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75379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试行)编 制 说 明为规范和指导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设计工作,特编制本导则。本导则的编制工作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牵头组织,会同上海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共同开展,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编制,经市建交委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和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后定稿。本导则的编制得到了上海市消防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总平面、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五部分内容,并附条文说明及加装电梯推荐方案图。请各单位在执行本导则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与数据,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上海现代

2、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石门二路 258 号;邮编: 200041),以供今后修订参考。导则编制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导则主要起草人:李承铭 李 军 邓康年 金 骞 曹贤林 李进军岳建勇 赵 郁 朱家真 杨 钦 傅 彬 侯胜男目 次1 总则. . 12 总平面. . 13 建筑. . 14 结构. . 35 机电设备 . . 36 其他. . 4附表 1:既有住宅常见户型加装电梯示意 . 5附表 2:既有住宅其它户型加装电梯示意 . 7附:条文说明 . . 12附:加装电梯推荐方案图(方案一、方案二) . 1411 总则1.0.1 为规范和指导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

3、电梯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含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 6 层为住宅的 7层既有住宅)的加装电梯工程设计。1.0.3 设计依据1、既有多层住宅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2、设计应符合的前期条件:1)方案阶段: 项目符合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的关于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须满足的前期条件。2)施工图阶段:方案设计已通过规划、消防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审批或审核。3、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本市其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0.4 设计原则1、 应遵循安全、节能、环保、经济等原则,同时便于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2、 尽量减少对住宅现有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及相关配套设施

4、的影响。2 总平面2.0.1 加装电梯后小区道路宽度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当原小区道路宽度不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时,不得再减小道路宽度。2.0.2 加装电梯后消防车道宽度须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当原消防车道宽度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不得再降低其宽度。2.0.3 加装电梯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对小区地下总体管线的影响。2.0.4 方案设计应包含设计说明和总平面图, 设计说明中须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的新增建筑面积进行表述,总平面图中需明确该住宅与相邻建筑的总体关系。3 建 筑3.0.1 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 1.5m,有条件时深度可放大至 1.8m。底层候梯厅宜有不1低于 0.15m 的室

5、内外高差。当底层候梯厅室内外高差小于 0.15m 时,为防止雨水浸入对电梯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应选择具备遇水自动切断电源和自动平层及安全停运功能的电梯,并在必要时加设集水坑和排水泵。1.0.5 井道、轿厢与电梯参数1、井道及轿厢尺寸须符合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第一部分:I、II、III、IV 类电梯 GB/T7025.1-2008中第 II 类电梯的要求,并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75882003 的规定。2、条件允许时轿厢净深不宜小于 1.4m,净宽不宜小于 1.1m。3、轿箱门应设关门保护装置,门净宽不应小于 0.8m。4、轿箱地面材料应防滑,侧壁设 0.85

6、m0.9m 高扶手。5、条件允许时优先选择可容纳担架的电梯。1.0.6 电梯设置位置1、加装电梯后,住宅单元的安全疏散宽度不应减小。2、电梯宜与楼梯贴邻布置。 当电梯正对楼梯时, 电梯门洞与楼梯之间的人行宽度应考虑通行安全和便利。3、电梯与楼层的关系分为电梯出口设在楼层标高和楼梯半平台两种情况 (见附表)。1.0.7 电梯和主体结构设缝必须做好防水处理。1.0.8 电梯井道应为不燃烧体,当与住宅外墙、阳台贴邻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小时。1.0.9 加装电梯后,楼梯间或候梯厅外窗与房间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m,转角两侧的窗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m。1.0.10

7、 新加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当紧邻起居室时,应采取有效的隔音降噪措施。1.0.11 当电梯出口设在楼层标高时, 底层通往电梯厅的入口和入口平台宜进行无障碍设计。1.0.12 加装电梯应考虑与相邻住户的防盗安全性、 居室私密性和对已有住宅走道的使用影响。24 结 构1.0.13 加装电梯土建部分的结构形式可采用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1.0.14 加装电梯需对既有结构非承载墙体作局部开洞处理时,应对原结构的相关部分作局部承载能力验算,并保证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1.0.15 加装电梯设计方案宜满足标准化施工,并进行经济性比较。1.0.16 为了避免加装电梯结构对既有住宅的影响, 宜在加装电

8、梯与既有结构间设置防震缝,加装电梯部分本身的设计应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1.0.17 当采用加装电梯结构与原结构相连的形式或局部改变原有结构时, 须保证原有结构的安全,对新增结构及连接结构应按现有规范进行设计,保证新增结构的安全及与原有结构的连接可靠性。新增结构的计算模型应与实际结构相吻合。应注意对原有结构的局部连接结构及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相关结构进行必要的鉴定和加固。1.0.18 加装电梯的基础设计应查明既有结构基础尺寸, 场地土情况及沉降情况, 尽量不影响既有结构,但当既有结构基础条件较好时,可以利用既有结构基础。当加装电梯和既有住宅结构相连时,须考虑加装电梯和既有结构的不同沉降变形,采取措

