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73950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县品牌农业开展情况调研报告随着社会新农村建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必须适应新形势开展要求,牢牢抓住有利时机,立足资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构造,强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立,全面进步农产品品质,加快施行农业品牌战略,开发一批名、优、特、绿、新的高效农产品,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开展提供动力。 一、充分认识开展品牌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今日趋剧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造就一批知名度广、影响力大的农业名牌产品,是抢占农村经济开展制高点,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开展的关键,也是粗放农业转变为生态农业、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必然

2、要求。r / 第一、开展品牌农业符合现代农业开展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构造调整,为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形成优势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开展品牌农业能充分表达农产品消费地区的资特色和优势,有利于进步产品质量,翻开市场销路,进步经济效益,开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开展品牌农业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安康需求、品牌意识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创立品牌、树立品牌有利于维护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使农业科技人员的智力劳动得到成认,从而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农业消费中的奉献力。 二、我县品牌农业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品牌农业开展现状: 县位

3、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是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面积1971平方公里,人口79万,辖21个乡镇,具有文化底蕴深沉、区位交通优越、资生态一流、特色产业蓬勃的鲜明特点。境内有59.84万亩山,91万亩水,82.62万亩耕地,号称“三山三水三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湖山壮美秀丽,气候四季宜人,森林覆盖率25.6%,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绿水、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尤其是面积达32万亩的全国最大县域内湖军山湖,更是得天独厚的资财富,有着宏大的开发潜力,被誉为的北部明珠和绿色聚宝盆。我县现有绿色食品a标志一个:雨飞牌纯天然饮用矿泉水;有机产品aa标志十四个:永湖牌黑芝麻、军

4、山湖牌翘嘴、鳊鱼、鲤鱼、鲫鱼、中华绒螯蟹、鳙鱼、草鱼、鳜鱼、黄颡鱼、银鱼、河蚌、清虾、甲鱼;十二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中粮江西米业蒸谷米消费基地、江西省鄱湖实业藜蒿基地、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江西省县皖赣特种水产开发军山湖东港湖汊鱼蟹养殖基地、江西省县青岚湖水产养殖基地、县衙前菌菇基地、县南台蔬菜基地、县淑萍大棚蔬菜基地、南昌市马兰农业生态开展生猪基地、县新辉煌养殖场生猪基地、江西省国恩宾馆生猪基地、县茅岗春风良种场基地;三个无公害产品认证:清水大闸蟹、黄颡鱼、鳙鱼:五个典型的“一品”村:温圳镇湖南朱家村养鸡专业村、衙前乡贯坑村菌菇种植专业村、泉岭乡仓头村甲鱼养殖专业村、前坊镇茅岗焦家养

5、猪专业村、三里乡爱国村网箱养鳝专业村;九个农副产品基地:生态畜牧小区、河蟹养殖基地、珍珠养殖基地、食用菌消费基地、双低油菜消费基地、黑芝麻消费基地、果业消费基地、油茶消费基地、药材消费基地;三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米加工中粮江西米业、粮食加工县粮友绿色食品、食用菌加工县食用菌开发责任。 目前,中粮江西米业大米消费才能居亚洲之首,公司已获得“省级龙头企业”、“优秀农业龙头企业”证书,并被iso9001haccp管理体系认证,消费的“金地牌”蒸谷米远销国内外; “军山湖清水大闸蟹”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证书和“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等称号;“香庐峰”牌菌菇是“江

6、西省知名品牌”,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证书;“贤湖牌”大米、黑芝麻也是出名遐迩、响誉中外的绿色食品。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消费基地”、“全国淡水渔业重点县”、“国家河蟹消费出口基地”、“特色农业国家绿色食品(黑芝麻)标准化消费基地”、“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基地”、“南昌市都市型农业绿色环保生物食品消费基地”、“无公害茶叶消费基地”。通过包装和品牌宣传,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一些历史悠远、具有传统特色的传统农业品牌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所熟知和理解,农业品牌效益逐步显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开展品牌

7、农业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 几点: 一是农业创牌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农产品品牌较为混杂,存在“小、散、弱”现象,管理难度大。 二是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不少农副产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级加工品阶段,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一些传统食品守旧有余,创新缺乏,影响了产品和品牌的生命力。 三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即使是获得注册的品牌农产品,其消费、加工等各环节仍是常规消费、传统做法。 四是对名牌产品广告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缺乏,使得名牌不名,品牌作用难以发挥。 五是农民营销观念与方式陈

8、旧,产品流通渠道单一。 三、开展品牌农业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和效劳、完善创牌体系。 1、转变政府职能,为品牌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县里要成立专门机构,认真制定县农业品牌开展规划,催促有关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各类经纪人和消费基地共同把培植名牌、开展名牌、保护名牌工作落到实处。各类农村投资工程的安排、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都要与品牌农业开展有机地结合,并加大扶持力度。要安排专项经费,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成功的企业,应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企业适当的奖励。对农

9、产品注册商标及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的费用均应给予适当补助或扶持。 2、加快引导步伐,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自愿、有偿、依法、标准的原那么下,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开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开展品牌农业的合力,为名牌农产品企业开展提供宽松环境。发改委、农业、财政、税务、工商、技术质量监视、环保、卫生防疫、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效劳、技术效劳、信息效劳。尤其在税收、信贷、商标注册及各种管理费用收取上给予农业龙头企业一定的倾斜,为企业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开展。 (二)围绕资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10、1、突出区域布局。根据我县农业经济布局,要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复布局,该调整的立即调整,该优化的马上优化,实现资优化配置,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把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科学布局来实现产业开发的规模效应。 2、开展特色农业名牌产品。开展农业特色名牌产品必须紧紧围绕全县农业构造调整的总体目的,立足资、区域优势,培育特色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着力进步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科技程度、品牌知名度,集中力量扶持、开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 3、要实在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立。基地建立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区域性合作组织

11、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效劳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根底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强粮食、水果、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立。相关部门要将消费基地建立与各类农业根底设施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工程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并予以重点支持。 (三)结实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塑造力度。 我县著名的农产品种类很多,且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很有地方特色,但就是消费形不成规模,市场形不成影响,其原因就是品牌不响,名气不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对名牌农产品的“包装”,加大宣传力度,进步名牌农产

12、品的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播送、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社会影响。二是积极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开展节假日促销宣传;三是举办名牌农产品文化节活动等,把名牌农产品的名声做大、做响、做强。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从注册商标,到产品包装全过程都要注重品位、档次和预期效果,不断扩大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加强培训引导,抓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立。 1、加大对农产品消费企业、农民的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力度,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业品牌建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进步素质、转变观念、掌握技术,改变原有粗放管理和消费方式,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 2、大力推行农业标

13、准化消费,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技术标准作为技术根据,确保农产品质量平安;要加快建立农产品检测监视网络,使产品品种标准、质量分级、专用标准,消费技术规程、药物残留等符合平安卫生标准;大力开发好绿色资,建好绿色基地,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消费基地面积。 (五)加快流通体系建立,开拓营销市场。 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营销活动,搞活农产品流通,不断扩大我县名牌农产品的影响力,进步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全县经济开展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强营销管理,积极开展市场调研,进展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决策,确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开展规划;二是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立;三是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展专业协会、产销效劳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开展和标准农民经纪人队伍;四是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立,为农民提供产品、技术、价格信息效劳。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