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73789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20篇正文(1)大班社会教案地球是我们的家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地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2、了解地球的灾难及简单的原因。3、愿意为保护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活动准备:1、幼儿在活动前收集过关于地球灾难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并初步了解原因。2、关于地球灾难的图片若干。3、将各种资料和图片制成展板。4、地球仪一个。活动过程:1、出示地球仪,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地球仪)“小朋友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星球上吗?”(地球上)“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这个地球仪一样是圆圆的,除了我们人类

2、,地球上还有什么?”(动物,植物)教师小结:地球上不仅生活着我们人类,还有各种动物,植物也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2、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交流、了解地球的灾难。(1)“人类,动物、植物都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上有许多灾难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伤害和威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灾难。”教师出示海啸、地震、雪灾、干旱等图片,让幼儿观察。“海啸、地震、雪灾、干旱这些灾难是自然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想如何来避免灾难的发生。”(2)教师出示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冰川融化等图片,让幼儿观察。“这里的森林怎么了?动物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因为人类乱伐树木)“这里的河流怎么了?水里的鱼会怎么样?“看看图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幼儿讨论、交流。(3)“森林没有了,水变黑了,空气被污染了,人类会怎么样,动物会怎么样?”(会生病、生命受到威胁)教师小结: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乱伐树木、乱扔垃圾、排放废气、污水,造成森林变小,水土流失,水域和空气被污染;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4、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如何保护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为了让人类、动物、植物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如:不乱扔垃圾,不往河里排污水,不向天空排废气,节约用水,多植树,把垃圾分类处

4、理等。“怎么让大家都了解地球的灾难,都去保护地球呢?”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引导幼儿制成展板。“我们可以把这些图片制成展板让大家都来参观,让大家知道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5、体验活动:给垃圾分类。“小朋友看这里有许多垃圾,但这些垃圾并不都是没用的,有的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如废纸可以捣成纸浆后做再生纸,碎玻璃可以加工后再做成玻璃瓶、玻璃杯。回收垃圾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保护资源,是保护地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小朋友给垃圾分类吧!”教师出示两个垃圾桶,让幼儿分类。“幼儿园里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垃圾,我们带着垃圾桶去回收垃圾吧!”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思维敏捷,

5、从故事到实际生活,孩子们都知道平常我们就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不乱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种树木和花草等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美丽。(2)大班社会教案去图书馆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2.知道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爱看书、爱护书的好习惯。3.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体验借阅图书游戏的乐趣。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活动准备:1.图书馆ppt、录像、投影仪;教学图示记录卡。2.爱护图书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3.图书馆场景布置。活动过程:(一)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

6、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1.图片导入,引发兴趣。(1)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图书馆吗?(2)你去图书馆干什么?(3)图书馆里有什么呢?2.观看图书馆录像,了解图书馆内部环境。(1)你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2)教师简单小结,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二)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文明借阅图书的好习惯。1.幼儿相互讨论:如果你在图书馆看书,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2.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示记录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在图书馆有哪些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呢?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爱护图书操作卡幼儿根据图

7、片内容进行判断记录。4.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卡记录情况。(三)了解借书流程,体验借阅图书的乐趣。1.观看借书录像。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借书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记录借书流程。办卡-选书-借书-看书-还书。3.教师出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简单介绍标签、藏书章、条形码等标记。4.玩借阅图书情境游戏。教师介绍创设的图书馆情境,与幼儿玩借阅图书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5活动结束,教师简单小结,鼓励幼儿多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创设图书馆游戏区,贴上标记,提醒幼儿遵守规则。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办卡

8、,和孩子一起去借阅图书。活动反思:课标指出:“要合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应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本节课在引出八个方向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老师的家在杏林花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教学走近生活。1、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节课把本课知识融入到整个位置与方向这个范围当中,因为学生已经认识了八个方向,于是整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合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

