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73907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按近年来,潜江市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按照“龙头企业带动、板块基地配 套、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将小龙虾实施产 业化经营,已形成从苗种繁育、养殖、加工、消费、出口、深加工的产业链, 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以华山公司为代表的龙虾深加工企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循 环经济的典型,该市正在向全国淡水产品加工第一市迈进。一、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成效显著XX年以前,我省小龙虾一直处于野生状态,年产量一般只有5万吨左右。为促进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潜江市经过不断实践,于 XX年在全省率先掌握了小龙虾 的人工繁育技术,并探索出“虾稻连作”的小龙虾寄养模式,使全省小

2、龙虾产 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06万亩,产量26万吨。而作为小龙虾人工养殖技 术的发源地,潜江市2010年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2.5万吨,产 值8.6亿元,分别比XX年增长40%、38%和72%。小龙虾产值占农业产值的 30.7%,年出口创汇达6690万美元,占全市水产品出品总额的 82.6%。龙虾加 工产业每年吸纳农民工1万余人,15万亩养殖面积亩均增收1000余元,全市 仅小龙虾一项每年增收1 5亿元,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潜 江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潜江市小龙虾养殖主要有虾稻连作养殖、池塘养殖、油虾鱼养殖、藕田

3、养 殖等四种模式,农户散养与订单养殖结合,其中订单养殖约占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的80%,其经营形式主要有“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两种。其突出特点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加工品种,实行区域养殖,产销对接,既解决了农户分散养殖“卖难”的问题,又解决了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实现了小龙虾的生产由野生捕捞向人工繁育控养、从作坊加工到现代化深加工的重大转变。小龙虾深加工包括消费品和工业品二类,消费品指传统的满足国内外居民消费市场的食用品,工业品主要是对消费品加工废弃物进行再次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过去小龙虾除加工虾仁、虾球、整肢虾外,还有70%到 80%的部分(主要是

4、虾头和虾壳)一直作为废弃物被抛弃,真正食用比率仅为20% 30%。自1997 年开始,潜江市以华山、莱克公司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与武汉大学、华农、湖北水科所等高校院所合作,采用新技术将龙虾废弃物加工为甲壳素,产量已由 XX 年的 500 吨,提高到 2010 年的 1000 多吨,增长1 倍以上。据专家分析,小龙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衍生的高附加值产品有近百项,主要是甲壳素、蛋白质和碳酸钙。运用生化高新技术,每吨虾(虾头、虾壳)可分别制取 200公斤蛋白质, 12公斤虾青素、 70公斤甲壳素和 200公斤的碳酸钙,共计可生产出近500 公斤的衍生中间品,而通过甲壳素再加工即形成壳聚糖,壳聚糖

5、深加工主要生产成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国际市场价格 3-4 万美元 / 吨)、硫酸盐、壳寡糖(国际市场价格 50 万-200 万美元 / 吨)、虾青素(国际市场价格 7000 美元 / 公斤),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通过深加工每吨虾壳比单纯销售鲜虾可增值10100 倍。目前我省虾蟹壳废弃物总量在 10 万吨以上,如将其三分之一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其产值将达到50 70 亿元。潜江市华山水产品公司在甲壳素初加工的基础上,与武汉大学联合研发“甲壳 素深加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加工技术”,实现了小龙虾深加工的重大突破。2010年,该公司总投资 5000万元的甲壳素深加工项目一期已投入

6、运营,可年消化虾壳 2.5 万吨,提炼1000 吨氨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新增年产值3 亿元,有望成为我省首家年产值突破10 亿元的水产企业,并可新增就业岗位1200 个,带动 30 万亩虾稻连作养殖基地。公司二期项目环评、规划等也已完成,计划今年 6 月开工,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废弃虾壳能力将达到 10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 15 亿元。莱克水产公司投资 4000 万的小龙虾高附加值产品加工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加工 1.5 万吨小龙虾的生产能力,可见发展的前景与潜力之大。二、潜江市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主要做法(一)明晰发展思路,将龙虾定位为全市支撑产业。XX年,针对龙虾市场前景广

7、阔、发展优势明显的机遇,潜江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把发展龙虾产业纳入战略层面进行规划。首先是摸家底。全面深入了解潜江市龙虾繁育生产状况,进一步增强开发龙虾资源的决心。其次是谋发展。广泛学习考察江浙、合肥等地龙虾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增强发展龙虾产业的信心。在广泛调研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全市形成了“兴特色农业、抓龙虾产业”的共识,确立了“发展龙虾产业,建设出口基地”的战略思路,决定将龙虾产业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来抓。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以龙虾加工企业为主体的潜江水产品产业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制定潜江龙虾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水产品产业发展体系。( 二 )

8、通过政策引导,不断打造龙虾产业龙头企业。潜江市坚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促进龙虾产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潜江市相继出台了潜江市鼓励市外客商投资优惠办法、出口创汇奖励办法,明确提出,投资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享受与外商、企业投资同等的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电力、信贷等各个方面对龙虾加工企业给予扶持。规定从事水产品初加工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户每养一亩龙虾可获 10-40 元的政府补贴。同时,为了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该市成立了潜江市汇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由市财政担保,为重点农业产业化

