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80212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上课之前当然需要准备好教案,这样可以更加明晰调理的给学生们讲课。下面是由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希望可以为您带来帮助。怎样抬高讲台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可以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展解释。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展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

2、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2、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糖,可是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假设打不开,再问操作者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假设如今要你挪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提醒: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

3、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评析】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学生在理论活动中的亲身投入和丰富体验使他们对“杠杆这一简单机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可以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二、认识杠杆的构造,探究杠杆的功能。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2、老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支点:杠杆绕着转动

4、的点常用O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3、游戏理论: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理解杠杆的构造,稳固杠杆不同部分的名称。比比谁的力气大?推荐一位班里力气的学生和一位力气最小的学生上台,利用杠杆来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可以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可以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间隔 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5、分组理论操作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把铅笔

5、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预测:假设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做测试,并记录结果。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7、讨论:杠杆是否都省力?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三、稳固应用、拓展延伸。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

6、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设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5、拓展活动:动手制作一个垃圾箱。 .cOm更多教案扩展阅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国旗怎样升上去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描绘滑轮构造上的特点;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

7、的作用。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构造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结实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3、提问:

8、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构造上的特点。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老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二、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老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

9、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构造:定滑轮和动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挪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挪动的滑轮,叫动滑轮。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归纳、书写部分假设。4、分组理论活动: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论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题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挪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预测:可以省力。实验过程: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

10、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间隔 和弹簧秤下拉的间隔 并记录下来。钩码的质量牛顿钩码提升间隔 厘米弹簧秤的拉力牛顿弹簧秤下拉间隔 厘米结论结论实验结论: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定滑轮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可以省力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可以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滑轮是一种变

11、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布置游戏活动: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展活动。游戏方式: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

12、木棍。B、请两位同学站在间隔 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2、组织讨论: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可以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假设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3、拓展研究活动: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四、课外拓展研究。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机密。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斜坡的启示斜坡的启示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描绘斜面构造上的要素;可以就斜面要素与用力

13、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知识与技能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理解它的构造特征及组成;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理解斜面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和电教课件、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教

14、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2、谈话:假设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利用多媒体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3、提醒: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程度面成一角度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