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知识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811527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者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区工作者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区工作者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区工作者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区工作者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者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者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 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 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2、社区的基本属性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 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 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 其核心是民主自治。3、社区建设 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 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 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 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4、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植下,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 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开

2、展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以不 断满足社区成员的生活需求的过程。简单地说,主要是指社区开 展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的过程5、弱势群体指在经济、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着 种种生活困难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等等。6、社区内单位是对社区地域内的一切单位的总称,既包括社区 地域内的企业单位,又包括事业单位和部队、机关等等;既包括 隶属于社区的单位,又包括不隶属于社区的单位;既包括公有制 单位,又包括非公有制乃至混合所有制单位。7、社区中介组织是指以社区居民不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 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 介于社区主体组织(社区党组

3、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个体 之间的组织。如志愿者组织、业主委员会、老年协会、妇女协会、 读书会、秧歌队、摄影协会、书法协会、钓鱼协会等等。8、社区规划是指对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其目的是有效利用社 区资源,协调社区各种社会关系,合理配置生产力,有计划地发 展居民的生活服务设施,提高社区区划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社区 整体建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区经济、社 会的协调发展。9、社区居委会是指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我国城 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10、社区有哪些基本类型 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1) 单位型社区人

4、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 限,封闭式管理。(2)小区型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 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3)板块型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 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 (4)功能型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 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 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11、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 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12、城市社区的范围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 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13、社区设立的依据是社区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地缘为基础, 以适度

5、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 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14、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社 区的名称 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 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15、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 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 设的整体合力。16、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1)以人为本的原则(2)区 域发展原则(3)主体参与原则(4)资源共享原则(5)协调发展原则(6)党政推动 原则(7)民主自治

6、原则(8)渐进创新原则。17、城市社区建设包括 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 社区治安建设。18、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 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 也是党和政 府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步骤。19、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规划作用、指导作用、扶持 作用。20、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职责、原则、权利及义务 社区单位是平等参加社区自治活动的主体。应当遵守所在社区的 自治章

7、程和各项制度,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社区单位应当本着 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社区工作,向社区无偿、低偿 或有偿提供服务资源。社区单位有权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21、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适应城 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 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2) 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 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 增加 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 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3)加 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

8、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22、社区的基本权利 一是社区自治权。主要包括 民主选举权、 社务决策权、日常管理权、财务自主权、摊派拒绝权、内部监督权。二是社区协管权。具有协助城建、城管、房产、卫生、公安、劳动、民政、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管理与 社区有关事务的权力。三是社区监督权。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 代表社区成员对煤气、 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工作

9、进行监督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 督 组织业主对物业公司进行评议。23、社区的工作任务(1)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 律、法规 教育社区成员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提倡科学、反对 迷信、提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组织开展面向社区成员的各种 社区服务活动,积极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事业,完善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弱 势群体的服务网络 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帮助失业人员就业(3)协助政府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退休、失业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维护本地区的社 会治安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的帮教活动,调解

10、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征兵、计划生育等与社区成员有关的各项工作(4)搞好社区环境 的净化、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协助有关部门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开展医疗、保健、 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5)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 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 员在社区的工作情况 对社区内的煤气、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共服务和物业管理工 作进行监督和评议。负责联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所在 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派出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24、社区承担的基本职责(1)负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退休、失业人员管理 下岗职工再就业 以及社会 治安综合

11、治理、环境美化、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等项工作。(2)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 优抚对象等居民的社会服务工作 发展志愿者队伍 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3)开 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提倡科学文化 反对封建迷信 教育居民增强社 区意识、参与意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代表居民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监督评议,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进行监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建议。25、我市的社区设置了哪些组织机构一是社区主体组织 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大会、社区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二是社区专组织 包括社区委员会内设保障服务、治保调解、环保卫生、文化教育

12、、计划生育、监督协调等工作岗位,下设综合治理协会、人口计划生 育协会、业主委员会、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经常性捐赠站等组织;社区内按照人群分类,成立老年协会、青少年协会、妇女协会、残疾人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文体爱好者协 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群众组织;建立大院院长、楼长、单元组长以及居民代表工作网络。26、构成社区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 织规范、组织权威、组织设备。27、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 线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改 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建设的实际 以加强社区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党在社会和基层工

13、作中的覆盖面 充 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中的思想导向、重要决策、组织保证和行为 表率作用 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进一步推动 我市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公文的分类公文按性质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大类。通用公文按 行文方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按流通来源分为收进 公文、外发公文和内部公文;按作者性质分为党内公文、行政公 文和社会团体公文;按发文性质分为问文和复文;按内容处理要 求分为参阅性公文和承办性公文;按办理时间要求分为特急公 文、紧急公文和常规公文;按机密程度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 秘密公文和普通公文;按特点和作用分为规范性公文、指挥性公 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

14、和记录性公文。通用公文从文种上 划分,可分为行政公文和事务公文。根据2000年8月24日颁布 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 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 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事务公文包括:计划、总结、 调查报告、领导讲话稿、典型材料等。专用公文指具有专门职能的机关在专门的领域中形成、使用的 书面材料,具有专指内容、特定格式。主要包括:财经文书(市 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司法文书(起诉书、判决书、笔录)、 外交文书(国书、照会、护照、条约)及军用文书等。公文的组成要素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紧急程 度(特急

15、、急件)、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 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 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公文写作的基本功能(1)规制令使作用。公文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发号施令的手段,是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工具。公文在实施领导、实施管理中能 够发挥规范控制、令行禁止、组织协调的作用。明事通情作用。各级各类领导机关在实施管理职能、开展公务活动中,在 上下左右之间,需要经常沟通情况、交流意见,以求共识共作。 公文作为明事通情手段在机关工作中广为应用。(2)参谋决策作用。各级各类领导机关在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 中,离不开信息的搜集、处理和运用,离不开调查研究和征求意 见。公文以其法定的渠道和效率满载各种信息为资治辅政服务。(3)宣传舆论作用。各级各类领导机关在实施领导、处理公务 中需要有效的宣传舆论的支持。而公文的贯彻执行是宣传舆论的 核心。(4) 商洽联络作用。各级各类领导机关之间有许多事情需要商 洽、介绍和联络,以便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发挥整体效应。 此中,公文写作不可或缺。存储凭证作用。公文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能活动的真实记录, 是统一思想、处理问题的基本依据。公文在执行的时候是这样, 成为档案之后仍然是这样。公文写作的主要特征主题的职能性。公文是实现机关管理职能的工具和手段。在 公文里,鼓励什么遏制什么,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