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805284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与对策 :森林锐减对策【摘要】林场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并且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因此在林区以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关键词】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对策林场在我国林区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省林区以林场为单位,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这些林场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经营条件,正成为我区林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林业在将来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希望所在。由于经营体制,林业分类经营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再加上严格计划的约束。1. 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

2、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2. 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及种类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经营者根据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森林按其树种组成、结构特征及所处的位

3、置、主导功能划分林种,以森林的经营目的为分类标准,将森林按不同经营目的进行分类和空间定位。在主导分工定向的基础上,按各自的重点目标采用相应的高度发展的科学、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依据生物学和生态系统的规律对森林进行全方位培育、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取得综合效益的森林经营管理方法。森林分类经营是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将森林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和八声品林三大类型,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模式。2.1 商品林属集约经营区,主要培育原材料林、纤维林、短轮伐期林。用高科技手段,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商品林

4、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按市场需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以依法承包、转让、抵押。商品林建设应以向社会提供木材及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要广泛运用新的经营技术、培育措施和经营模式,实行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高效益,定向培育、基地化生产、集约化规模经营。以商品林生产为第一基地,延长林产工业和林副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构建贸工林一体化商品林业。2.2 重点生态公益林一属保护经营区,这部分森林主要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以追求最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责,社会蔓盔,政霄授万一丽原贶,服务对象明确的,由服务对象对公益林经

5、营者实行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的,由政府补偿。公益林建设应以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保安为经营目的,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及其自然群落层结构多样性的特性,采取针阔混交,多树种、多层次、异龄化与合理密度的林分结构。2.3 一般生态公益林这部分森林主要在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通过适当的森林经营活动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补植、管护并举,封育结合,乔、灌、草结合,以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为主,辅之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3. 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3.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

6、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2 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人,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

7、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3.3 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林地是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4. 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4.1 国有林场划类经营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国有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睛况把国有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国有林场按规范的管理

8、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人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营活力。4.2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国有林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国有林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其经营投人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人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

9、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应有补偿。4.3 改进分类经营条件下对森林的经营方式根据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方法,公益林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应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等营林方式,实行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4.4 帮助生态公益林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引导生态公益林区群众在不破坏环境建设的条件下发展经刘,解决林区群众的

10、实际困难,推广节能技术,发展沼气解决群众烧柴问题,发展林下养殖,种植业,开发新的产业,让林农增加收入,解决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林农生活提高的矛盾。5. 结束语每一类型的森林既有它各自的功能性,又有它的多功能性,在其经营的方式上既有它各自的经营特性,又有它的经营共性。森林资源才能得到更好的培育、保护、开发和利用。实行分类经营是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条件下林业企业面向市场取得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下转第 378 页) (上接第 283 页)途径。【参考文献】1刘万福.浅谈林场森林分类经营,民营科技,2010( 3) 2杜启军.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民营科技, 2010( 2) 2吕秀英.试论国有林业森林分类经营,民营科技,2010( 3) :4孙晓峰.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与对策,科技博览, 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