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活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79844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活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语活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语活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语活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语活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活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活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活用现象浅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他是现代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是我国宝贵文化的财富。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这种灵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成语活用。首先要指出的是,成语活用是在了解了成语愿义的基础上的活用,要以原成语为基础和依据。所以成语和成与活用是源与流的关系,我们要想了解流,必须要弄清楚源。那么,我们就是先说说这个源成语。为什么大家喜欢成语活用,它具有哪些优点呢?一.成语特点:(1)形式整齐汉语成语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多由四字构成,书面上由四个汉字记录,这是汉语独有的语音形式。成语的四音节形式,是在汉族文化传统,心理习惯影响下,在汉语语汇长期发展下形成

2、的。成语中的四个音节,既可以满足容纳丰富的语言信息的需要,表意清楚。又能构成错综复杂的语法关系,而且形式又简单,不至于太松散。(2) 音律和谐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反复运用语言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它的每一个结构要素,都已失去了独立性,而相互依存,凝结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定型化的语言单位。(4) 言简意赅成语的内容十分丰富,他通过提炼的形式,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所以言简意赅是成语在表义上的突出特征。许多成语往往具有双层含义,真实意义常隐于字面意义的背后,引发人们广泛的联想,这也是成语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如“守株待兔”“偃旗息鼓”形象而含蓄的说明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成语以其结构的凝固性,意义的完

3、整性,声律的和谐性,被公认为是民族语言的珍品。成语言简意赅,透过简短的形式,领悟丰富的内涵,常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成语本身常由修辞形式凝结而成,富有语言魅力。加上成语用字典雅古朴,字字取精用宏,韵味独具,气势不凡。成语具有如此多的特点为什么还要活用呢?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它活用的原因。二、成语活用的原因(一)喜闻乐见成语的独特特点和成语以四字格为主的形式,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均衡美,反映在语言结构就是钟爱四字格。(二)陌生的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人们喜欢被不寻常的东西所打动。”改换成语中的字词,偏离成语的常规,要么语意理解偏离,要么语言符号(读音用字)

4、偏离,目的是创造一种“不寻常”的东西来,用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形式和理解,产生一种陌生美,顿悟美,去“打动人心”,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把这种不寻常的感受引向预测的最佳境界。三、成语活用的主要方式(1)易序式。改变成语语素的词序。如:“万头攒动,碑前啜泣重。一颗巨星陨落去,谁不首疾心痛!”其中“首疾心痛”由“痛心疾首”易序而成,这是为了押韵。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重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将“损人利己”该为“损己利人”,很好地概括了革命作家柔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2)易字式。改换成语中的某个字。如:“水落油出”、“燃煤之急”、“虎头豹尾”便是由成

5、语“水落石出”、“燃眉之急”、“虎头蛇尾”易字而成的。(3)扩充式。在成语中间嵌入其他的词语。如“标新立异”、“披星戴月”有人分别扩充为“标现代化之新,立现代化之异”、“披星而出,戴月而归”。(4)节缩式。 将四字成语节缩成两字(或三字)。如“大方之家”、“抛砖引玉”、“画蛇添足”常被简缩 (5)离析式拆开成语,另成新意。如“有土而不豪,是绅而不劣”(茅盾)由“土豪劣绅”离析而成;“已到了悬崖,为何还不勒马?”由“悬崖勒马”离析而成。(6)标点式在成语中间插入标点符号,另造新意。如望“洋”兴叹(漫画标题)中的“洋”加引号代指洋货,强烈地讽刺了某些国人的崇洋心态。“对!牛弹琴。”在成语中加一叹号

6、,并在最后加一句号,则使成语“对牛弹琴”变成了句子,并能有力地回击对方,达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艺术效果。(7)否定式。反弹琵琶,对一些成语的意义给予否定。“旁观者”未必“清”、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即是此类标题。(8)易色式。改变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或使用范围。“一世之雄”是褒义的,鲁迅曾用来讽刺那种装腔作势、色厉内荏的假英雄,这是易褒为贬;“野心勃勃”是贬义的,红岩中李敬原用它来赞扬成岗,这是贬词褒用。要结合语境很容易理解。(9)别解式。临时赋予成语以新的意义。如:“二楼三楼厂长书记;四楼五楼亲戚、关系;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知足常乐咱不生气。”(中国青年报)“顶天立地”原来意思是形

7、容英雄气概,这里是说工人们在分房时得到的是一般人不爱住的最高(顶天)、最低(立地)层,“顶天立地”被赋予新的意义。一些人视婚姻如儿戏,常好说“我们要再结再离(再接再励)”,用的也是成语的别解式。(10)意译式。如:“然而祸不单行,掉在井里的时候,上面又偏来了一块大石头。”(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后一句便是成语 “落井下石”的意译。由于成语意义的活用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富幽默感。所以不仅在书面上和口头上成语活用运用的很巧妙生动,。在看电视时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视上的许多广告和小品相声都使用了成语活用这种手段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成语广告现象。四、成语广告现象成语广告“既活泼又

8、深沉,既新鲜又熟悉,既有时代新气息,又有古典情趣,所以往往能迎合顾客的心理,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又透露出一种高层次的追求”。成语广告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接选用某个褒扬性的成语来集中凸显该商品的特殊品质,旧瓶装新酒,充分利用该成语的原来语义进行“自我表彰”,由于这些成语大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所以它的效果不但言简意赅,而且事半功倍,深得众多厂商的宠爱。(一)、成功实例上海南山箱包有限公司生产的密码箱的广告词是“万无一失”,一语双关、巧妙突出。由于密码箱的性能、特点与“万无一失”意义相通,两者搭配在一起,名实相符,恰如其分。 在成语广告中,有一种现象引人注意,即为了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利用一定语境

