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777655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教材分析 本节一开始的“思考”从学生熟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入手,分析展开图与其表面积的关系,目的有两个:其一,复习表面积的概念,即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二,介绍求几何体表面积的方法,把它们展成平面图形,利用平面图形求面积的方法,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接着,教科书安排了一个“探究”,要求学生类比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讨论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问题,并通过例1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棱柱的展开图是由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棱锥的展开图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平面图形,棱台的展形图是由梯

2、形组成的平面图形.这样,求它们的表面积的问题就可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问题. 教科书通过“思考”提出“如何根据圆柱、圆锥的几何结构特征,求它们的表面积?”的问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回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及其几何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圆柱的侧面可以展开成为一个矩形,圆锥的侧面可以展开成为一个扇形的结论,随后的有关圆台表面积问题的“探究”,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圆柱、圆锥、圆台都有统一的表面积公式,得出这些公式的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它们的底面半径、母线长与对应的侧面展开图中的边长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在分别学习了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后,可以

3、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圆柱可看成上下两底面全等的圆台;圆锥可看成上底面半径为零的圆台,因此圆柱、圆锥就可以看成圆台的特例.这样,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公式就可以统一在圆台的表面积公式之下. 关于体积的教学.我们知道,几何体占有空间部分的大小,叫做几何体的体积.这里的“大小”没有比较大小的含义,而是要用具体的“数”来定量的表示几何体占据了多大的空间,因此就产生了度量体积的问题.度量体积时应知道:完全相同的几何体,它的体积相等;一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它的各部分体积的和.体积相等的两个几何体叫做等积体.相同的两个几何体一定是等积体,但两个等积体不一定相同.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

4、等体积概念之上的. 柱体和锥体的体积计算,是经常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有关公式学生已有所了解,但进一步了解这些公式的推导,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为此,教科书安排了一个“探究”,要求学生思考一下棱锥与等底等高的棱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圆柱与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来得出结论. 与讨论表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类似,教科书在得出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后,安排了一个“思考”,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式之间的关系,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这几个公式之间的关系,是由柱体、锥体和台体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这样,在台体的体积公式中,令S=S,得柱体的体积公式;令S=0,得锥体的体积公式. 值

5、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思考和探究等栏目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公式之间的关系,建立它们的联系.本节的重点应放在公式的应用上,防止出现:教师在公式推导过程中“纠缠不止”,要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展示几何体的展开图.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实物模型,经过操作确认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柱体、锥体与台体的表面积(不要求记忆公式).(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全面积.(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何体的侧面展开过程,感知几何体

6、的形状,培养转化化归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几面体表面积的求解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及公式,哪些几何体可以求出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回忆,互相交流,教师归类)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展开图的面积,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是怎样的?你能否计算?思路2.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

7、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真是一个十分难解的谜.胡夫大金字塔是一个正四棱锥外形的建筑,塔底边长230米,塔高146.5米,你能计算建此金字塔用了多少石块吗?(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以及它们的展开图(图1),你知道上述几何体的展开图与其表面积的关系吗? 正方体及其展开图(1) 长方体及其展开图(2)图1棱柱、棱锥、棱台也是由多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它们的展开图是什么?如何计算它们的

8、表面积?如何根据圆柱、圆锥的几何结构特征,求它们的表面积?联系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你能想象圆台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并且画出它吗?如果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r,r,母线长为l,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圆柱、圆锥和圆台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活动:学生讨论和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学生思考几何体的表面积的含义,教师提示就是求各个面的面积的和.让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学生思考圆台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提示学生用动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讨论结果:正方体、长方体是由多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它们的表面积就是各个面的面积的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展成平面图形,利用平面图形求面积

9、的方法,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其表面积等于围成棱柱的各个面的面积的和;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多个三角形拼接成的,其表面积等于围成棱锥的各个面的面积的和;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多个梯形拼接成的,其表面积等于围成棱台的各个面的面积的和.它们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利用它们的侧面展开图来求得它们的侧面积,由于底面是圆面,其底面积直接应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得.其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图2).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那么圆柱的底面面积为r2,侧面面积为2rl.因此,圆柱的表面积S=2r2+2rl

