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80623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单式折线统计图总编号:13备课时间:3.13上课时间:3.20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

2、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教学资源: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例1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2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

3、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2联系生活举例。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了解结构。谈话:既然折线统

4、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

5、: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5)填写制表日期。三、完成练一练统计身高。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四、综合运用练习四第1、4题五、课堂总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六、布置作业补充习题P18【反思】(一)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

6、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二)注重在对比中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环节,自认为较成功的一点是动画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整体上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刚刚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疑问,所以本节课有必要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把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仔细观察说出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点是能表

7、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练习中出示了三个统计表,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判断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更合适呢在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联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并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刻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三)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并播放生活中的统计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有关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四)存在的不足:这节课在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上有些拖泥带水,以至于画法环节没有实施,只能挪到下一节课进行。在有些语言上还有待推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