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经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820782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经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小衔接经验交流徐雁琳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所以说,这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始阶段。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诸多因素的改变,往往使幼儿步入小学后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起点上走得更好呢?这就需要科学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

2、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作为小学老师,在对比了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以后,反思如下:1、威严有余而亲切不足幼儿园老师每次和孩子说话时都是蹲下来或者单膝跪地搂着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给幼儿从心理上一个平等、自然、亲切的感觉。而小学老师大部分都是笔直的站在幼儿旁边,幼儿需要仰视才能和老师进行交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每次和别人交流都得仰视着别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长此以往心中又会烙下什么样的印记?2、不能随时注重对幼儿的示范性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幼儿园的老师在活动告一段落后要求学生做好时,教师首先笔直的坐在小椅子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大部分幼儿纷纷模仿老师的动作,很快就坐的坐直又好了。而回想一

3、下我们小学老师上课讲解时虽然能对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加以指导,但往往不够坚持,从而导致课堂的秩序不够好,学生的听讲出现问题。由此可见,长期的示范性引导在低龄段教学中还是非常重要的。3、小学老师不够“顽皮”因为年龄特点的使然,低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好动。幼儿老师在上课时无论是语调抑扬顿挫,语速“变化莫测”,肢体语言多种多样,表情丰富,这些都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小学老师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些,但还没有“放开”,不够夸张,因此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4、要求用语不够简单明了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知识的不足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完全理解,这是就需要老师再提要求时用一些常用的

4、、简单明了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词汇通俗易懂的提出问题,使学生能比较容易的理解要求。二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百利而无一弊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简单的坐姿、写姿开始。如果这些姿势不正确的话,学生形成习惯以后就很难改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在上课时我按照标准的坐姿、写姿要求学生,并不时的提醒、督促他们,在上课时,提醒向坐姿、写姿端正的学生学习。除了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习惯外,在常规方面也要有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别人讲述时要耐心的倾听,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上课发言要举手;使用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自觉遵守班级和公共场所的要求等。2

5、课堂上动静结合。科学实验表明, 小学低年级的幼儿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而实际上每节课40分钟。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正也是不科学的。尊重科学,减缓孩子衔接的“坡度”, 在课堂中注意动静结合, 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适当放松和休息,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一天的学习。 3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 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学生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其次,培养学生团体归属感。学校要抓准时机, 引导学生让其确定自己的身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还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和新生互相认识, 鼓励学生与其他人接

6、触、交流, 培养团体归属感。最后, 重视游戏, 帮助幼儿积累各种感性经验。小学教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其心理学, 了解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顺应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 注重形象、直观教具的使用, 力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 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 主动建构学习, 使学生顺利渡过不适应期。 (三)家长方面 家长在幼小衔接上的作用不可低估,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可以配合学校在家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因此要做好与家长的联系。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 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关键期

7、, 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可见, 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 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 要不断地给予鼓舞, 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并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 少走弯路。 2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可为幼儿开辟一个独立学习小空间, 选择自己喜爱的台灯及朴素、实用的学具,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 学会看红绿灯, 走人行横道, 迷路找民警。 让孩子记住父母或其他接送者的名字及其联系方式。可以把这些内容写在一张硬纸卡上给孩子随身携带, 告诉他在讲不清楚的时候拿给警察叔叔看。 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转折.为了适应这一突变,必须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加强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密切合作,减少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坡度,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