9、撇开原成语的整体义(比喻义)而回归于成语的表面义或把原成语中的某一字更换,使仿拟后的成语贴近商品信息,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成语活用”。例如:春风满面(微风吊扇),高枕无忧(药枕),随心所“浴”(水仙牌燃气热水器),有“杯”无患(哈磁杯),默默无“蚊”的奉献(洁士电热蚊香)无“胃”不至。恰当地活用成语,能起到积极宣传商品的效果,这主要依赖于特定语境的限制与烘托。例如“默默无蚊的奉献”这一广告用语,配上万籁俱静的夜晚一家人酣睡的场景,一只小小电热蚊香器默默地点着,它的缕缕香气使肆虐的蚊子一一被歼。广告用语借助抒情的画面,温馨的气氛,把电热蚊香拟人化了。“默默无闻”与“默默无蚊”,品格与功效,相互默

10、契,巧妙配合。广告创意者充分利用语境的烘托,用细致的观察,独特的感受来牵动和诱发顾客的遐想,激发顾客购买电热蚊香的愿望。这是成语活用在广告中的成功运用。但是,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虽然成语广告很成功,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二)、存在问题有材料介绍,有的小学生把“一毛不拔”解释为“很结实”、“很牢固”或“好棒”等,究其原因是受广告用语“一毛不拔”(梁新记牙刷)的影响。(三)、解决办法众所周知,成语是一种凝固性很强的结构,其意义大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加合,是非表面性的,具有特定意义。成语这些特点,要求运用时特别要防止任意更换字词,切忌望文生义。广告活用成语撞击的恰恰是这些“禁区”

11、,那么,为什么还有不少广告用语受人称道呢?除了有明确的修辞目的及特定语言环境之外,活用成语都要有先决条件,那就是人们完全掌握所活用成语的原来结构、整体意义。唯有这样,才能让人理解活用成语后所产生的新义、新色彩、新用法,才会产生别异新奇的修辞效果与广告效应。可是,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或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对当前广告中活用成语要正确对待,一方面要留心社会生活对语言的影响,肯定运用变异手法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把握一定的“度”,切不可使人误把活用义当作原义,陷入认识上的误用。五、成语误用有些人诡辩说“成语误用可以说成是成语活用,而这没多大区别。”我要说的是成语误用绝不

12、等于成语活用。成语活用是在了解成语原义基础上的创新,而成语误用是由于不理解成语意义及其典故,望文生义,结果闹出许多不便和笑话。(一)、误用实例甲:前几天你儿子问你几个成语,你怎么解释的?乙:我给他正确的解释啊!甲:孩子问了:什么叫“小题大做“?乙:“小题大做”就是小孩的题大人做。甲:大人做?乙:对啊!你的作业,不都是我做的吗?虽然都做错了,但那也是做啊!甲:呵,你瞧你这个傻爹!乙:什么叫傻爹啊,这叫“大智若愚”。甲:这应该叫“大愚弱智”。孩子又问了,什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乙:这更简单了!就是不能因为物理考得好就高兴,也不能因为几何考得不好就哭鼻子。甲:那什么叫“不屈不挠”乙:就是说胳膊不

13、弯曲就挠不到后脑勺。甲:什么叫“有条不紊”乙:那就是嘴里有油条就不能接吻。甲:大家看见没,这爹不好好学习,直接影响下一代。乙:你这意思,我影响下一代了?甲:可不是影响了吗!前天,你儿子按照你的教育思路,写了一篇作文,到了学校一念,差点出人命!乙:至于吗!甲:还不至于?孩子作文一念,一部分老师晕倒了,一部分吓跑了,还有一些年轻老师直接变成寿星老了。乙;还搞出时空隧道到了!甲:小孩往台上一站我的家。乙:这是题目。甲:“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乃是一丘之貉。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个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总是我和妈妈殊途同归,然后守株待兔。爸爸是个工程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摇头晃脑,上

14、蹿下跳,张牙舞爪。妈妈是个售货员,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呆若木鸡,一双眼睛寒光四射,两行鼻涕青翠欲滴。我们一家三口,臭气相投,肥猪满圈,只是妈妈常常鼠肚鸡肠,经常因为我成绩不好就对我同室操戈,心狠手辣,打得我五体投地。爸爸看妈妈打我却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这家伙老气横秋,重色轻友!”从这段相声中,我们看到了望文生义所带来的笑话,正如当中所说,这是坑害下一代的行为。我们不能只把它当成笑话来听,而是要从中思考他的社会影响,这种误用成语现象虽是取乐,但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青少年他们无法理解这其中的真正含义。但他们学会了望文生义,这对于以后我国语言的发展是相当不利

15、的,我们可能因此丢失我们几千年才凝结成的语言精华。(二)、解决办法1、加强小学生基础教育,培养他们“刨根问底儿的”的思想。对于成语要了解其出处、典故,原义。2、对于成语广告现象及相声中的成语误用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慎重考虑其影响,负起舆论监督的责任。 说了这许多,也只涉及了成语活用的一点皮毛。中国汉语语言博大精深,是人类交际、传承的工具。学好汉语言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骄傲。作为集精华于一身的成语,更是不可不学。而对于成语活用我们更应重视,因为这是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检验成语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方式。社会不断发展,语言也必将与时俱进,成语的规范性和使用成语的创造性是对立而统一的。一方面,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成语的规范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语的创造性。这样,汉语言才能丰富纷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