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753531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润州区实验小学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主备学校:穆源民族学校 审核:穆源民族学校五年级语文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 :两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第25节,紧紧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来写。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在

2、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3、 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难点: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段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孙友田, 1937年12月15日出生于

3、安徽省肖县黄口镇。1957年毕业于淮南煤矿学校矿山机电专业。江苏省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诗集:煤海短歌、矿山锣鼓、煤城春早、石炭歌等。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敞(cng chng)开 芬(fn fng)芳 云锦( jng jn) 胸襟(jng jn) 苍劲(jng jn) 干劲(jng jn)沃(o w)野 松柏(b bi) 耕(gng gn )耘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温馨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查词典(2)联系上下文(3)找近义词和反义词(4)结合生活实际(5)图文结合等。苍劲 绚丽 浩瀚 饱览 二、课堂研讨(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1.

4、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为什么会是绿色的呢?下节课我们将重点讨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自读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了解每段大意,知道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小节写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2、结合预习情况检测反馈:(1)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苍劲的劲是后鼻音。(2)指名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3)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小节写的?引导生关注第一、六小节语句完全一样,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反

5、复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本文采用间隔反复指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结合课文,谈谈这首诗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篇首揭示主题,篇末升华主题。篇首和篇末首尾呼应,强烈地呼吁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4)了解诗歌的层次,体会诗歌情感。这首诗按“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5)齐读全文。(第一遍: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第二遍:感受2至5节诗歌内的句式整齐,富于韵律美。)三、当堂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Cng jng bo ln xing j fn fng hung

6、 hn( ) ( ) ( ) ( ) ( )Mio hu w xin yn jn chng ki wi fng( ) ( ) ( ) ( ) (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绿阴 ( )的风光 ( )的空气( )的大海 ( )的胸襟 ( )的果园4、 写出带有“看”的意思的词语。(不少于4个)饱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 温故导学1、 读课文,对对子。片片云锦对( ) 翠竹的挺拔对( )明媚的早晨对(

7、) 果园的丰收对( )2、发挥想象,完成填空。大自然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你看,( )的天空,( )的草地;你听,黄鹂( ),小溪( );你闻,空气中弥漫着( );还有那( )。大自然就像是( )。二、 课堂研讨1、复习旧知,把握整体。细读文章,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2、自学探究,理解课文。出示自学题: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圈画出文中的相关词语,归纳总结2) 为什么可以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大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3)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指名生读题; 分小组轮流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

8、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a. 交流第一题b. 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去听一听、去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c.指导朗读。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d.交流第二题: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洋溢着欢乐和温馨。亲近大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襟,让我们健康成长。所以,作者

9、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交流第三题答案; e.我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因为大自然是神奇而又美妙的,它充满了科学奥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它就能给我们带来收获和快乐。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3、总结写法。a.反复手法的运用。 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反复出现。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使诗歌首尾呼应,回环起伏,有鲜明的节奏感;另一方面,使诗歌的已经更为深远,进一步升华诗歌中心。b. 拟人手法的运用。 如:眼睛发现,鸣禽、野花联欢、青山、绿水说。c.对仗工整、富于韵律美。押韵,句末“阴、馨、襟”等字押韵。如:第二、四、五节的语句对仗工整。师小结:反复、拟人、押韵、对仗工整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诗

10、的意境更为深远,描写的景物更生动、形象、有趣,让我们读起来更具有韵律美。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学者把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之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板书: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 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勇于攀登、不怕艰难险阻三、 当堂训练 按课文内容填空。1、( )、( )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 )。2、让( )的眼睛去发现( )。3、让( )的色彩去庙会( )。 照样子,把句子写生动。例:在微风的吹拂下,柳枝在风中摇摆着。在微风的吹拂下,柳枝在风中轻轻地摇手。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洋溢( ) 绚丽( ) 相聚( )四、 巩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这首诗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