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三历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811518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三历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三历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三历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三历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三历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三历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高三历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文献,版权追溯-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小题,每题1.5分,共5分)1汉书食货志觉得,“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觉得,看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倡导精耕细作 B.适时增长肥力 C.需要大量劳力 D.善于积累经验2.后汉书记载,南阳宛人任延任九真太守,本地老式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这表白A.移民实边增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引进农耕变化了本地生产构造.地方官注重农业发展以图升迁 D.精耕细作有助于提

2、高粮食产量3唐朝法律曾具体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惩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惩罚更为严肃,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4.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后来“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阐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农民地位不断减少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土地兼并得到承认5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这表白.南北经济差别逐渐扩大 B随着人口南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自然条件决定经济

3、发展水平 D.经济重心南移增进文化重心南移.宋代,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成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体现.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浮现了雇佣工匠制度的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浮现阐明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货品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

4、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区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9.国内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变化了以重量为币名的老式,唐后来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10.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浮现,

5、宋元坊市界线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浮现地区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C.发展阶级特性明显 .抑商政策制约发展11.研究表白,宋代的商税率大体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浮现亏损时,政府常常要“优商”“恤商”。但历代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反映了A.古代对商业采用的政策较为灵活 B.古代统治者变化了重农抑商政策C宋后来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了农民地位12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她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

6、生产领域,诸如购买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倡导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B中国老式商人深受老式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C.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D.帝国时代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3.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自然经济的简朴再生产形式 B.重农抑商政策克制了农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履行 .老式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4.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种容易使人上当的词,由于它涉及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削弱,一是

7、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贸易通道的变化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15.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5201599年间提高了3倍;6世纪的前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生产关系浮现变动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6.1,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刊登了论海上自由,

8、主张海洋应当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运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此外一种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对的的是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7.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授予特许,公司才可以设立。世纪中叶后来,国家对公司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公司的设立已经相称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竞争剧烈 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C.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科学技术进步变化了国家经济职能

9、18.恩格斯指出:它事实上是“一种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她们规定应当生产的总生产量,在她们之间加以分派,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发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自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有关的是.初期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19.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汇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自身就宣布新女性的诞生。”这阐明.工业革命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

10、发生了变化2.从1885年到1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5%下降到5.%,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7上升到42。这表白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中国经济构造发生变化21.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弹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足体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白作者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22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整个工业浮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矿业,冶炼.纺

11、织等等的都全面发展起来了。有数据表白,抗战八年期间,云南工业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这最能阐明A云南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抗战时期民营公司是受益最大的产业C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和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更致力于发展经济3.据记录,在172年到1之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公司的开办人中,地主占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并且投资于近代实业的地主大多有某种官僚身份。据材料可判断A.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 B.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有两面性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 D.近代民族实业发展后天畸形2从14年至77年,申报持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有关消息,这是中国新

12、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反映了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申报的重要功能是时政评论.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D.申报增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2.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合用,但若开办,必须根据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她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 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26.下表是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比例 代表大会高等教育中档教育初等教育家庭识字八大(191)3.9937.041九大(920)241.6十大(1921).723348.74十一大(1922)8.621.0011十二大(923)未记录2.449未记录十三大(94)6.17966888表中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