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把握新课标用活新教材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77643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把握新课标用活新教材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把握新课标用活新教材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把握新课标用活新教材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把握新课标用活新教材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把握新课标用活新教材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把握新课标用活新教材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把握新课标用活新教材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杭州市年会论文 物理学科把握新课标 用活新教材物理必修模块教材分析及教学思考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陈爱萍摘要:新课改正在摸索中前行,面临着新课程改革和应试教育的博弈,更徘徊在理想和现实矛盾之间。本人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从“新教材的趣味性”、“注意基础性、兼顾差异性”、“探究精神贯穿始终”三方面分析了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探究性学习VS接受式学习、提高教学意识“由人以渔”三方面对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进行了思考。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教材特色 教学思考新教材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对教育部颁发的物理课程标准做了较为准确的解读,

2、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新教材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出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精神,而且注重学科渗透和新科技的纳入,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就新教材的特色和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一、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几大特色1.新教材的趣味性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入了大量的彩色插图,“一毛”插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仅在物理(必修1、2)两书中就有十几幅。卡通化的“一毛”为

3、师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且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的素材。新教材在正文内容的叙述上也努力做到浅显易懂,活泼生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而言,新教材不仅仅是教材,更是一部可以吸引学生的通俗科学读物。1.1教材插图的趣味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由此足见物理图片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要掌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起到加强理解与记忆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重视新教材插图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其功能。如新教材在讲到“参考系”时,利用图1就能直观、形象地说明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看到

4、的现象会不一样。又如在讲到“摩擦力”时,利用图2就能简单生动地说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物理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喜欢物理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进而能陶怡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图、说图、归纳和比较插图,由此来落实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图1图2图3图4 1.2教材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新教材从创设情景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了既富有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又适合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

5、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教材在第一章第3节“速度”中的“说一说”栏目,讲了费恩曼曾讲过一个人驾车超速的笑话(如图3所示):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还没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60英里呢?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内您将开过60英里”,警察解释说。这位妇女不屑一顾地说:“这更是不可能的。只要再有10英里我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显然,这位妇女没有瞬时速度甚至速度的概念。教材在讲到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概念时,形象地把地球绕太阳圆周运

6、动需要的向心力创设为如图4所示的太阳公公手拉手的情境,学生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创设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找情,精心设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景交融,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注意基础性,兼顾差异性新教材以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学习兴趣的不同,教材的设计除了注意共同的基础性外,还体现出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必要的的基础。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开放性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由于这些是开放性的,虽然没有具体

7、的教学要求,但它是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要把栏目摆在正确的位置,发挥它应有的教学功能。“说一说”有利于巩固和深化理解知识,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欲望;“做一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读一读“科学漫步”,找寻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走进“STS”,充分领略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其核心就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用好“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

8、、“STS”等栏目,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利于达成新课程的三维教育目标。3.探究精神贯穿始终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大家讨论的热点。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它贯穿整个课程,这样的例子在课标教科书中俯首皆是。如“走进物理课堂之前”,这是赵凯华先生为这套教材所写的前言。文章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而是要使学生接触一件科学探究的事例,对于高中物理课要学什么、怎样学,有个非常初步的感性认识。又例如,在物理1第53页,引入强相互作用之前有一个“思考与讨论”:质子带正电,但质子却能聚集起来构成原子核,根握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学到这里时会想到:是啊,我在初中时就

9、知道原子核里面有质子,质子带正电,还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我怎么没有想过?也许质子除了静电力之外还有这里面有提出问题,有猜想和假设,有简单的分析它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神,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质疑的习惯,提高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还有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四节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章第六节“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很多都属于科学探究事例。印度哲学家菩德曼曾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一次一次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见到一件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出疑问,遇到问题就会不由自主

10、地做出简单的推测。这样一代新人的气质就与上一代不同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责任不只是传授知识,我们还在塑造人。新教材较以前人教版同类内容的教材编写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如果能够真正使用好这套新教材,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理想的设计与现实的教学状况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我感觉到:要用好这套新教材,确非易事!几多困惑,几多探索,我们努力与新教材同行。二、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思考1.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现有物理教学内容呈

11、现给学生,将知识直奔主题式传授给学生,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要经历一个由“潜在”到“存在”的发展过程。在这些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恰恰存在着学生必须要感受和体验的缄默知识。因此,物理教师还要创造性的“用活”新教材,把必要科学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用一个崭新的思路去整合教材。“用”教材,不光是简单告诉学生物理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体会具体知识是怎样由隐性到显性、又由显性到隐性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波浪式前进的曲折演变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演变”过程中的失败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蒙难的壮烈、争论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火花闪现学生按照这种思路去掌握知识,才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教师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声筒。例如,

12、牛顿第一定律的确立过程,其经历了亚里斯多德、伽里略、笛卡儿、牛顿等几代人的努力,才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认识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过程,学生经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确立过程的体会,比简单的被告知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更加有意义。还有,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过程,亦是如此。教师要分析栏目功能,恰当运用教材中的各种栏目。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好教材中各种栏目的教学资源,恰当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过程,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特别让学生懂得,每一门学科的具体理论都经历了怎样的胚胎发育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把握理论本身,更有助于

13、启发学生,从已知领域走向末知领域,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大胆怀疑、不停顿地发问通过这样“用”教材,学生不是掌握一些死板的结论,而是踏上认识真理的征途。2. 探究性学习VS接受式学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围绕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核心载体。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但之所以强调探究,主要是针对以前的填鸭式灌输式的

14、教学方式,而并不是“排斥”接受式学习,或是将之“扫地出门”,“一棒子打死”。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研究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两者只是相对而言。从接受式学习到自由或完全独立的探究性学习,其过程中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奥式的研究,无疑为我们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其实,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有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渗透,另一方面新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接受式学习模式的支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接受式学习模式是在教

15、学预设下进行的学习模式的主流,探究性学习模式通常由于没有纳入教学预设,而只能是教学过程中自发的、零星的片断。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则成为教学预设下进行的学习模式的主流,但仍需要适当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作为必要的补充。这是因为,尽管探究性学习模式,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获得足够的积极影响,但不容易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而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不是“破”与“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与新课堂教学相应的学习模式,在注意到防止作为主流的探究性模式被异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以接受式学习模式作为适当的补充,并要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3

16、. 提高教学意识“由人以渔”我们在讨论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性困难,在迷茫于课程目标落实与高考指挥棒的矛盾,在争论素质教育与现有评价制度的冲突就一线教师而言,想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这些都是无济于事!我们的课改不是“云端漫步”而应“脚踏实地”,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能够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物理教学意识“由人以渔”。一直以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一种不错的教育隐喻,却暗藏了某种教育的隐患,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这种隐患将会突现。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的问题上要给学生以形成能力的机会,要给学生以琢磨方法的过程。固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单纯的“授人以渔”也不见得有效,因为“渔”的方法原本不是“授受”的事情,重要的是“由人以渔”,让学生在比较、尝试的过程中学会钓鱼。“由人以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