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介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809081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5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电介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四章 电介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四章 电介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四章 电介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四章 电介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电介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电介质(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电磁介质第一节 电介质一、电介质绝缘介质1.电介质内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荷只能在分子范围内移动。2.分子电矩分子电偶极子(模型)分子的正负电中心相对错开。p分- +电介质分子分子电矩p分一 q分十分二、电介质的极化1.极性电介质的极化(1)极性分子正常情况下,内部电荷分布不对称,正负电中心已错开,有固有电矩p分,分极性分子:如HC1、H2O、CO等。无外电场外有外电场(2)无外电场时每个分子p分工0分由于热运动,分取向混乱分小体积AV(宏观小、微观大,内有大量I三i=i分子)内S p = 0分(3)有外电场时各p向电场方向取向(由于热运动,取向分并非完全一致

2、) AV内刀p丰0分且外电场越强n I Sp:I越大分这种极化称取向极化2非极性电介质的极化(1)非极性分子正常情况下电荷分布对称,正负电中心重合,无固有电矩。非极性分子:如 He、 H2、 N2、 O2、 CO2 等。(2)无外电场时每个分子p分=0分E外 A V 内 S p = 0 分(3)有外电场时正负电中心产生相对位移,p (称感应电矩)工0分 AV内E p丰0分且外电场越强d I E p越大分这种极化称位移极化三、电极化强度1.电极化强度为描写电介质极化的强弱,引入电极化强度矢量。定义:单位体积内分子电矩的矢量和-严是位置的函数单位: C/m2对非极性电介质,因各p分相同,有分P=

3、p 分n-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综上,对极性、非极性电介质都有无外电场时,P = 0有外电场时,Ph 0且电场越强= IPI越大2.电极化强度和场强的关系由实验,对各向同性电介质,当电介质中电场E不太强时,有P = 7戶人:电极化率(人 0),决定于电介质性 质。E是电介质中某点的场强(包括该点的外电场以及电介质上所有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对各向同性介质:P x E P竹E电介质极化后,在电介质体内及表面上可以出现束缚电荷(又称极化电荷)。1体束缚电荷(1)体束缚电荷考虑电介质体内面元dS处的极化dVdS_弋分电介质体内以位移极化为例,设负电中心不动,在电场作用下,dV= l dS cosG内所

4、有分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将越过 dS 面。越过dS面元的总电荷dq= q nQ dS cosO)分分= np cosO dS分= P cosO dSdq = P - dS在电介质体内取任一封闭曲面s,则净穿电介质体内任一封闭面内的束缚电荷为 q = - L Pds I%内s(2)可以证明:对均匀电介质,若电介质体内 无自由电荷,则不管电场是否均匀,电介 质体内都无束缚电荷。(我们只讨论均匀电介质,即以后只考虑下 面所说的表面上的束缚电荷)2.面束缚电荷n即电介质的外法线方向,则dqf = P- dS即为电介质表面 dS 面积上的束缚电荷单位面积上的束缚电荷=dq /dS束缚电荷面密度r=wnn电介

5、质表面外法线方向的单位矢量(方向:由电介质体内 指向 体外)如图电介质-q-q -n+ q五电位移矢量力 D的高斯定理由于电介质极化后会出现束缚电荷,空间 某点的电场应是由自由电荷与束缚电荷 共同产生的。E=Ef + E怎样求E ?P 一 b本想求E 情况是“先得知道E才能 求出E ”,情况复杂。引入一辅助矢量(一)、电位移矢量D,D的高斯定理由真空中的高斯定理EdS = Sq 内/0耳内应包括高斯面所包围的自由电荷与束缚电荷。滋内=吗内+刊内由前,高斯面包围的束缚电荷为叫=d S PdS于是s 80E*dS =qf 内 d s P,dS &(瞽+P)-dS =夠内.引入电位移矢量D = e

6、0E + P单位:C/m2D的高斯定理lsDdS=f通过任意封闭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 封闭面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二)、关于D的讨论1对D的理解 (1) D只和自由电荷有关吗?D的高斯定理说明D在闭合面上的通量只 和自由电荷有关,这不等于说D只和自由 电荷有关。由D = oE + P,也说明D既和自由电荷 又和束缚电荷有关(E是空间所有电荷共 同产生的)。(2)电位移线类似于电场线(E线),在电场中也可以画出电位移线D线);由于闭合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被包围的自由电荷,所以D线发自正自由电荷;止于负自由电荷2. D、E、P的关系(1)一般关系D = e0E + P(2)对各向同性电介质(

7、且场强不太大时)因P =仇E代入上式,D = 8oE + 臥E =e0(1+ 人)E 引入:相对介电常数r = (1+ X),(er 1)介电常数 * = 0 rP可写作P = 0(r E对各向同性电介质(且场强不太大时)D = EED x E,且二矢量同向。第 2 节 磁介质(一)分子电流观点一、磁介质及其分类1. 磁介质:能够影响磁场的物质。 2.分类(1)弱磁性物质顺磁质抗磁质(2)强磁性物质铁磁质二、分子电流 分子磁矩1.分子电流分子中电子有(轨道运动自旋运动分子中所有电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电流(可看成是一通电小圆线圈)。2. 分子磁矩(1) 电子的轨道磁矩-轨道半径T (圆轨道)电子速率

