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重点整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7954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论》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实践论》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践论》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论》重点整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实践论写作时间: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作的演 讲。此篇系丰泽东讲课提纲即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一部分。1950年经过作者修改 润色后正式发表。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正值中国革命逐步地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 争转变的关键时期。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国党内的 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了总结革命经验教训,从哲学上分析“左” 右倾错误的根源,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毛泽东在长征到达陕北后,以极大的经历从 事哲学研究,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本篇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 主观主义,故题

2、为实践论。实践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 运动为中心,系统阐释和发挥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的认识论。著作内容:第一,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论开篇就明确 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由于离开人的社会性及其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而不能 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在指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害后,毛泽东从两个方面对实 践观作了深入展开。其一,关于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毛泽东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 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除生产活动以外,阶级斗争、政治生 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人

3、们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实际活动,也都是实践活动。在马克思 主义哲学史上,毛泽东首次把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活动规定为人类社会 实践的主要形式。其二,关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系统阐 述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二,深刻地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毛泽东指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 上,人们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是从理性 认识到革命的实践。感性认识是对于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认识,这是认识的 低级阶段。理

4、性认识是对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辩证统一。一方面,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实 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获得丰富的可靠的感性材 料;二是必须经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层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觉只解决现 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从此意 义上说,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阶段。换言之,认识 开始于感性经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

5、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 和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具 体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实践论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 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主义飞跃。”这是因为,首先,认识的目的不 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其次,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的过程是“检验理论和 发展理论的过程”。因此,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这个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 续。毛泽东正是在此意义上,认为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意义也更 重大。第三,科学地概括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人们的认识经过从感性

6、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即两个能动飞跃,一般说来,如果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对 于某一具体事物或过程的认识运动来说算是完成了。但是对于事物过程的推移而言,往往 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毛泽东指出:“任何过程,不 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 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 真理的认识也永远没有完结。”毛泽东深刻地揭露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他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 识和实践相分离为

7、特征的。”他因此强调:“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 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这是毛泽 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党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的认识结论。实践论用十分简洁明晰的语言,把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概括为:“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 行统一观。”这一概括是对人类认识过程的科学抽象,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正 确的方向和道路。总之,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在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矛盾论一起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 熟和体系的形成。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为中 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服务。 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 服务。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 感觉它。

9、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 吃一吃。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 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 相脱离为特征的。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 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 统一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