10、=2r(r+l). 图2 图3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图3).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那么它的表面积S=r2+rl=r(r+l).点评: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图4),它的表面积等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和加上侧面的面积,即S=(r2+r2+rl+rl).图4圆柱、圆锥、圆台侧面积的关系: 圆柱和圆锥都可以看作是圆台退化而成的几何体.圆柱可以看作是上下底面全等的圆台,圆锥可看作是上底面退化成一点的圆台,观察它们的侧面积,不难发现:S圆柱表=2r(r+l)S圆台表=(r1l+r2l+r12+r22)S圆锥

11、表=r(r+l).从上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公式都可以看作由圆台侧面积公式演变而来.提出问题 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你能将它们统一成一种形式吗?并依次类比出柱体的体积公式? 比较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S为底面积,h为柱体的高);V锥体=(S为底面积,h为锥体的高);V台体=h(S,S分别为上、下底面积,h为台体的高).你能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吗?柱体、锥体是否可以看作“特殊”的台体?其体积公式是否可以看作台体体积公式的“特殊”形式?活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让学生类比圆柱、圆锥和圆台的表面积的关系?讨论结果:棱长为a

12、的正方体的体积V=a3=a2a=Sh;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c,其体积为V=abc=(ab)c=Sh;底面半径为r高为h的圆柱的体积是V=r2h=Sh,可以类比,一般的柱体的体积也是V=Sh,其中S是底面面积,h为柱体的高.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S为底面面积,h为高),它是同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棱锥的体积也是同底等高的棱柱体积的,即棱锥的体积V= (S为底面面积,h为高).由此可见,棱柱与圆柱的体积公式类似,都是底面面积乘高;棱锥与圆锥的体积公式类似,都是底面面积乘高的. 由于圆台(棱台)是由圆锥(棱锥)截成的,因此可以利用两个锥体的体积差,得到圆台(棱台)的体积公式V=(S+S)

13、h,其中S,S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h为圆台(棱台)高.注意:不要求推导公式,也不要求记忆.柱体可以看作是上、下底面相同的台体,锥体可以看作是有一个底面是一个点的台体.因此柱体、锥体可以看作“特殊”的台体.当S=0时,台体的体积公式变为锥体的体积公式;当S=S时,台体的体积公式变为柱体的体积公式,因此,柱体、锥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看作台体体积公式的“特殊”形式. 柱体和锥体可以看作由台体变化得到,柱体可以看作是上、下底面相同的台体,锥体可以看作是有一个底面是一个点的台体,因此很容易得出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如图5:图5(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已知棱长为a,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ABC(图6)

14、,求它的表面积.图6活动:回顾几何体的表面积含义和求法.分析:由于四面体SABC的四个面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所以四面体的表面积等于其中任何一个面面积的4倍.解:先求SBC的面积,过点S作SDBC,交BC于点D.因为BC=a,SD=,所以SSBC=BCSD=.因此,四面体SABC的表面积S=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多面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变式训练1.已知圆柱和圆锥的高、底面半径均分别相等.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圆柱侧面积为S,求圆锥的侧面积.解: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因为圆柱的侧面积为S,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即S圆柱侧=S,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得:圆柱的母线(高)长为,由题意得圆锥的高为,又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根据勾股定理,圆锥的母线长l=,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得S圆锥侧=rl=r.2.两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将圆锥的高分成相等的三段,那么圆锥被分成的三部分的体积的比是( )A.123 B.1719 C.345 D.1927分析:因为圆锥的高被分成的三部分相等,所以两个截面的半径与原圆锥底面半径之比为123,于是自上而下三个圆锥的体积之比为()2h3h=1827,所以圆锥被分成的三部分的体积之比为1(81)(278)=1719.答案:B3.三棱锥VABC的中截面是A1B1C1,则三棱锥VA1B1C1与三棱锥AA1BC的体积之比是( )A.12 B.14 C.16 D.18分析:中截面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