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81818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八年级下政治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识记犯罪的三个特征,我国法律责任的种类。理解刑法、犯罪及应受到怎样的惩罚。过程与方法:学惯用比照的方法认识主刑和附加刑,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 本框是第七课的教学重点,因为第七课主要通过讲述违法、犯罪及其制裁,对学生进展刑法教育。主要讲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教材表述了刑法的概念,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作用。二是犯罪,犯罪概念有三层涵义,分别提醒了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讲犯罪的概念

2、,必须结合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学生掌握了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对犯罪的概念也就掌握和理解了。三是应受刑罚处分,讲刑罚的概念,主要弄清刑罚与其他制裁措施相比较而具有的特征;讲刑罚的种类,弄清主刑和附加刑的特点,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附加刑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教法建议1.利用教材或学生们在网络、影视等途径搜集到的案例展示于课堂,使学生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启发学生考虑一些如: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为什么必须实行刑罚?2.将学生分成假设干个小组,去搜集身边的案例,设计研究专题。然后以文字、照片、图片、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也可用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

3、进展讨论。如:关于主刑和附加刑的量刑问题。教学设计例如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识记犯罪的三个特征,我国法律责任的种类。理解刑法、犯罪及应受到怎样的惩罚。2.过程与方法:学惯用比照的方法认识主刑和附加刑,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重点与难点重点:犯罪的根本特征难点:犯罪的根本特征教学过程:整堂课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从实例中让学生理解犯罪及其处分。第一步:复习旧课,适时引入新课。1、复习旧课,填写以下表格:类别定义处分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2、阅读投影一中的案例:2、阅读

4、投影一中的案例:初中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经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得人民币几千元,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提问:孙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为什么?人民法院判处孙某有期徒刑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简要归纳。孙某的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犯罪行为。因为,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并受到了刑罚处分。人民法院判处孙某有期徒刑的根据是刑法。教师从这里适时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学习犯罪

5、,刑法、刑罚的关系。第二步,介绍我国刑法及其意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并填写下表:刑法的定义第一部刑法公布时间现行刑法公布时间刑法的任务刑法的意义教师检查学生填表情况,并进展总结:刑法是一国家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之一。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平安,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制度,保卫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建立的顺利进展。概括起来就是惩治犯罪、保卫人民。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第三步,明确

6、犯罪及其特征。1、什么是犯罪?请同学判断: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适时引出犯罪的概念。违法行为是指一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制止的行为,而犯罪行为那么是指违法行为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分的行为。所以,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投影二: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好和平安,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进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进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进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按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分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细微危害

7、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教师提问:从投影中你能概括出犯罪的特征吗?学生讨论并答复,教师归纳。2、犯罪的特征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这一点把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区别开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首先要看他是否施行了某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假设没有施行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须指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社会的危害,其二,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如犯罪的预备行为和某些犯罪未遂。案例材料:未成年人犯罪未遂,要追究刑事责任吗?详见扩展资料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刑事违法性。看教材P98“想一想”: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学考虑并答复。教END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