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81020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 “低碳经济 ” ,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 能耗是日本的 8倍,人口是美国的

2、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 50 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 geming。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放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他建议,提高能效、

3、对电力等能源部门 “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斯特恩称,估计减少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 %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 的 520。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 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 3%个百分点。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4、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摘自中国信息报,有删改)5.下列不属于“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原因的一项是A.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 各国的共同选择。B.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C .按照现有发展模式,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D.发展低碳经济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选择各种发展方向,如开放风能、潮汐能等。6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赶超世

5、界的一个契机。B.斯特恩指出,成熟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 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C.中国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年经济增长 率小幅下降,但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D,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 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7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这可 以促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8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能源环境方面面临严峻考验,但也为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C.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合理模式,是发展中国家面临 的挑战,也是赶超世界的一个契机。D,发展低碳经济,将能够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推动我国经济 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9 .D (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而非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10 B (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7.D (将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语意绝对化,系列”也存在范围扩大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