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78344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浏阳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 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

2、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

3、。(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指谱) 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

4、一两句) (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师: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7)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各种形式的浏阳河,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演唱形式来丰富、表现这首歌曲呢。你有什么想法呢?老师想在你们创意中挑选一到两种来尝试着演唱哦,其他同学

5、也可以仔细聆听,选出你所喜欢的方式。生: 齐唱、合唱、轮唱等想法(师尝试一两句表现) (8)师:可不可以将我唱你来和的形式加进去呢?我们来尝试一下他的想法好吗?(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9)师: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哦。 (10)完整演绎(领+齐+伴) (第一段慢速,舒展优美的;第二段加速,活跃欢快地,似乎在歌唱着毛主席和共产党。)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1、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开拓,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听,他们又唱起了那动人的旋律,请欣赏又唱浏阳河,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生:出现了浏阳河的主旋律、独唱、伴唱(独唱、有加入合

6、唱的部分) 2、师:合唱的部分在哪里出现?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合唱出现在歌曲的后半部分,他将浏阳河的旋律烘托地更磅礴、唱出了浏阳河人民的激情 3、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合唱的曲谱,感受这浏阳河磅礴的另一面。 (出示浏阳河第一句曲谱和改编后的又唱浏阳河曲谱,将原曲与改编部分进行对比演唱) 4、让我们再次欣赏。(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5、师:又唱浏阳河运用了原曲浏阳河的旋律元素,但又加入了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了改编,更富有时代气息。美好的旋律象浏阳河水一般清澈荡漾,它涌动着的音符拨动我们的心弦,你听,老师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小小的改编(弹奏) 四、小结

7、师:浏阳河的旋律六十年前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的它依旧留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浏阳河的声音,让这旋律伴你成长! 第二课哩哩哩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刘源 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描写春天的歌曲很多很多,其中有一首

8、是同学们从小唱着长大的,想一想是什么歌曲? 生:嘀哩 嘀哩或春天在哪里。 师:下面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教师弹旋律,学生跟唱)。那么,通过演唱我们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是明亮的、节奏是活泼的、欢快的,旋律是流畅的,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同时它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向往。这是我国描写春天的歌曲,其它国家描写春天的歌曲也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 (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 师生小结: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嘀哩嘀哩的风格相似,它的色彩也是明亮的

9、,节奏欢快、旋律流畅,都是以少年儿童纯真、甜美的口吻,生动的音乐语言表现了渴望春天到来,祈盼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在演唱中还运用了轮唱、合唱、对唱等多种形式使歌曲情绪更加热烈欢快,那抱春的布谷鸟,使人联想到农事的繁忙景象;那尽情欢歌的百灵鸟,使人想象;人民生活的很幸福,进一步体现了朝鲜人民祈盼丰收的乐观主义精神。 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 引子 A B (14) (518) (1916) 初步陈述 展开主题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 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然后读奏,学生模奏,反复练习,切分节奏借用体育课“ 向

10、 右 转” 的口令来加以联系和想象达到会奏的目的,逐一解决难点。总结:因为有了这些密集节奏才使歌曲富于变化、活泼、具有舞蹈性,使歌曲显的流畅、自然。 2、学唱主旋律: (1)在学唱旋律前先练习音阶 (2)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找A、B、C、D四位同学分别唱、连起来唱。 (3)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及时指导。 3、填入歌词,加二声部合唱。 三、演唱全曲 (1)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这首歌曲用什么速度、力度和情绪,通过练习进行比较,提示注意歌曲前后两部分情绪的对比。 (2)演唱的基础上可适当做游戏,游戏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请男女两个同学分别演唱二声部。 (3)全班同学进行演唱,同时邀请几个同

11、学用打击乐(碰铃、响板、三角铁等)为同学们伴奏。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朝鲜民歌哩哩哩,主题是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喜悦心情,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两个典型节奏型,有了它们才使歌曲的情绪更加热烈欢快,体现了朝鲜人民的乐观精神。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民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让我们在以后的音乐课上领略更多不同民族的音乐。 第二课放风筝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刘源 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放风筝 教学目标: 1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情绪。 2学生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

12、境。 3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4能听辩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 教学重点: 演唱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能听辩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带着背景音乐所渲染的情绪愉快进入教室。 二、激趣导入 阶段性目标:用“猜猜歌名”的方式自然导入作品,初次完整视听歌曲、感受歌词,使学生充满兴趣,带着几多新奇、几许期待来欣赏音乐。 1、瞧瞧你们一张张笑脸,快来说说听了这首歌曲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走进教室的? 生:高兴

13、、愉快、开心 2、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刚才带给我们愉快情绪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河北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听到的歌曲中找到答案。 3、同学们起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老师看得出来,你们都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这首歌的歌名就在同学们的答案中,是什么呢?(揭示课题) 4、放风筝这首歌曲是流传于我国河北南方一带的民歌,它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知道什么是南歌北唱吗? “南歌北唱”就是将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优秀曲牌“移”到北方,用以歌唱当地民俗的歌曲,我们这首河北民歌放风筝用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当地民俗呢?让我们完整

14、地视听一遍歌曲,细细地体会歌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听赏。(播放动画放风筝课件)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听赏,展示汇报。师评价并给予奖励 5、师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再现了歌曲的情景,音乐感受把握得很准确。这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正如同学们汇报的一样,描绘的是旧时难得出门的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趁着阳春三月大好的时节,带着各自喜爱的风筝去野外踏青、游玩的喜悦心情。 三、分段赏析 阶段性目标:通过方言和歌词的学习,理解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1、下面,让我们分段欣赏,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和河北民歌的旋律特点。 还记得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吗?听过河北南方的地方方言吗?老师现学了几句,现在呢我就用纯

15、正的河北南方的地方方言给大家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师幽默地用方言朗读歌词) 学生模仿 2、欣赏第一段,体会方言和民俗对歌曲的影响,学唱最具特色的乐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3、欣赏第二段,听辩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以前学过的歌曲有那些不同?(讲解衬词) 4、欣赏第三段,师生对唱。 四、整体复听 阶段性目标:以视听为基础,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通过一遍遍地欣赏歌曲,我们感受到了河北民歌放风筝带给我们的欢快、愉悦的情绪。音乐除了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那么这首河北民歌放风筝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完整地视听歌曲,通过放风筝这首歌曲来感受我们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出示课件选择) 3、师小结,因为这是一首“南歌北唱” 的成功范例,所以它既有南方民歌的委婉、细腻,也有北方民歌的粗犷、高亢和嘹亮的曲风特点。 五、对比欣赏,拓展学习 阶段性目标:通过对比欣赏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