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806221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徜(chng)徉 抽泣(q) 流淌(tng) 镌(jun)刻B、雕镂(lu) 谆谆(zhn) 蓦(m)地 闭目塞(si)听C、咀嚼(ju) 撷取(xi) 模(m)具 迸(bng)溅D、跻身(j) 呜咽(y) 涉(s)足 摒(bng)弃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3分A只要看准目标,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够攀上理想的巅峰。B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前进。 C昨天的

2、辩论会上,王超同学巧舌如簧,妙语连珠,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D黄昏时分,巷子里的老人们在下棋,他们心无旁骛,方寸之间就是全部人生。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B2009年中考,数学、物理将实行全省统一考试与命题。C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基本的标准。D据有关专家坚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十三岁的际遇中整理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二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正出于对创造的渴望。B、伟人细

3、胞这篇文章情节安排巧妙,四次失败的经过、结局及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人物形象。最后一次不经意而获得的成功,产生了喜剧效果。C、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整理选用纸船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依恋,一波三折,情致摇曳。D、繁星围绕着看繁星,依次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繁星表现得形象而富有情趣,书写了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5选出下列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 )3分 A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B不管两岸风景交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舵手与船

4、。 C唉,这么拼命干吗,像电视台聘请他们上荧屏当节目主持人似的。 D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白色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6.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在苦难中奋起 有的人甘于沉沦 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最终获得了成功 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A、 B、 C、 D、7.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您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的知识。(历史老师)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个学科的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3分 8.根据例句,仿写句子。3分例句:如果你是一束阳光,就给世

5、界带来一片光明。仿写: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爱的礼物,回答问题。(17分)爱的礼物(1)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塑胶小人、绣花布片(2)“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3)“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4)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_。(5)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走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6、。(5)“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6)“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给我。(7)“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8)“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

7、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9)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10)“你喜欢吗?”(11)“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十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12)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13)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14)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

8、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9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分)稚拙:_ 沮丧:_10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横线处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2分)_ _11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 ”;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词语是“ ”;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是“ ”;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 的心理。(2分)12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2分) 13“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

9、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不同”之处在于:大人是_,而“她”则是_。(2分)14选出对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2分)A表明这种爱的价值 B表明这种爱的意义C表明这种爱的珍贵 D表明这种爱的热烈15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_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_,_的作用。(3分)16全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涵了怎样的深刻含义?(2分) (二)阅读寻找生命归宿的年轻人,回答问题。(13分)寻找生命归宿的年轻人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他也

10、不剪,懒得做任何事。在家人的苦心劝说下,他去跟一位画师学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意没什么可学的!”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意儿也没什么可学的!”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有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的,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都

11、觉得不是理想的自杀地。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片林子里。“很好。”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适合的位置,位于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动可避免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到后世。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静,免除尘世喧嚣。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第二天,他到一棵五百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轮子。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等到搬完车,天已经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

12、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就这样,老人不断地请他帮忙。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迟死期。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现在,你可以去死了。”年轻人看着这块美丽的田园,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库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鲜花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让他舍不得了。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他又开始画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不少钱,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这里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生存智慧。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17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2分)喧嚣( ) 赚了不少的钱( )18从第一段情节结构上看,是全文的引子。它所起的作用是_。 (2分)19段写聪明的年轻人学画画,学做生意,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然而他却想到了死,其原因是什么?整理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什么?(2分)原因:_ _。意图:_ _。20这篇文章初读时感到内容离奇,细细品读又觉得故事的发展和结局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