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奇葩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74936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的奇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中的奇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中的奇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中的奇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中的奇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的奇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的奇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文题目: 语文中的奇葩 语文综合性学习心得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姓名:李观芸邮编:342300邮箱:联系电话:13970724125语文中的奇葩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心得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又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手捧新课标,细细品读,如沐晨风,教学中的疑惑在语文课标的解读中逐渐明朗。“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构成了语文教学新领域 。重读新课标,发现自己在以前地教学中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因为综合性学习在操作上难度大,在考评上又是一块空白,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成了语文课标的纸上谈兵。在参加了江西省首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

2、会后,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新地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它更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整合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应该重新重视它的作用!纵观以前的语文综合性教学,综合性学习存在很多问题。(一)教师回避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听了许多公开课,可是有关以综合性学习

3、为内容的却很少。即使是全省教研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也是少之又少,将近十年的课改中,今年五月份才举行首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研研讨会。 为什么语文老师在公开课上回避综合性学习呢?主要原因就是“怕”平时不做或者不认真做,关键时候心中便没有多大把握,自然不敢挑战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为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回避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呢?究其根源,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原因一:,由于综合性学习是新提出的学习目标,教师对其精神实质把握不准或者不到位,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足,又因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成果大小不一,不宜检测,考试时很少涉及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于是 ,教师懒得去钻研,懒得花心思去教。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要

4、么跳过,要么让学生自学。原因二:教师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驾驭综合性学习,只好选择没有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学生能在多学科的学习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在人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促进学生能对社会文化、 人文精神等问题地思考,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基于这个目的,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授课能力及个人魅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许多语文老师虽然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由于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一旦遇到跨域学习的内容,就会束手无策。(二)

5、学生对开展综合性学习热情不高。原因一:由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缺乏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不能适应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老师交代的任务不知如何完成,使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产生恐惧。原因二: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学习很喜欢,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收益。 但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绝对比不上阅读和写作,实际上真正投入活动的学生并不多。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后, 常常是赶紧从网上下载,把搜集到的一点资料交上去。上课时,凭着以前看书获得的一点知识,或是生活中的一点见闻,随印象大家谈谈议议,不作深入的探究, 不去感受活动中应有的独特体验。因此,学生对待综合性

6、学习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了解和获知上。面对诸多的问题,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案例却寥寥无几。如何在新课标理念实施“综合性学习”需要我们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 基于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的指导将无方向,学生的行动将会是无头的苍蝇。因此,确定合适的目标是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新课标指出:制定语文课程的目标要从理解语文素养的总要求入手。为此,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要围绕这三个维度进行。但是,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决不是空洞的,笼统的。为了便于

7、操作,应该可以细化量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三个维度的目标从五个方面来实施,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价值观目标。这几个目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例如我们开展的端午文化之旅综合学习活动,其内容有学习探寻端午节的起源;了解风俗,体验多彩的端午;诵诗谣,感受端午文华;策划端午活动。我们确立的目标是:1 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庆祝活动以及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2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点评,发疑质疑,学生互相提问、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以及策划能力。3 情意修炼与开导:品味歌谣诗词的优美,感悟作者在文章中寄托

8、的美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探究的热情。4 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这些目标的分项,是便于操作测评,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这些目标应该是贯穿始终,融为一体的。二、 合理安排,教师有效引导。教师“上好三堂课,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以及每次学习的内容的不同,教师应 “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至少上好三堂课,第一堂课是在学习活动开展之前,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些要求;第二堂课是在活动中期,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探讨,给予方法或者技术上的指

9、导;第三堂课主要在活动后期,组织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交流和汇报。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都要密切关注。在开展端午节文化之旅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教师让学生观看一个视频(视频内容主要介绍端午风俗),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对端午节起源、含义的探索热情。然后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探究的的内容,并制定学习方案。第二阶段: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方案,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渊源和相关知识;可以收集一些端午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照片;可以学包粽子,做香袋;还可以学剪纸,做一做中国结,捏一捏泥人,体验民间艺术-第三阶段: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活动感受。全班同学诵读收集的有

10、关端午的诗词歌谣,民间故事,展示收集的过端午图片,做过的手工,如包的粽子,捏的泥人,采的艾草-第四阶段:出谋划策,传承民俗文化。让学生根据端午节的意义、学校的特点,为学校端午节策划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在这四个阶段地学习中,教师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师从扶到放,从培养兴趣到学生实践,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螺旋上升。在实践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恰当地评价,并在学生遇到

11、问题的时给予及时地指导。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下小结,并为交流展示做准备。同时在整理资料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如:怎样把收集的内容分门别类:用什么方式体现,用什么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场地,拉长了学习的时间,采用了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从浅层次的认识端午节开始往深层次发展,有了初步的收集、思考、交流、策划的模式了。三、适度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对综合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作正确的定位,学生是“领衔的主演”,教师是“场外的编导”,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统一的“灌输”,而是尊重每个学生

12、的独特体验,承认学生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自主性,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我们还是以端午节文化之旅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为例来作说明。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自主寻找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下面的表格是学生在学习中制定的学习计划,学生根据这个计划进行第二阶段的自主学习。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意识的提供一些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如在端午节文化之旅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第二小组的孩子们收集的资料很有限,我就适时的告诉他们一些收集资料的途径(问长辈,上网查找,阅览书籍-),以及收集资料的范围。经过我的提醒他们这个小组收集的资料特

13、别丰富,有图片(图片还做成了PPT播放),有实物,有手工。附件(一)研究主题探寻端午的起源小队名称小组成员研究方法研究问题1、为什么叫端午?2、端午的由来?3、它还有那些名字?研究记录活动收获附件二:研究主题探寻端午的习俗小队名称小组成员研究方法研究问题1、人们怎么过端午节?2、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3、各地的习俗有什么不同?研究记录活动收获附件三:研究主题探寻端午的诗词歌谣小队名称小组成员研究方法研究问题与端午有关的诗词歌谣研究记录活动收获在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师生外部活动(语言、操作、交往、观察等)做到了场情交融,更有内部活动(体验、感悟)产生了“情”与“意”。真正让生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

14、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做回了学习的主人。让语文综合实践的五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做到了五位一体,面面俱到!四、 多样评价,适时奖励。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功夫的同时,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时,教师重点组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参与程度;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解决问题去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往。例如:在端午文化之旅综合实践学习

15、中,除了教师评价,还力求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在综合性学习结束时,给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发“优秀组织奖”、“最佳创意奖”、“团结和谐奖”;对于小组成员的评价,颁发“最佳作品奖”、“最佳参与奖”、“最佳记录奖”、“最佳朗诵奖”等。事实证明,多样的评价,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而采取鼓励方式对学生优点加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自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语文综合性学习会将成为语文课程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