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到孩子的世界中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75636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到孩子的世界中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游”到孩子的世界中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游”到孩子的世界中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到孩子的世界中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到孩子的世界中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小学“下水作文”的几点思考丹阳市窦庄中心小学 胡亚栋 邮编:212325“下水作文”是指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习惯去选材、立意、构思作文。最早见于叶圣陶的教师下水一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教师下水作文在小学生形成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方面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不同于成人的写作,它是小学生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学生与教师在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生活体验和理解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而造成了心理世界的

2、迥然不同。所以如果教师把握不好,盲目下水,极可能产生缺乏灵性,矫揉造作的机械模仿,严重的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思维的创新。有悖于作文教学的真谛和新课程理念。因此要做好“下水作文”真正起到点津引路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用儿童的眼光观察儿童的世界人常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特别是小学生,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更是五彩缤纷。即使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而在他们看来却有一番情趣。他们没有世俗的偏见,更没有成人的善感,可谓纯真致极。当他们看到天空中南飞的雁群,会这样去描述:“蓝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变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一个一字”。绝不可能有“雁南飞兮,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

3、去,已盼来年归”的感慨。晨昏时的雀鸣带给成人的是阵阵烦燥,而他们却从中读出快乐与欢欣。被成年人遗忘了的残垣下面的杂草地,每每成了他们的乐园。因此教师的下水作文,应调整眼睛的光圈,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儿童的世界。二、要用儿童的思维去理解儿童的生活生活是多味,要知道个中的滋味,必须亲自去品味,去理解,而儿童自有儿童的思维方式,对于真善美、假恶丑,有其特殊的理解和评价。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绝不可能过多地蒙上伦理的色彩,往往表现出的是依情而断。试想,当一群成人围在一起观看昆虫与昆虫的争斗,你会不假思索的说这是无聊。但若换与一群孩童,你能说无聊吗?反过来,成人也不可能这样做,因为这不属于他们的生活。但孩子们

4、却会这样,他们可能想象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抑或是星际大战,甚至他们还会为“死难者”掘墓送葬。因为这属于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其中的乐趣便是由他们特有的思维衍生出来的。因此,教师的“下水作文”不可以把成人的思维判断情感评价强加给学生,而是以儿童充满童稚的思维和情感去定格理解属于儿童的生活范畴。三、要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情感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内心世界的表白靠的是语言,而语言除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外,还有极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差异:即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异。所谓的“童言无忌”这就说明了儿童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会含沙射影,也不懂指桑骂槐。他们以直率、纯真、有趣的语言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下水作文应极力避免成人化的语言,让文中的每一句话都符合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理解,符合儿童的知识结构(语言规范精练,但不能生涩难懂)。切不可把成人的“世俗”污染儿童心灵中那方净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下水作文中,获取到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而起到导航引路的作用。下水作文要有儿童特点,反映儿童生活,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有利于儿童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使下水作文真正成为儿童个性写作的航标,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