9、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2、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的论一论、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层次深入,重点突出。3、注重学生参与与学习体验。如以直观的演示,动手比方向的方式很好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各个方向,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4、练习情境的设计形式多样,有趣,有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新知。比如在练习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注重对比感悟。让学习在几次说法中不断完善,通过对比,层层深入地感悟要准确知道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3)大班社会教案劳动最光荣含反思活动目标1、尝试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

10、体验过去光荣的情绪,激发幼儿对劳动的热爱。2、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重点与难点认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体会劳动光荣的情绪情感。材料准备及环境创设1.选择并联系适合幼儿劳动强度的地点,如:幼儿园内的娃娃餐厅或附近的一些小超市。2.让餐厅和超市的工作人员了解活动的目的。设计思路大旧调重弹幼儿已经了解了一些成人的劳动,也有敬佩成人劳动的感情基础。参加公益活动,分享劳动成果,以及在成人的肯定中,直接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产生劳动光荣的情绪,激发幼儿对劳动的热爱。毕竟孩子还年轻,所以在选择

11、劳动内容时,应考虑幼儿的力所能及,排除不安全因素,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流程(一)感知生活1.去娃娃餐厅用早餐,观察服务员的工作。2.去超市购物,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二)集体讨论:工作人员是怎样为顾客服务的。说明教师可引导幼儿谈谈工作人员是怎样为自己服务的。(三)参加劳动。说明1.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参加餐厅和超市的劳动,如送点心,收碗,摆放简单的货物等等。2.将成人颁于小组内,细致观察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和指导。(四)交流情感。说明集体交流:你今天在哪里劳动、你为顾客做了什么在交流中,体验为别人服务的乐趣,激发劳动光荣的情感。活动反思:1歌曲具象,让幼儿“动心”幼儿的学习是心灵

12、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达到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当幼儿“动心”后,才能直接触及幼儿的理智和心灵,从而作用于对事物的认识,对自身的反思。要让幼儿对歌唱活动“动心”,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首能激发幼儿“动心”的歌曲。“劳动最光荣”的音乐用节奏、装饰性变奏的手法发展为A+A的结构,旋律用五声音阶宫调式,活泼明朗,节奏鲜明。但整个歌曲较长,作为歌唱活动开展就必须截取,A部分:“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歌词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大班幼儿好模仿,对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声的、象形的歌曲特别感兴趣

13、的年龄发展特征。2策略有效,让幼儿“开心”(1)教师的清唱。随着电教设备、多媒体的投入,老师的清唱似乎“难得一求”。中班幼儿还没有能力视唱,听唱便成了他们学唱歌的唯一途径,歌唱活动首先得让幼儿听清楚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在清唱时,教师走近幼儿、走进幼儿,字正腔圆地和幼儿面对面唱歌,通过教师自己的范唱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由内而外,以情带声,让幼儿感受到歌唱时“弹”的魅力,从而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促使幼儿与教师一起歌唱。(2)图谱的运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更能接受直观的事物。图谱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内容,由于“劳

14、动最光荣”的歌词无规律可循,“突出顺序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记忆困难,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在倾听了教师的清唱后,“你听到了什么?”针对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图谱;再次倾听教师的演唱后(伴奏很轻),给图谱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排队;幼儿尝试演唱后,找一找“你最喜欢哪句?”“哪句你觉得有困难?”对于“喜欢”的,图谱具有提示歌词的作用,对于“困难”的,则直接点击图谱,大家一目了然。图谱运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幼儿在乐中学。当然,运用图谱应关注其科学性,不是每个歌唱活动都需要利用图谱,只有教师适宜地选择、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3)“脚手架”的拆除。在这个活动中,图谱在于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可谓“脚手架”之一,引导着幼儿一步步达到教学目的。但教师时常只架不拆,当幼儿达到一定的“冗余度”时,我们要试着拆除“脚手架”。在多数幼儿熟悉了歌曲后,教师逐渐隐去图谱,每一次的隐去,对幼儿来说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挑战,都是建立在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停顿地把幼儿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从而达到听音乐演唱的目的。3积极互动,让幼儿“舒心”“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料,而是有血有肉、有敏感而娇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