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74172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华政考研经验经济法,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 华政经济法考研经验 二战成功,专业课128,法综123,一位大龄考生的考研心得体会 本人1987年出生,二战华政经济法,一战初试345分(政治63分、英语58分、经济法119分、法综105分),二战初试379分(政治63分、英语65分、经济法128分、法综123分)。在考研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学弟学妹,有考研成功的也有考研失败的,他们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大家都焦虑不安,一个是大家都叫我姐。在复习过程中,压力大了就会找我聊天,所以为了他们,我想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我对考研的认识除了具体复习经验之外,还有考研

2、过程中压退、压垮很多人的心理考验。因此本人除了讲述我两年来积累的复习经验,还有一些自我总结的关于整个考研过程心态调整的方法。 一、复习经验 本人是在职二战且工作忙碌,年龄较大并精力有限,复习过程和经验不一定适合学弟学妹的情况,所以我重点讲述我对初试和复试的理解和看法。 (一)初试 1、政治 本人高中学理科,政治基础比较差,分数两年考得一样。但是两年我花的时间完全不一样,第一年只看了一遍书做了几道题,大题都没背,第二年看了四遍书,做了两遍题,背了肖四。客观地说是因为今年的政治选择题非常难,但我平时主观题平均分达到38分左右;主观地说是可能我还没摸清政治的复习窍门。因此关于政治我可说的不多,唯一可

3、说的是主观题的复习,我猜中了一道小题,是我在背肖四的时候自己总结的,个人认为肖四的参考价值很大,但不是死背,根据答案发散思维,同时思考这样的答案可以用来答什么题或学习其答题思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每年都有人说肖四的答案都跑到真题题目中去了,其实答案和题目有时候就是相同意思不同表达,在平时复习主观题时分析答题思路比纯背重要很多,我今年的政治主观题写得非常顺畅,我的分数也都是靠主观题撑起来的。 2、英语 英语是我的痛点,六级考了三次,432分低空飞过,时隔七八年再拿起英语,整个复习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可供分享,之所以第二年增加了7分,跟我的阅读理解有关,今年我阅读理解只错了3题,

4、如果新题型没有错4个,我英语能上70+,“得阅读者得天下”是考研英语的至理名言,我两年跟的都是何凯文“五夜十篇”,第一年因为没时间来不及听完,第二年仔仔细细地听了一遍,然后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了好几遍,结合何凯文“每日一句”,看文章特别清爽,特别是长难句。文章熟悉了之后,再去分析出题套路和选项,临近考前买一套何凯文“最后六套卷”验证一下自己的阅读理解的复习效果,六套卷是按照真题套路来出题的,到处都是坑。因为我英语渣得很全面,除了阅读理解,其他的我就比较投机了,单词没什么说的就是背,我最担心的是作文,作文我买的是何凯文的点睛班,他给了三篇范文,真的是什么题目都能套,我今年就是直接背上去的,起码比我自

5、己写得好。(Ps我不是何凯文的托,只是因为我只看过他的书听过他的课) 3、经济法 1)理解大于背诵。首先,大龄考生记忆力是短板,而且时间精力非常有限。要充分发挥理解能力,通过两年的经济法分数说明我的想法是对的。第一年119分,是在基本没有背且有四道超纲题(准确地说是我没有复习到)的情况下拿到的,第二年128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了一下,基本关注到了所有知识点,没有题目超出我的复习范围。其次,知识点非常多且易混淆。经济法专业课考试包括经济法、商法、金融法,教材非常厚实,很多概念非常相似,特别是名词比较的题型,到了后期在没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会越背越乱、越背越忘。再次,考试题目比较灵活且有超纲。

