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814354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

2、.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2

3、.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板书设计】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第2课时种植凤仙花【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合适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2.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3.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4.学习并掌握播种技能;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树立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1.播种的方法。2.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子、花盆、喷水壶、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的杯子、卫生纸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

5、呢?请大家看P5页中的“播种方法”。2.生:阅读P5页中的“播种方法”。3.师:请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4.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种下的一些种子,他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种到花盆或校园的花池中。(2)想办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3)小组讨论,共同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

6、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6页的表格中。(2)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完成观察记录表、观察日记。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2.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萌发?我们的依据是什么?3.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选带芽眼的土豆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他们的生长变化。【板书设计】种植凤仙花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生长条件

7、、观察计划【教学反思】建议让学生亲自种植凤仙花,并且让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枝叶生长开花结果这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和比较来描述植物的变化,并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的信息。针对大纲的要求,我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也充满了很多的困惑。每当翻开科学书,我总会自言自语,这个单元适合我们的学生吗?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这个单元获得多少知识呢?作为老师,虽然我每次上课都会通过查阅很多的资料,希望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希望学生听得有兴趣,更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人人动手,课后人人观察、人人记录。但是在这个

8、单元,我总觉得是在纸上谈兵,也觉得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怪学生。课后我也想了很久,我个人认为,第一,凤仙花的种子学生买不到;第二,凤仙花的生长周期贯穿整个学期,教学任务也完不成。第课时种子长出了根【教学目标】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2.指导学生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3.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叶的小植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

9、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我们种植的凤仙花,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种子长出了根。5.师: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根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2)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3)进行实验,证明植物的根的作用: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水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

10、标记。观察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种子,有什么发现呢?(2)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3)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4)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

11、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板书设计】种子长出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根芽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教学反思】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学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在充分掌

12、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要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第课时茎和叶【教学目标】1.观察破土后的凤仙花生长过程,观察它的形态特征的变化。2.推测和证明茎和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作用。3.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研究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2.观察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茎和叶的作

13、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采摘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3.师:破土而出的凤仙花,茎越长越高,叶也越来越多。茎和叶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从小组成员栽培的凤仙花中选择生长状况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

14、叶片的数量。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2)推测茎和叶分别有什么作用。(3)想办法证明我们想法的正误。茎的运输作用: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将凤仙花的茎放入杯中。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叶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3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现象。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2)茎插入水杯中后,有什么变化?纵向切开、横向切开茎后,观察到什么现象?(3)被

15、遮住光的叶子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套在叶子上的干燥塑料袋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2.植物茎、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3.根据植物根、茎、叶的特征,推测适合植物生活的环境。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收集更多奇特的茎和叶的图片,了解这些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板书设计】茎和叶茎叶运输蒸腾纵切横切【教学反思】首先让学生对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观察的过程记录不够。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同学进行了全程记录,这也是让我感到苦恼的地方。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高度和叶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植株(茎)的高度,观察叶由中心向四周生长的分布形态。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