9、施避免沉降差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当加装电梯和主体结构不相连时,也需验算加装电梯的最终沉降,避免对相邻地下管线造成影响,并在设计中考虑新旧结构间的相邻沉降差。基础设计应满足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规范要求。5 机电设备2.0.5 加装电梯对建筑室内、室外的给水、排水、雨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电管网,通信网络等系统产生的影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1、既有住宅内多有平台设水表、电表、燃气表、消防箱、弱电分线箱等设备的情况,若加装电梯影响设备管道,需要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2、既有住宅外若加装电梯影响室外给排水、消防管道、化粪池、检查井、强电弱电井等,需要对原有管井进行改造。2.0.6 电梯配电箱宜安

10、装在大楼一层的入口处(近电梯) ,并考虑安装单独的计量表计(电业提供),电梯配电箱总开关应带漏电保护功能( 100mA,无延时),漏电保护3功能应结合电梯的平层能力一并考虑。1.0.19 电梯的动力电源应设独立的隔离电器。轿厢、电梯机房、井道照明、通风、维修插座、报警装置等,其用电可从电梯动力电源隔离电器前取得,并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 若单路电源供电时 (现有供电条件大部分为单路供电) ,电梯应具有断电自动平层功能, 有储能装置 , 在意外断电的情况下可以迫降到就近楼层, 并打开电梯轿厢门。1.0.20 首层电梯厅应设置迫降按钮 ( 相当于消防紧急按钮 ), 火灾时可击碎玻璃启动此按

11、钮迫降电梯 , 电梯收到迫降信号后 , 直接降至首层 , 打开电梯门 , 不能继续使用 , 普通客梯在收到返回信号后可切断电源。电梯要求从首层至顶层的时间小于一分钟。1.0.21 电梯内应设置对讲交流设备或专线电话, 与监控信号一起接至小区的安保控制中心或值班室,新增管线宜使用原有弱电共同管沟排布。1.0.22 针对室外排水条件、所选择的电梯类型,确定是否要采用电梯机坑排水措施,必要时加设集水池、排水泵。电梯井集水池应设在电梯近邻处,但不应直接设置在井道内,池底低于电梯井底不小于 0.7m。如果有电梯机房,机房内应考虑设置移动式灭火器。1.0.23 其他:设计须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

12、J16-200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等国内规范相关要求。6 其 他2.0.7 鉴于上海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尚处于经验探索阶段, 加装电梯后的住宅与相邻建筑的间距等技术指标要求应以最新政府相关文件为准。4附表 1:既有住宅常见户型加装电梯示意序号 电梯与楼层关系 说 明 示意图电梯出口位于楼1层标高 易于实现无障碍设计,可考虑加装电梯。电梯出口位于楼 2易于实现无障碍设计,可考虑加装电梯。 层标高5序号 电梯与楼层关系 说 明 示意图到达半平台后,还要走一个楼梯梯段才 能进户,不能完成无障碍通行;为确保电梯出口位于楼3底层疏散

13、宽度,电梯井需与主体建筑脱 梯半平台开约 1.4m,对建筑间距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可考虑加装电梯。6附表 2:既有住宅其它户型加装电梯示意1、电梯出口在楼层标高(易于实现无障碍设计)户型分类 说 明 示意图加装电梯后对建筑间距有影 响,一定程度可考虑加装电梯。、 一梯另需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面房 两户型式间外窗的距离满足防火规范。2、 一梯三加电梯后不影响建筑间距,加 装电梯条件较好。户型式7户型分类 说 明 示意图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影响较小,加装电梯条件较好。另需3、一梯四户型式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面房间外窗的距离满足防火规范。、一梯五 同上户型式8户型分类 说 明 示意图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影响较 5、 一梯六小,并因一梯多户分摊费较低, 户型式加装电梯条件较好。92、电梯出口在楼梯半平台 ( 不能实现无障碍通行 )户型分类 说明 示意图户型一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影响较大 , 另需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面房间外窗的距离满足防 火规范。、一梯两户户型一也可在电梯两边设平台,从平台进入北面卧室,这样虽能完成无障碍通行,但北面卧室的自然采光和私密性会受影响。户型一 户型二 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有影响较、一梯三大,另需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 户型式面房间外窗的距离满足规范。10户型分类 说 明 示意图加电梯后不影响建筑间距,加装电梯条件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