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与提高基础练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79995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与提高基础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与提高基础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与提高基础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与提高基础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与提高基础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与提高基础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与提高基础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基因在染色体上1 .人体的下列细胞中,存在2条X染色体的是()A.初级卵母细胞B.卵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精细胞2 .某同学观察了雄性果蝇体内的处于分裂后期的3个细胞并作如下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数着丝点分裂情况a有4?b有2?c无2?A.细胞a中同源染色体数目与细胞b相同B.三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分别是16、16、8C.只有细胞c中可能含有2条同型的Y染色体D.表格中的丁处填写的均为分裂3 .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4

2、.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A.同源染色体的复制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5 .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着丝点已分裂),细胞内不可能含有()A. 44条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B. 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C. 44条常染色体+YY性染色体D.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6.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

3、n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7.人体内一个卵细胞只与一个精子融合,但为什么还要数以千万计的精子才能保证受精完成()A.精子的寿命短B.精子到达卵的几率极低C.精子分泌酶水解卵周围的细胞D.精子为卵提供营养物质-CH38 .下图为一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基因型一定为杂合体的是(双选)()正常见正常女%性出盘女+1燃华A.I-2B.1-5C.I-10D.1-119 .剪秋罗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杂合子宽叶

4、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10。如图为一个家庭中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rOrrZla.用、,支巾者nOvr6r口。泉女.喷io111仙3国不知的患病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11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C. 11一定不会患该病D. 13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11 .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

5、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B:(1)图甲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A:(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和8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O(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4或12)。(6)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形成的子细胞是。12 .藏葵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是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的家犬。具有基因B时,皮毛呈黑色;具有基因bb时,皮毛呈褐色;但毛色的形成还受I(i)基因的控制。下图甲

6、表示藏莫毛色的遗传实验,乙表示F1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P坳名耀嚏白毛*室t|互交5白E贱捶果EiK集阊匕漏曜1213:1甲乙(1)甲图实验结果说明该性状的遗传是遵循基因的定律。(2)甲图中亲本褐毛和白毛藏敖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和;F2中,黑毛藏葵的基因型是,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3)让F2中的褐毛藏莫与基因型为Bbli的个体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4)乙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填序号);依据细胞的特征可判断出乙图为(雌性/雄性)藏葵组织切片显微图像。4/6答案和解析1. A解析:人体内存在2条X染色体的是女性体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如初级卵母细胞,选A。2. B解析

7、:果蝇是2倍体生物,在a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数为4说明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和DNA数目都加倍。b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数是2,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不分裂,故A错误。c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数为2,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在a中DNA分子数是16,b中DNA分子数是16,c中应是8,故B正确。在a细胞中也有2条同型的Y染色体,故C错误。b处应是不分裂,其余的是分裂,故D错误。3. C解析:因为A和a是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有等位基因的只能是雌性,雄性没有等位基因,故A、B错误。而等位基因的分离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卵母细胞,故C正确,D错误。

8、4. C解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是因为基因重组,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会发生交叉互换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C正确。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也会复制,故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不是造成多样性的原因,故B错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也不会造成多样性,故D错误。5. B解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应有44条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有可能是XX,YY,即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故A、C、D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故不可能存在XY这一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6. C解析: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不会

9、进行DNA复制,故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n,故B错误。减I和有丝分裂在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故C正确。分裂结束后,有丝分裂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n,故D错误。7. B解析:精子到达卵子需要大量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精子死亡,为了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强壮精子到达,要数以千万计精子做保证。8. BC解析:根据题意,1号个体显性基因一定要传给5、7号,2号个体的隐性基因一定要传给3、4、5、6、7号个体,所以5号和7号一定为杂合体。再分析5号的显性基因一定传给了9、10号,6号个体的隐性基因一定传给了8、9、10、11号个体,所以10号个体一定为杂合体,综上所述,选

10、BC。9. C解析:根据题意,杂合宽叶雌株为XBXb,它产生XB和Xb两种雌配子,比例为1:1;窄叶雄株为XbY,由于Xb的雄配子致死,故窄叶雄株XbY只产生Y这1种可育雄配子,所以杂合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只有XBY和XbY两种雄株,比例是1:1,C正确。10. B解析:由系谱图可判定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因13患该病,故11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不管是哪种遗传类型,11都可能会患该病。若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3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若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3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0。11. (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11、后期(2)受精作用(3)1648(4)10(5) 4(6)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7)34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解析:(1)分析图像可知,甲图中A是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分析乙图曲线可知,曲线A是核DNA数量变化曲线,B是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中先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然后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再后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3)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乙图曲线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与中期,对应的区间是16和811;有丝

12、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内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由于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其后各时期细胞内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乙图曲线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48。(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末期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10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中的时刻4。(6)乙图中时期6与11都发生了着丝点分裂,两组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7)甲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卵母细胞,对应乙图中的34区间,形成的子细胞是第一级体和次级卵母细胞。12.

13、(1)自由组合(2)bbiiBBIIBBii和Bbii2/3(3)白毛:黑毛:褐毛=2:1:1(4)雌性解析:(1)图甲F2的性状分离比是12:3:1,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典型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形,因此甲图实验结果说明该性状的遗传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甲图结果说明F1白毛藏葵的基因型是Bbii,亲本褐毛藏葵为双隐性个体,基因型是bbii,另一亲本白毛藏葵的基因型是BBII;F2中,黑毛藏葵的基因型BBii和Bbii;其中BBii在F2中占1/16、Bbii在F2中占2/16,所以F2黑毛藏葵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2/3。(3)让F2中的褐毛藏莫(bbii)与基因型为Bbii的个体进行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白毛(Bbii和bbii):黑毛(Bbii):褐毛(bbii)=2:1:1。(4)乙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乙图中细胞的细胞质不均分,说明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据此可推断出乙图为雌性藏莫组织切片显微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