那天就开始出现了,只不过是那时的污染依靠水体的自然 净化能力即可解决。目前水体污染这么严重,是因为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承载能 力或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水域内,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 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不同的水体具有不同的 纳污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排污总量的重要参考依 据。科学、

8、合理确定流域或区域排污总量指标十分重要。减少污水排放量,增加水量, 采取生物工程净化水体,保护湿地、增强水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等均可提高水环境承载能 力。目前主要途径有减污、增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的途径除减污、 增水外,污水资源化也是一项重要措旋。污水资源化既治理了污水,减少了污水的排放, 又可以使处理后的污水回用,增加了水环境承载能力。我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必须给生态环境留有最低用水,因为生态环境 也像人类一样要耗水。生态环境耗水是指维护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恶化,并逐渐改善所 需要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生态环境是一种自然形态,水是生态环境中必不 可少的物质和基本要素。从自

9、然界本身来讲,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取实质上是对生态环 境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用水越少越好。保护生态与环境用水是人与自然和 谐的最基本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如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 态和功能,需要保留的河道水(流)量。节约用水与节水标准概念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与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卫生水平的提高, 世界用水量迅猛增长,加上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目前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大陆区域 水资源严重匮乏,几乎到了水荒的程度。特别是在北非、中东及中亚,用水紧张正在威 胁着这些地区的安全,并已经到了逼着联合国从中斡旋,以防止战争爆发的地步。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低于巴西、俄罗

10、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按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节约用水,建 立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战略决策。节约用水(简称节水)是指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 用效率,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由于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在未来水平年节水水平 和用水效率的情况下,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口需要用的水量,比现状国民经济用水量 和人口需用水量所减少的水量叫节水潜力。节水型社会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得到 了极大提高,并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在政府、用水单

11、位和公众的参与下, 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 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的合理用水和高效益用水。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法总则第八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 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建立起以水权管理 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 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 体系,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树立自觉节水意识及其行为

12、的社会风尚,切实 转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 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什么是水权呢?水权是指水资源的所有权,以及从所有权中分设出的用益权。水资源的所有权是对水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力,所有权具有全面性、 整体性和恒久性的特点。我国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 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 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 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通过明晰水权,建立对水资源所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

13、形成一种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我们把这种制度叫做水权制度。通过水 权分配和制定用水定额,落实各行各业、各个流域及用水户的用水指标,建立用水总量 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之为水权明晰。水权明晰的核心是确定用水户用水 量、用水的使用权和支配权。通过出售水、买卖水、用经济杠杆推动和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交易场所 称之为水市场。在水的使用权确定以后,对水权进行交易和转让,就形成了水市场。水 权的转让促使水的利用从低效益向高效益的经济利益转化,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益和效 率。由于水的特殊性,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我国地广、人多、水少,用水量日益增加, 把用水推向市场,用市场经济手段

14、管理水资源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水市场在我国具 有广阔的前景。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标准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 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部门协商一致, 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是标准化的产物, 是对技术内容的规范,是技术领域的“技术契约”,是科学活动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技 术标准与部门规章相比,无论在内容、程序、语言上都有明显的区别。技术标准不能违背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引用技术标准。节水标准就是对节水过程包括取水、用水、排水等,节水管理包括测试、考核、评 价等,节水产品包括器具、设备、管材等,涉及节水的

15、事务所作的统一规定,以节水科 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部门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 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目前,节水方面的标准包括有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第一章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知识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 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通常以淡水体的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的定量指标,如用河川年径 流量表示地表水资源量,用含水层补给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自然界 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规定:本法 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

16、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产流量 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评价区内河流、湖 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2005年我国 地表水资源量为26982. 4亿m3。地下水资源量是指评价区内降水和地表水对饱水岩土 层的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河道、湖库、渠系、渠灌田间等地表水体的入渗补 给量,2005年我国地下水资源量为8 091. 1亿m3。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 070. 8亿m3。水资源总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加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而得,2005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53. 1亿m3。水资源具有补给的循环性、变化的复杂性、利用的广泛性和利害的双重性 等特点。水资源在自身的循环过程中可不断恢复和更新,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 衡性,在生产生活中水的利用无处不在,同时水的多寡也是一把双刃剑,水利和水害双 重性十分明显。水是农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