6、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你对知识点的理解,绝对不是简单背诵默写,每年都会有惊掉下巴的题目让人不知道从何下手,而且考试时间非常紧张,如何从容且快速应对你不知道的题目取决于你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对答题思路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现有知识的扩充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至少要做到熟悉框架体系、概括出重要概念的基本意思、对比类似概念等;对答题思路的熟练至少要清楚了解各种题型的答题方式和思路,例如名词比较的题目要写概念、相同点、区别点;对知识的扩充能力,是建立在对书本的理解程度上,至少要会类比,碰到不知道的题目时,就借用书本上类似概念来写,从概念、性质、分类等方面来扩充。在此好不犹豫的推荐下震川他们家的资料,内容很全,热点

7、很多,每年更新,连续两年用他们的最新资料,的确是非常好的一份复习材料。 2)体系重于细节。个人在复习时,觉得经济法的实务性重于理论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相关,知识体系非常庞大,重要考点非常多,熟悉每个知识点,就要先从知识体系下手,换句话说就是搭建知识框架,然后再逐渐细化知识点。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对整个复习过程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第一,高屋建瓴,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书本知识。在前期复习,最关键的是通读教材,按照书本目录或者自己的理解将知识框架搭好,要对各部分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17年一道论述题考的就是有关产业政策方面的内容(具体不记得了),要求回答的就是关于这一块的框架。第二,融会贯通

8、,有利于厘清各章节间的关系。在初步将知识框架搭好之后,就要开始思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的重要性程度,一则有利于概念比较类的题目,一则有利于复习时间的分配。第三,最佳记忆,有利于快速深入地记忆知识点。到了复习的后期阶段,需要对知识进行一定的背诵,短时间内背诵大量知识,容易出现“看山不是山”的眩晕感,但是如果心中有非常清晰的知识框架,就能比较容易得保持对知识点的清晰度,只要做到能够复述即可并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背诵。第四,救命锦囊,有利于在考场上发散思维。第一年考试时有一道题是集团制银行和全能制银行的区别,因为没有复习到,我是按照其他类似概念来写的,心中有非常清晰的知识框架就可以快速找到类似概念

9、或者上下阶的概念,在复习时可以仔细观察辨别相似概念,形成类比的习惯。 根据以上两点,个人认为经济法是重理解巧背诵,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就整个复习时间而言,2/3时间用于阅读书本笔记,将知识框架牢牢记在心里,就像玩魔方,怎么乱都能给它归位,而剩余的1/3时间则用于背诵,只要理解得透,背诵就是轻松的事。 3)关注时事财经 近期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事件,特别是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事件,容易成为案例题或者论述题的背景材料,像去年的“赵薇案”。当发生相关事件时,要分析属于哪一块知识,涉及哪些方面,可能出题的方向等,结合书本知识和各方评论进行归纳总结,万一考到可以直接拿来用。 4、法学综合 法学综合考得比较基础

10、,因此相对专业课而言,没有理解上的难度,主要就是背诵,区分科目进行背诵。刑法、民法两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案例题主要出在这两部分,需要适当练习一下案例题,另外可以适当关注各大笔记机构的公众号,有时他们会推送一些案例,有可能会在考试时碰到;法理、宪法、诉讼法、经济法都是纯背诵的,大家根据自己的背诵能力安排时间即可。按照一般人的背诵能力,至少要前前后后完整背五六遍才真算记住,毕竟记得慢忘得快,特别是第一遍背诵,真的是边背边忘,不过个人认为背诵的最大敌人不是遗忘而是我们对遗忘的态度,这部分我会在心态调整部分具体讲述。 关于复习时间安排,因人而异,仅仅建议多花时间在经济法上,因为需要深入理解,才能搭

11、建知识框架,才能融会贯通。我第一年从五月份开始看书,看了两遍书,第二年也是从五月份开始开始看书,看了三遍书,有第一年的基础第二年翻书很快,不过因为看了比较多遍,每次都会有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知识框架的清晰度。经济法考题大部分都是考察考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只有纯理论的答案并不出彩,还要有考生结合自己的分析给出答案,所以看书并不是简单浏览几遍,还是像前述所说,第一遍无死角通读,第二遍搭知识框架,第三遍各部分之间的融会贯通,第四遍才是知识细节,一般人最好从三四月份即可开始看经济法教材。 关于法综资料,我用的还是震川的,18年命中率很高,而且有超高的押题命中率。时间不够的同学,从我两年的经验来看

