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79993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关于不同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形成的电子流,它是一种电磁波B . x射线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C . 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作用非常弱D . 射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考点】 2. (2分) (2019高二下上饶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子由于带正电,质子间的核力表现为斥力B . 原子核衰变放出的三种射线中,粒子的穿透能力

2、最强C . 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D . 铀核发生链式反应后能自动延续下去,维持该反应不需要其他条件【考点】 3. (2分) 在核反应堆中,为了使快中子的速度减慢,可选用作为中子减速剂的物质是( ) A . 氢B . 镉C . 氧D . 水【考点】 4. (2分) 首先发现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的实验是( )A . 原子光谱B . 光电效应C . 粒子散射现象D . 天然放射现象【考点】 5.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射线比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B .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由核本身决定,与外部条件无关C . 核反应堆和太阳内部发生的都是核裂变反就D . 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3、放出光子后,核外电子的动能最终会变小【考点】 6. (2分) (2020浙江选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其动能成正比B . 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 射线C . 光电效应实验中的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 . 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考点】 7. (2分) 下列关于放射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放射线可以用来进行工业探伤B . 放射线可以使细胞发生变异C .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来做示踪原子D . 放射线对人体无害【考点】 8. (2分) (2017西宁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

4、性B .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C . 重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要比轻核聚变时多D . 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考点】 9. (2分) (2017高二下射洪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射线的贯穿本领比射线强B . 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 . 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 . 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考点】 10. (2分)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

5、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衰变D .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射线【考点】 11. (2分) 以下哪些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A . 粒子散射实验B . 光电效应C . 天然放射现象D . 原子发光【考点】 12. (2分) (2020高二下上海月考) 射线( ) A . 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 . 与阴极射线一样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加速形成C . 它的电离作用比射线强D . 它的穿透本领比射线强【考点】 13. (2分) (20

6、17高二下唐山期中) 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阴极射线就是稀薄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B . 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正极放出的电子流C . 阴极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命名的D . 阴极射线就是X射线【考点】 14. (2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下列关于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B . 核电站利用海洋的潮汐能发电C .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D . 核泄漏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对人体是有危害的【考点】 15. (2分) 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 A . 粒子散射现象B .

7、光电效应现象C . 电离现象D . 天然放射现象【考点】 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3分)16. (4分) 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是_用石墨、重水等作为_,使裂变时产生的中子速度减小,易于被铀核吸收用镉棒来_,以控制反应的_,再用水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传输反应中产生的热量【考点】 17. (1分) 如图所示,把一电子射线管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当电子由“”,极射向“+”极时,将向_方偏转(填“上”或“下”)【考点】 18. (3分) 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 的原子来说x=_、y=_、z=_【考点】 19.

8、(3分) 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粒子,B为_气【考点】 20. (2分) 天然放射性现象发出的射线中,存在射线、_和射线,其中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_核(填写元素名称)【考点】 三、 解答题 (共5题;共43分)21. (5分) 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什么?图中银箔的作用是?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考点】 22. (9分)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成功在实现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F是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

9、是放射源(1) 完成该人工核转变的方程式?(2) (单选题)在观察由新粒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必要的调整的是( )A .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有粒子引起的闪烁B .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C .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D .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粒子引起的闪烁(3) (单选题)在容器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 )A . 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B . 粒子从F处打出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C . 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 . 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考点】 23. (15

10、分) 汤姆孙测定电子比荷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从阴极K发出的电子束经加速后,以相同速度沿水平中轴线射入极板D1、D2区域,射出后打在光屏上形成光点在极板D1、D2区域内,若不加电场和磁场,电子将打在P1点;若只加偏转电压U , 电子将打在P2点;若同时加上偏转电压U和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电子又将打在P1点已知极板长度为L , 极板间距为d 忽略电子的重力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1) 求电子射人极板D1、D2区域时的速度大小;(2) 打在P2点的电子,相当于从D1、D2中轴线的中点O射出,如图乙中的OP2所示,已知P2OP1=试推导出电子比荷 的表达式;

11、(3) 若两极板间只加题中所述的匀强磁场,电子在极板间的轨迹为一段圆弧,射出后打在P3点测得圆弧半径为2L、P3与P1间距也为2L , 求图乙中P1与P2点的间距a 【考点】 24. (9分)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成功在实现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F是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1) 完成该人工核转变的方程式?(2) (单选题)在观察由新粒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必要的调整的是( )A .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有粒子引起的闪烁B .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C .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

12、新粒子引起的闪烁D .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粒子引起的闪烁(3) (单选题)在容器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 )A . 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B . 粒子从F处打出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C . 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 . 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考点】 25. (5分) 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设其初速度为零,经加速后形成横截面积为S、电流为I的电子束已知电子的电量为e、质量为m , 求在刚射出加速电场时,一小段长为L的电子束内电子个数是多少?【考点】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

13、题 (共15题;共30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3分)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三、 解答题 (共5题;共43分)答案:21-1、考点:解析:答案:22-1、答案:22-2、答案:22-3、考点:解析:答案:23-1、答案:23-2、答案:23-3、考点:解析: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