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73999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德育工作创新案例92683.精品文档.附件2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 报 表(2017年度)申 报 单 位 项 目 名 称 思想道德调研报告项目带头人 2017年10月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申 报 单 位 项 目 名 称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调研报告项目带头人 职务 主要贡献者 联 系 电 话 主要内容实践过程实践过程实践过程实践过程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

2、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的错位,言行举止的失范。 二是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 三是未成年人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

3、罪现象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显著,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法律意识,加之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甚至暴力相残。一部分在校学生中出现抽烟、酣酒、结拜、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现象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一)、社会原因:一是受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幼稚、敏感而易于情绪化的未成年人受到腐蚀,形成不良心理,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偏离,他们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不良后果,并诱发其犯罪。 二是一些劣质

4、影视作品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了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成了青少年模仿的对象,杀人、纵火、绑架、色情细节的渲染使毫无戒备的未成年人不经意的受到侵害。三是一些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经营者把未成年人当成摇钱树,有关部门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毒害未成年人。 (二)、家庭原因:在现实社会中,家庭教育有的也出现了倾斜,有些家长忙于官场上的烦琐事务和商场上赚钱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多数家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小时过分溺爱,致使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性越来越突出;还有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出现问

5、题,轻者训斥,重者拳头加棍棒,既给孩子的皮肉造成痛苦,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三)、学校原因: 一方面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有少数教师文化、道德素质低下,在对待学生问题上,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不但没有做到言传身教,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应该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吸收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6、想道德建设,把未成年人的法制德育教育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一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青少年犯罪。各级政府和执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立法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项工作,要加大力度,抓出成效。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要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进行必要的整顿,使其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将其变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阵地。二要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就主要谈谈家庭教育。

7、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两个误区。提高家庭教育实效的关键是让家长走出误区: (一)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1、走出儿童观的误区: (1)儿童是人不是物。不是面团,想捏成什么就捏成什么。 (2)儿童不是“自然的人”,而是“社会的人”,他要接受社会的影响和教育。 (3)儿童不是缩小了的大人。他就是孩子,单纯而天真。 (4)儿童是成长发展的人,不是静止不变的人。(他会由小变大,由不喑世事成为社会栋梁) (5)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6)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父母不能把他们当作自己沽名钓誉的工具),他们是独立的人。 (7)儿童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8)儿童是我

8、们教育的对象,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2、走出家庭教育模式的误区: (1)过分重视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孩子精神的优化。 (2)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3)父母缺乏以身作则精神,重言教轻身教。 (4)重成绩而忽视德育。 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明确:家长的根本任务就是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孩子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人。 (二)引领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1、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氛围就是一本最生动、最实的教科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素质的高低、家风门风的好坏决定着孩子素质的优劣.。家长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实际对孩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2、和

9、孩子交朋友 家长老师和孩子,既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地位是平等的。既然平等,就应该相互理解和尊重。3、要学会沟通,善于沟通 加强亲子沟通是填平代沟的重要方法。只有沟通,才能说心里话,才能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消除误会,增进感情。4、要做研究型家长研究型家长的含义:既要研究教育的规律,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琢磨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教育目标是否适当具体,教育方法是否科学,也要琢磨自己的教育态度、教养方式是否对头。家教的实质是教家,即教育家长。家长只有不断去学习知识,才能正确面对孩子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三)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学校要建立完善校长政教

10、处年级组班主任一条线,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一条线,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一条线,上下贯通、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做到每位教师、每个科目、每节课都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确保德育工作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在小学重点开展养成教育,在中学重点开展品行教育。同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思 本单位意见年月日 县级教育局意见年月日 市教育局意见年月日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意见年月日 附件3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汇总表单位: (公章) 填表时间:2017年 10月 10 日序号申 报 单 位项 目 名 称项目带头人职务主要贡献者联系电话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