12、,直接看他们的笔记也是没多大问题的。 (二)复试 复试考察的是综合能力,是非常主观的一个过程,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如果初试高分就能处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也能最大程度地对冲复试的不确定性。想着初试过线复试逆袭的同学尽早放弃这念头! 1、英语面试 本人英语渣得很平均,口语和听力准备得也很辛苦,最后口语42分,听力27分,因此我重点讲讲口语复习。华政口语复试每人抽取一道题,思考时间不到十秒,如果抽到比较长的题目基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因此准备口语一方面要锻炼流利度,一方面则是快速构思的能力。第一次开口很重要,可以报班或者同学之间进行模拟训练,我用雅思哥的口语练习(带有录音功能),看到题目直接开讲,雅思哥上

13、口语练习的P2&3部分还有关于话题回答角度设置,可以作为构思参考,每天至少要练习三到四个话题。关于口语素材,个人认为需要准备,虽然华政口语复试不要求自我介绍,但是自我介绍是最好的素材,任何话题都可以往自己身上延伸,建议根据各大机构复试用书上的话题和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下来,每天诵读,并按照抽题的方式进行练习。总体感觉,口语的流利度非常重要,如果说得流利给老师的感觉会很好,内容不需要多,五六句话点到重点即可。 关于听力,我平时练习近平均分33分左右,每天听力两个小时,考试考了27分,应该是我的复习方法错了。华政今年的听力感觉音质挺清晰,但是速度稍微比六级快点,有时候听懂了内容没听清题目,有时候

14、听清了题目却没听清楚内容。建议拿雅思听力来练习或者1.2倍速度听六级听力。 2、专业面试 作为在职考生,对面试比较自信,但是面试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司法证明和公证证明的区别,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借贷利率30%的法律效果。我考完试之后询问了其他考友,还有问关于劳动合同法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跟经济法专业不太相关,但仔细想想却跟我们的传递给老师的信息有关。当我们跟老师打完招呼之后,老师会让你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然后根据你的自我介绍问你一些问题,再根据你的回答继续追问相关问题,但是你不知道老师会从哪个角度问问题。因此,一定要好好准备自我介绍,然后根据自我介绍中可能继续提

15、问的点准备好回答内容,不仅仅是跟经济法相关,而是任何可以问的问题,例如我说自己之前是公证员,老师问了我第一个问题,而在准备时认为都是经济法老师不会问公证方面的,所以自动忽略了,更没想到老师会从这个角度问。 对于在职考生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我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一直打断我,让我不要讲细节,并提醒我要从权利义务的角度说问题,我有点转不过弯来。我习惯从具体事情开始讲起,然后再进入主题,而老师估计希望的是直接说结论,我有些思维定势,因此大家在准备回答内容时,直接先说结论。因为整个面试过程似乎与老师的沟通不太顺畅,老师没有再问其他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压线过复试这样的面试表现是非常危险的,为了对冲

16、复试的不确定性一定要初试高分。(Ps当然要感谢老师的不嫌弃,最后给我128分的专业面试分。) 复试结束之后,我询问了周边几个考友,对专业面试中老师的问题方向简单总结了几点:第一,与自我介绍相关的问题,参考上述;第二,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这不是废话,因为备考时我们容易有思维误区,以为老师只考察最新的内容,经我了解,老师也会问一些老问题,比如公司法司法解释(一)、 (二)的内容,通常我们总会花大量时间在最新的解释上,对以前的通常只是简单浏览一下,并没有留下清晰的印象;另外就是知识框架了,胸有成竹才能从容回答;第三,诚实地说自己不知道,面试是很随性的,老师根据你的介绍并结合当时的情况和想法,在问出问题的前一刻,老师也不知道自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