9、龙头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每年为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企业提供贷款2 亿元,有力促进了龙虾生产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根据资源分布特点,设立了熊口、浩口、后湖三个以龙虾为主体的水产品加工园区,多方融资,先后投资近 3 亿元对园区基础设施实行“七通一平”,建设标准化厂房,打造龙虾加工企业发展平台。三是开展优质服务。潜江市出台专门政策规定,龙头企业所在区域执行“两条隔离带”制度,要求所有部门、农户与企业的联系只能通过招商局,不得直接干扰企业,严禁“三乱”,有偿服务以最低成本价收取,确保了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发展上。经过几年的政策扶持,目前潜江市已拥有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昌贵、尝

10、相思等10 家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建成熊口、后湖、浩口三个初具规模水产品加工业园。 2010年,华山水产食品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莱克水产食品公司确 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莱克水产食品公司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外贸企业百强”称号,是全省唯一进入“湖北外贸企业百强” 的水产品加工企业。( 三) 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一是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络,畅通市场渠道。由市政府和主管部门按比例奖励性出资,引导全市10 家主要水产品加工企业成立了市场监测网,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变化随机应变。二是帮助企业实行自营出口,打通国际市场通道。由市相

11、关部门对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在争取自营出口权和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上全程服务。近几年共争取开拓国际市场扶持资金2800 多万元。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等5 家企业先后获得对美、欧、日、韩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欧盟卫生注册。莱克公司和华山公司龙虾制品获得全球食品 brc 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洲超市。上述五家企业深加工产品70%实现出口。( 四 ) 加强技术引导,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档升级。一是引进先进技术,实行产品业精深加工。XX年以前潜江市实现了龙虾食品的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潜江市积极为加工企业提供信息、牵线

12、搭桥,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目前已有武汉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出了甲壳素、壳聚糖等10 多种新产品。二是改造传统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在传统龙虾加工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的“三废”物质,这些废弃物往往是一排了之,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为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企业与有关部门专题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问题。促进华山水产、莱克水产、宝龙水产、星发水产等重点企业投资数百万元改进了生产工艺,新上了环保设备,实行清洁生产,净化了企业周 边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五)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潜江市积极培植壮大

13、品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对新注册水产品商标并取得国家商标局批复的,每个奖励3万元;获得湖北名牌、湖北著名商标的,每个奖励5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个奖励 20万元;参加各类展销会并获将的,每个奖励1万元;对积极开展“两认”工作的,每认证 1个产品给予XX元奖励。二是 鼓励加工企业扩规上市。对荣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 20万元奖励;对成功上市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经过几年的发展,“良仁”、“楚玉” 牌小龙虾、“闽鑫”牌鱼虾饲料被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为湖北名牌 产品,“楚玉”牌虾仁获武汉农博会金奖,“潜江龙虾”被确认为全省农民满 意优质品牌,“小李子”、“

14、何凤仙”油炳大虾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目 前,潜江市正在中报“潜江龙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潜江市将无公害 水产品开发作为建设重点和主要考核指标,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推行无公害水产品牌建设。至2010年底,潜江市通过国家农业部群众基础认证的绿色水产品53个;通过湖北省无公害水产品地认证的 17个,面积12 78万亩;制订水产品养殖、加工质量标准14个。这些以龙虾为核心的水产品牌的培育与 树立,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潜江水产品深加工的影响力,为水产业 又好又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六)建设板块基地,确保龙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龙虾资源可持续发展 问题,潜江市十分重视龙虾板

15、块基地建设,一方面出台各类奖励办法,鼓励农 户发展小龙虾、蒯鱼和黄皤养殖;另一方面把发展“三大产业”、“一鱼一虾”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考核范畴。从 XX年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资金120 万元,按照每亩10 元和 40 元的标准分别对发展小龙虾野生寄养的养殖户进行奖励。鼓励龙头企业自建养殖基地,如莱克公司自建养殖基地六个,跨潜江、仙桃、洪湖、天门等地,面积达15000 多亩。在建设板块基地的同时,潜江市还十分重视健康养殖建设。按照“借鉴、创新、发展”的思路,结合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标准,制订和完善了水产品无公害养殖的相关技术标准。同时,建立了登记制度、处方制度、用药记录制度、休药期制度、渔药准入制度等5 项制度,多形式地开展科技入户工作。( 七 ) 拓展中介服务,不断健全龙虾产业运作机制。潜江市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相继组建成立了水产品产销协会、龙虾养殖协会、特种水产养殖协会、荆楚渔业合作社等17 家水产品中介组织,拥有会员 8000 余人。网络全市万余农户。初步形成了农户、中介、企业连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2010年,潜江市组织5家龙虾加工自营出口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合同,建立了配套养殖的原料供应基地,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辐射面积3. 5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