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总4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80906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总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总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总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总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总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总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2.通过编写解说词的活动,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展示交流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实践法,在编写解说词的环节,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2.展示交流法,学生通过展示自己解说词,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3.合作学习,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学生分组合作,既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又可以提升学习兴趣

2、,提高学习实效性。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为编写解说词活动,已经了解了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含义,这节课我们结合诫子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再读文章,看看会有什么新的体会?【设计意图】联系所学内容,结合课后作业,引出新课内容。(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1.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讲一讲“写信人”诸葛亮的故事。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幅对联可以作为了解诸葛亮的切入点,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时,除了关注诸葛亮在政治、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不要忽略

3、了他在技术(木牛流马、连发弩、孔明灯)、书法(草书远涉帖)、绘画、音乐(音乐理论专著琴经)、文学(出师表诫子书)等方面的造诣。2.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收信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人。诸葛亮之子,三国蜀汉大臣,工书画。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将邓艾率军入川,诸葛瞻率兵抵抗,其先头部队被魏军打败,只好退军驻守绵竹。此时,邓艾又遣使送信给他,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诸葛瞻看了信件以后大怒,斩了邓艾派去的使者,接着,率兵迎战魏军,战败,死于沙场。终年37岁。他死得十分壮烈,实践了儒家“文死谏,武死战”的格言,成就为一个忠

4、烈人物。3.介绍诫子书的写作背景。明确:写这封信时,作者诸葛亮54岁,不久命殒五丈原。一般认为这封信是写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时尚年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诸葛亮的一生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写照,而他的儿子诸葛瞻也深受父亲的影响,用自己年轻的生命饯行了儒家的“忠贞”思想。【设计意图】为解说词组织材料,同时将抽象的说理和人物的经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三)综合所学,编写解说词1.请你结合所学,为书法作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编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解说词。2.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评价,推荐优秀解说词在全班展示。学生作品展示:这幅字的内容是“淡泊明志”“宁静致

5、远”。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XXX,他的作品字体瘦劲有力,笔墨浓淡有致,笔力雄健,意蕴深远。作品中的这句话出自三国名臣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说:只有淡泊名利不慕虚荣才能够明确志向,只有宁静专一摒除纷扰才能够达到目标。当时54岁的诸葛亮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他将自己毕生的经验融入这句话,告诫儿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淡泊宁静,坚定自己的志向。希望同学们能从自己做起,时刻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警醒自己。谢谢大家!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方法。(1)介绍书法作品的内容;(2)评价书法作品的书写;(3)讲解作品内容的含义;(4)联系作者,介绍背景;(5)联系自己,传承文化。【设计意图】通过编写解说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四)巩固所学,布置作业1.请结合课上所学的方法,修改自己的解说词,努力做到要点突出,条理清楚。2.背诵诫子书全文。【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方法,完善预设任务。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