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800901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教学设计及说课 活动目标:1. 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2. 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3. 培养学生调查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建立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活动过程:活动一: 地球之大1.师:(出示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图片)同学们认识她吗?(地球)你知道她与目前已知的其他星球有什么不同吗?(空气、水、大气层、人类)师:正因为有了水和空气,才有了我们这些生生不息的人类。所以,我们说,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那么,对于这个美丽的家园,你有什

2、么特别想了解的吗?(生交流,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师:同学们渴望了解的东西很多,这充分反映了你们强大的好奇心,这可是做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呀。不过,因为时间的问题和我们研究内容的专项性问题,我们不可能将这些问题在同一时间一一涉猎,我们只能选取部分内容了。有个问题,我们地球还有一个美丽的别称,知道是什么吗?(水球)是的,地球还素有“水球”之称,为什么呢?(71%的海洋和29%的陆地)那么,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海洋和陆地”说起,让我们共同来关注一下和地球有关的地理知识,好吗?2. 师:那么,你认为哪些问题可以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学生从刚才提出的问题中选取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师建议:关于地球的半径、重

3、量、面积等数据划归一个小组集中进行交流,其他小组可以围绕“海洋”和“陆地”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地研究。(学生选择合适的伙伴确定研究主题,并根据生活经验、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同学的探讨交流等进行梳理)师:因为同学们主要是完成课前资料的梳理,所以不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可以在图表上记个梗概,便于等会儿的汇报就好了。3.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参与倾听。在重点的问题上引导深入思考;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提示学生联系生活认知、记忆;在认识有偏颇的问题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纠正引导;调控讲与听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习方法(学会筛选信息资料等)知识点一:海陆分布情况,大洲、大洋名称、大小等基本常识; 按照顺序排列七大洲

4、、四大洋 亚洲:我们的祖国所在地非洲:一个贫困、落后,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地域北美洲:联合国的所在地,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中段,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与南美的伊瓜苏瀑布及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合称世界三大瀑布。南美洲:亚马逊平原,沙漠里的绿洲,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南极洲:尚无人类生存的地域,有企鹅、海豹,极昼、极夜,往任何方向都是北方,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大陆被冰层覆盖,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厚达4800米,只有2%的“绿洲”。世界淡水的重要储藏地,淡水总量的70%。如融化,地球平均海面将升高60米,我国东部的经济特区

5、将被淹没。欧洲:足球、法国、巴黎、德国等 大洋洲:能找到你喜欢的袋鼠亚欧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和地中海之间)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太平洋:18000万平方公里 大西洋:9300万平方公里 印度洋:7500万平方公里 北冰洋:1300万平方公里,北极熊和北极狐,爱斯基摩人,冰川、冰盖。知识点二:观察地球仪、地图、查找地理小资料;知识点三:大洲大洋的面积、赤道的长度等说明地球大小的方式和数据;半径为6371公里的椭圆型的唯一球体。海水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800。地球的表面积510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例约为7:3,地球

6、表面大致可以划分为七大部分:位于地球仪的顶部是北冰洋,下部是南极洲,中间依次是世界岛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南北美洲,大西洋。赤道长度4万千米,直径12756.4千米,南北极直线距离12713.5千米,比赤道直径短了约40千米。盐水97.5%,淡水25.5%,其中70%以冰川的形式存在,30%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形式,河流里的淡水仅占淡水量的千分之六。知识点四:人种的地区分布(三大人种、四大人种),世界上的几大主要语言;蒙古利亚人种(黄种人、亚美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中亚。北美印第安人和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也属蒙古利亚人种。尼格罗人种(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

7、南部。美洲的黑人为非洲黑人的后裔。居住在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和亚洲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黑人,也称棕色人种或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欧罗巴人种(白种人、高加索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和南亚。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居民多为欧罗巴移民的后裔。四大人种: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棕色人种联合国官方语言: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6种。活动二: 地球之美师:让我们再来欣赏我们的家园吧。此时,这幅图片又带给你什么感觉?(好美呀!)是的,现在我们仿佛在欣赏一座美丽的山峰,我们为它的雄伟和静谧而着迷,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走进山间,那葱郁的树木、潺潺的溪水、斑斓的花朵、啾啾的鸟叫

8、会更加令你沉醉。地球也是这样,当我们从这个角度为这个蔚蓝色的巨大星球赞叹不已之余,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个巨大的星球上徜徉漫步,去领略更加奇妙、更加壮丽的风景呢?知识点五:不同的地形地貌平原、山地、沙漠、丘陵、瀑布、冰川、高原、盆地总结:课下,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再次走进我们的地球母亲,去探究她无穷无尽的奥秘吧!说课稿:本课是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在设计过程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一、将地理知识生活化1.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学习伙伴的提示语:“世界这么大,这么美,谁不想去环球旅行呢?”“那得多学点地理知识,才知道去哪里最好玩,怎样选择旅

9、行路线!”由此可以体现地理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这一理念。P93用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贝鲁因人比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P96“怎么不见狂野周末(一部电影)中万马奔腾的场面?将东非大裂谷比喻成“地球的伤疤”。P102 去贝多芬的故乡,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作为了解一个国家的突破口;P104 法国的卢浮宫扩建的设计者是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课堂教学设计遵循“将地理知识生活化”这一思路当学生提到关于淡水和海水的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关于饮用水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逐步了解到世界水资源的短缺,从而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知道从保护身边的每一条河,每一片土地,节约每一滴水

10、做起,使环保意识成为学生自发的情感需要。将大洋洲的袋鼠,北冰洋的北极熊,美国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欧洲的足球等等许多与大洲、大洋有关的知识引入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去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二、呈现教学内容的梯度1.教材编排从第二个主题的地理知识编排来看,从夏威夷群岛、海洋;到圣诞节中圣诞老人乘坐的不同坐骑(雪橇、冲浪板)体现南北半球的季节之分;再到欧洲的风车的出现是因为荷兰的地势特点所决定的等内容,都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地理问题:美国的自由女神、唐人街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圣诞节的来历

11、使学生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非洲人的穿着、住所、饮食、风俗习惯月圆舞等从日常生活氛围发现文化的根源以及与地域特点的关联;东非的动植物;不同民族的娱乐和体育活动如斗牛、西班牙舞蹈、芭蕾舞等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根源;介绍法国时,借用了建筑风格反映文化的元素,法国的艺术珍品。这也是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提示,一种范例,是透过文化的元素理解地理现象的一种途径。三、在具体的操作中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1.调查:课前调查表的使用是对学生调查过程的一种指引。2.交流:课上交流过程中对学生填写“交流汇报表”的方法提示、对学生汇报资料的科学严谨性的提示都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培养。3.倾听:始终提示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与自己的资料进行比对,既可对他人的资料提出建议和质疑,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这方面,老师还为其做了良好的示范。4.质疑:通过老师的示范引领,提示学生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要用心思索,通过大胆地与发言人的对话,向发言人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疑问和自己的建议,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5.联想:能够通过一些抽象的词汇或数据概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降低理解的难度,增强记忆的效果,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