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74793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凡卡》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凡卡》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凡卡》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凡卡》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凡卡教学反思 教学?凡卡,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顾、侧面衬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情感世界。待学生完成自习预习,了解课文大意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 初读课文,你对本文有什么总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气氛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同时明确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多层次、多

2、角度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同一个中心: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这样抓住关键,直奔要害,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识地把文章按线索破为三大块,为突破重点做好准备,我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再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办法进行引导: “ 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 这是抓住学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们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述说悲惨学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读细读: “ 凡卡受了哪些罪? “ 凡卡的表达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 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而且能培养学

3、生的口头叙述能力。进而明确此种描写细腻、逼真的写作手法。再继续抓住情感: “ 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像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 “ 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诉说?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提高朗读能力。 “ 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 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开展了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到此,教学的第一板块结束。“我们除了凡卡的语言表达和城乡生活的比照中感受到他悲惨的命运外,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内容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

4、心的痛苦?这一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向第三板块。而且稍微拔高了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们获得探求知识的乐趣。学习好的同学动动脑子可能会想到凡卡写信前后的心情,中下等同学可在老师的提示中得到启示,进而明白:原来文中细致入微地刻画凡卡写信前担忧、胆怯的神情;写信中屡次叹气;写信后还做了一个好梦,也充沛地表现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到此,教学第三板块结束。最后,把三大块有机地结合起来。 “ 同学们,看着板书,联系刚刚所讲的内容,说说作者是什么样叙述中心,突出凡卡悲惨命运的? 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分明的三条线索:信中诉说悲惨学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顾往事,比照现实,烘托出中心;结尾的美梦,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这样,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读法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使学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纵横交错的三条线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击中要害,还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师教是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称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