8、一U轨道电流1 = e(筹)电子轨道磁矩pm =IS = (ev r对氢原子基态,pm = 0.93x10-23 Am2 电子轨道角动量(圆轨道)L =mv rm电子质量i=ji=i电子轨道磁矩与轨道角动量的关系p = -(2)电子自旋磁矩实验证明:电子有自旋磁矩ps = 0.927x10-23 Am2-自旋磁矩和自旋角动量S的关系I三i=ips=-( m)s(3)分子磁矩p 分 =气有电子叱+”贬p核p核核(自旋)磁矩分子磁矩是分子中所有电子的轨道磁矩 和自旋磁矩与所有核磁矩的矢量和。三、顺磁质的磁化 在外磁场作用下磁介质出现磁性或磁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称磁化。(固有磁矩)1.顺磁质(如铝、铂

9、、氧)无外磁场时,旷亠丰0分由于热运动,其取向混乱B0无外磁场 有外磁场 AV(宏观小微观大)内型分= 02.顺磁质的顺磁性有外磁场时,Pa沿外磁场取向,分AV内昵丰0分仁取向后,产生附加磁场B4分B = B + BB TTB0,bb0)此即顺磁质的顺磁性,叭取向则是顺磁性的来源。分3. 顺磁质的抗磁性(1)外磁场对电子轨道运动的作用B0当分子处于外磁场中时,电子的轨道运动会受一力矩M = p x B0在力矩作用下,Q绕B0进动。根据是角动量定理(2)附加磁矩由于进动,电子产生了附加磁矩m。不管电子轨道运动方向如何,附加磁矩总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对自旋磁矩,外磁场也有同样作用。(3) 感应磁矩感

10、应磁矩:分子中所有附加磁矩的矢量和。9感总与外磁场方向相反,此即抗磁性的 来源。(4) 顺磁质的抗磁性可以忽略对顺磁质1 p分1 啦1顺磁质主要表现为顺磁性。抗磁质:如铋、汞、铜、氢。-抗磁质分子没有固有磁矩(p分=0),分只有感应磁矩Z感抗磁质表现为抗磁性对抗磁质B = B + B0BTJBO,(B,B0)五、磁化强度矢量1.定义:单位体积内分子磁矩的矢量和M = lim分1AVOV-对抗磁质,M则为分子感应磁矩的矢量和。单位:AJm2.磁化强度随磁场增强而增大 对顺磁质、抗磁质均如此具体定量关系见后 六、磁化电流磁介质磁化后,在磁介质体内和表面上可出现磁化电流。1磁化体电流(1) 磁化体电

11、流ncbAs磁介质体内在磁介质体内取面元AS,现在求通过它的磁化电流I 。穿过AS两次的匚对I,无贡献,和AS的分边界相套住的i分(只穿过AS 次)对I / 分有贡献。与边界上dZ段套住的分子电流:(凡中心在 dV 内的 i 将套住 dl )分ASdZdT= indV分=i n(S dZ)=n(p分df)=MdT分分-与AS的整个边界L相套住的分子电流穿过AS的磁化电流= d I 喝 M -曲 磁化体电流T= & Mdi(2)可以证明,在均匀磁介质内部,不管磁场 是否均匀,在没有传导电流的地方,也没 有体磁化电流。2.磁化面电流若dl正好在磁介质边界上,则dI表现为 磁化面电流。磁化面电流密度

12、:磁介质表面垂直于电流 方向的单位宽度上的电流。大小:j 二 dI7 dl = Mdl/ dl =Mt(当M和表面平行时,j f= M)方向:丄M可综合写作磁介质体内Mi 0 M j 一 dt nj= m x nn磁介质表面的外法线方向的单位矢量(方向:由磁介质体内T体外)均匀磁化介质棒表面的磁化电流nMbacj式亦可由F式用环路a-b-c-d得出(请自 己做)。六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的环路定理有磁介质后,空间任一点的磁场B = B + B0 /M jB0一传导电流产生的磁场B 磁化电流产生的磁场又出现“欲求B需先知道B”的问题,引(一)、磁场强度在磁场中任取一环路L,它套住的电流有:传导电流和磁化电流。由安培环路定理& B-dZ =州(刃传 + F)将I喝Md代入有 肛砂=册传引入磁场强度VH = B - MH的环路定理(jL Hdl= EZ沿任一闭合路径H的环量等于此闭合路 径环绕的传导电流的代数和。H的环量只和传导电流有关,但H既和 传导电流又和磁化电流有关。(二)、B、H、M的关系1. 一般关系bH = B - M02. 对各向同性的非铁磁质(1)M和H的关系由实验:M = XmH磁化率%m:对弱磁性物质:l%J 0(对顺磁质) 1抗磁质A r稍v 1磁导率A = A0 Ar对各向同性非铁磁质有B =A H可见,对各向同性顺磁质和抗磁质都有B和H同向B 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