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楹联的故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767630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楹联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与楹联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与楹联的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楹联的故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与楹联的故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故事是 触摸楹联的脉搏在我第一次接触到楹联这个词的时候啊感觉还很陌生,毕竟我们只在对联上见过它,后来有人给我提及它是由5000多年前一个小故事发展而来了,我顿感神奇至今才发现对联,楹联就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历史悠久,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字数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节目中也曾经有过介绍,楹联起源于中国,更是汉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他讲究的是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形式相

2、同。以前就听说过一个对联, 更为对仗,“惜衣惜食非为惜财, 缘惜福,求名求利只需求己,莫求人”这也是清代年间某一户人家的家训。旨在劝诫后人:珍惜衣食并非是为了节俭钱财,更是聚德积福,要想获得名利上的双收就不要借助他人的帮助,而是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拼搏上进“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收成难知难不难”这是辉煌过商界的一句微商格言。只在劝诫后人“读书和营商,创业和守业同样重要,”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此联告诫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宽阔豁达的心胸才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劝人培育一点善德、留一些佳行译言,让子孙效法,有所收获,有所继承。看来这些楹联我仿佛试讲古人的智慧重新翻腾

3、了一遍,那些光辉的思想就如同是翻涌在水中的鱼鳞,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于是我紧握住了楹联的脉搏,试图聆听他更多的倾述。在他跳动的脉搏声里,我听到了杜甫草堂前的异代不同时,如问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我听到了武侯祠旁的“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唔对古今情。我听到了岳阳楼前的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是一种比诗歌更加精简凝练的语言,这是一种比小说更加天马行空的创想,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的娇子,那么楹联可以算作是楹联的娇孙了。然而人之垂暮犹如日薄西山,楹联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楹联起源于五代,盛于清朝,事实上清朝出来小说之外,对联在民间也是很流行的,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熟知了很多关于楹联的趣事 ,解晋讽富豪,唐伯虎巧对神童,纪晓岚奉旨联队等等,无不让人佩服他们的机智敏捷,不过走到现在,楹联似乎被我们忙碌的生活遗忘了,毕竟现在用的少了,过年也就张贴你把一幅, 但真正会想古人一样咀嚼其文,推敲其意的又有多少人呢?于是我有听见了他的叹息, 像散烟的火炬,像南雁的哀鸣,我忧虑了,我怕我与楹联的故事的走到这里停止。到这里我与楹联的故事就结束了,在这里更多的是我是在向大家发出一种呼吁,呼吁大家能了解了解这位老者,从而将它的睿智传承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