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761196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2、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大约 (2)犬牙差互 差互:交互错杂,参差不齐(3)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4)波澜不惊 惊:起,动(5)微斯人 微:没有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2分)(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2分

3、)17.【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写到了水,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3分) 【甲】文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乙】文直接描写春日洞庭湖水的平静、宽广。(3分) 18.甲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联系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较。(3分) 【甲】文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景色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乙】文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3分)小石潭记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及文体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 ,河

4、东人,也称“柳河东”。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 韩愈 共同发起了古文运动,二人并称为韩柳。又和刘禹锡交好,与其并称为刘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青少年时期:迁居长安,饱读诗书。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与“永贞革新”,为核心人物之一。仅七个月革新失败。先被贬邵州刺史,后贬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任上所作的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感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辛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凄苦忧伤的感

5、情。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托物言志。二、实词解释:1、心乐之(高兴)2、水尤清冽(格外) 3坻 (水中高地) 、屿(小岛) 5、堪(不平的岩石) 6、蔓 (藤蔓) 7、蒙络摇缀 (遮掩)(下垂) 8、 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9、 下澈(照到水底)影10、布(映在) 11、怡然(呆呆的样子) 12、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蜿蜒)13、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参差不齐) 14凄神寒骨(感到凄凉)15、 叔尔(忽然) 16、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17、悄怆(忧伤的样子)18、幽邃(深远)19、以其境过清(凄清)三

6、、词类活用:1、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4、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6、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7、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五、内容及写作特色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文章中巧妙的比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正面侧

7、面结合, 六、理解性默写类(用原文回答):1.游鱼和潭水的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布石影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写游鱼动态的句子:(叔尔远逝,往来翕忽)3.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七、问题问答1、本文是作者被贬以后写的山水游记,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请结合课文,评论一下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柳宗元在游记中,并非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而是在

8、景物描写中渗透被贬后的心情,借景抒情,反映他内心孤寂 、心境凄苦、悲凉,因而在欣赏小石潭优美景致后,便认为“不可久居”,这是由于他身世遭遇造成的复杂变异的心理反映。)2、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文?(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见来写水的清澈;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时,鱼“影布石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点。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3、二段写潭中的游鱼活泼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4

9、、作者游览西山,在西山之巅观赏自然景物时曾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体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你认为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但眼前环境的冷清,触动了他的情绪,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受不了眼前这份凄清,故匆匆记之而去。)5、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衬托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6、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先写“乐”是

10、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作者是借游历山水排遣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忧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难形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8、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

11、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因而游兴大失。)9、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寂清冷景的气氛。透露出作者贬谪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10、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按作者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来描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特点:幽寂)(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 孤凄悲凉。)11、文章写潭水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 (A、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

12、传神,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 B、有类似之处:侧面描写)12、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中考链接(1.C2.A3.D)1.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冽:凉 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 B

13、.潭西南而望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岳阳楼记课文理解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2、文中滕子京被贬却积极治理政事,说明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对你有何启示? 答

14、:说明他是个有古仁人之心,以天下为己任,不以自己得失为意的君子。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做人做事应先人后己,先国后家,以国事为重,忧国忧民。 3、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

15、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5、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7、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