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80795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逍遥游中庄子的人生境界庄子内七篇,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它是庄子的人生观的真实写照。前人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可谓是众说纷纭, 其要旨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玄学“各适其性”的思想解释;二是用佛、老的“空无”思想理解;三是用儒家思想解释,认为体现了“自在快适”的人生境界1 。虽然众说纷纭,但从逍遥游中,我们看到庄子视域下的人是不受任何束缚,任一切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存在。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密切, 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 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渴望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一、庄子的人生境界是逍遥庄子的人生境界, 是通过一系列对比, 即用臻于自由的境界的形象与未达致自由的境界的

2、形象作对比, 推出“逍遥”的人生境界。(一)小大自然之逍遥庄子逍遥游开篇“鲲”化为“鹏”徙于南冥,蜩与学鸠笑之。因为大鹏高飞远游,蜩鸠不理解,从“自己”角度出发,以“己”之位笑“鹏”之自然之性, 所以不但不羡慕“鹏”之高飞,反而觉得“鹏”是可笑的。这正是它们的可贵之处:不强求自己,自寻烦恼。这也就是庄子所言的自然之逍遥。庄子接下来进行了“小大之辨”: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 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因此“统小大者,无小无大者也;苟 有乎大小,则虽大鹏之与斥鹤,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齐 生死者,无死无生者也;苟有乎死生,虽大椿之与蟾姑,彭祖之 与朝茵,均于短折耳”。所以蜩鸠不羡慕大鹏,大

3、鹏没有得意洋 洋,朝茵、大椿、彭祖与众人发挥自然本性,就可以达致逍遥。(二)各安其命之逍遥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尧让位于许由”与“尧治天下”的 事例,论述了圣人是如何逍遥。庄子首先肯定了尧的圣人地位。 而许由之所以拒绝尧的禅让, 是因为他知道国家在尧的治理下天 下太平,四海归心,人人各得其所。若接受虚名,则偏离自然之 道,不得逍遥。尧与许由皆是体道之人,各在其位,各安其命, 都是自然而然的表现,所以他们的受与不受皆得逍遥。(三)各尽其性之逍遥庄子在逍遥游中,举出了 “大瓠”和“樗树”两个“用 大”的例子来证明“尽性可的逍遥”。 所谓“用大”,就是识物 性之用,尽其性,则可逍遥于天地。“瓠”因“落无

4、所容”而不被“剖”,完好无损,人用其 “无用”,在逍遥中游荡;“樗”因“无所可用”而“不天斤斧”,终其天年,人用其“无所可用”,在肆意中完成逍遥。“大 瓠”和“樗树”的无用之用,皆在于言明物尽其性便可逍遥自 得。因此,庄子以“树”若有用而早死,无用而长存的道理来表 达他所追求的逍遥之境。(四)有待无待之逍遥大鹏“挂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高飞南迁,是有所凭借的, 也就是“有所待”的,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也就是没有 达到庄子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 换言之,如果鹏没有很强大的凭 借,它就不可能 “挂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鲸化为鹏,鲸不化为鹏,都是说明变化之道,顺其自然之性, 即使“有待”,也能“徙

5、于南冥”,到达逍遥。而“无待”之人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必能超越现实,“无己”、“无 功”、“无名”,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二、庄子人生境界的实现途径在庄子看来,“道”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 是普遍的自然 法则。只有 “无名”、“无功”、“无己”的圣人、神人、至 人,才能真正做到绝对自由,实现逍遥游。(一)圣人无名庄子认为:“名者实之宾也。”名是实的宾位,所谓“无 名”,就是“不以天下为事”,不求治理天下的虚名。“尧让天 下于许由”说明“圣人无名”, 只有“无名”,才能处理好个体 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消解个人追逐名利的贪欲, 从而超脱于名利 之外,达到圣人的境界。(二)神人无功所谓“无

6、功”,就是“不以物为事”,顺应自然规律,按自 然规律行事。庄子用肩吴、连叔所述的神人故事和尧来说明“神人无功”。只有“无功”,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藐姑射山上的神人,“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神人不以物为事, 让万物是其所是, 这样才能使万物免受灾害, 谷物丰收。(三)至人无己统观庄子,“无己”有两种含义:一是忘记自身,这属于精神自由的范围。二是排除个人成见,一切顺应自然,这属于无为的范围。 逍遥游中的“无己”主要指“无为”,也即顺应自然而为 2 。庄子惠施论大瓠、大树之用的故事说明了“至人无己”,只有“无己”,才能任一切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达到逍遥之游的境界。总之,庄子

7、的逍遥游世,并不仅限于圣人、神人、至人,而是面向天地间的万物。体会了天地间的万物有序,自然而然,各安其命,便可得逍遥恬乐,虚己游世。三、结束语庄子的人生境界逍遥游, 是以幻想的方式在精神领域寻求一种满足。它超越了现实,是摆脱了所有束缚的超验之游,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我们对待庄子思想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积极的一方面讲,这种“逍遥游”的人生境界, 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调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人与自身关系的适应、 人在当下信仰的构筑等有 着重要意义。从消极方面讲,安时处顺、顺其自然对形成民族性当中逆来顺受、 自欺欺人、 得过且过的奴化性格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类被自己的欲望迷失而异化并且失去真我,更需要庄子思想来帮助其洞归本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