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_中药知识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736695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_中药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_中药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_中药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_中药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_中药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_中药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助理医师考试_中药知识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4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一般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枳实(执业2001);而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羌活(助理2000)。五味,指中药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实际上不只此五种药味,尚有涩味和淡味,但前人为了能与五行学说相结合,故将涩味视为酸味之“变味”而附之于酸味,淡味视为甘味之“余味”而附之于甘味,故一直习称五味。1五味的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助理 2004);酸、涩、苦、咸属阴。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1)辛:发散:多用于治疗表证,如生姜、薄荷等。行气:多用于治疗气滞证,如陈皮、木香等。活

2、血:多用于治疗瘀血证,如桃仁、红花等。(2)甘:补益:多用于治疗虚证,如白术、当归等。和中:多用于缓急(执业2005)。可治疗拘急疼痛如甘草、白芍等;可缓和药性,如甘草、饴糖等。滋燥:用于燥热证。(3)酸(涩):收敛,固涩,多用于治疗各种滑脱证,症见泄泻、虚汗、尿频等,如山茱萸、五味子等。(4)苦:泄:降泄,使壅逆向上之气下降而复常,如苦杏仁能降壅遏上逆的肺气而止咳平喘;通泄:苦能通便泻下,如芒硝等;清泄:即苦味与寒性相结合,能清除火热邪气,如栀子等。燥:即燥湿。若干苦味药能祛除湿邪,治疗湿证,如苦温燥湿的苍术、苦寒燥湿的黄芩。坚:即苦以坚阴。指苦寒中药通过清热作用以消除邪热,有利于阴液的保存

3、。与其清泄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习惯上多用于表示黄柏、知母等中药治疗肾阴亏虚、相火亢旺的作用特点。(5)咸:软坚散结: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痞块。泻下:可治疗热结便秘。(6)淡:渗湿利水,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执业2001)归经的确定是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肺经病变常见胸闷、咳喘,肝经病变每见胁痛抽搐等,如紫苏能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归肺脾经(助理2003),蝉蜕能治疗风热感冒、急慢惊风,归肺肝经(助理2000)。升降浮沉(1)药性升

4、浮一般主上行向外,多为具有升阳、开窍、祛风、散寒、解表、透疹、涌吐等功效的中药(执业2005) 。(2)药性沉降一般主下行向内,多为具有潜阳、平喘、利水、止呕、通便、清热、利尿、安神、息风、消积、补虚、止血、敛汗等功效的中药(助理2006) 。毒性使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控制剂量:一般多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如巴豆霜即用峻药轻投法。严格采制,杜绝伪劣品如天南星含苛辣性毒素,对口、舌、咽喉有强烈刺激作用,若与白矾、生姜水共浸并煮透后,其毒性基本消失。合理用药:杜绝乱用滥投尤其要注意属相反配伍而为禁止配合使用的药味,如人参不可与五灵脂共用等。注意体质:老年人、儿童、孕妇、体弱者禁用或忌用,如马钱子有毒,

5、孕妇尤当忌用。识别过敏者忌用。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中药配伍的内容1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中药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助理2003)。2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中药配伍使用,以一种中药为主,另一种中药为辅,能提高主要药物的疗效(执业2006),如具有补气利水作用的黄芪配以具有利水健脾作用的茯苓,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3相畏 即一种中药的毒烈之性或不良反应能被另一种中药减轻或消除(执业2006),如生半夏的毒烈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谓生半夏畏生姜(执业2001)。4相杀 即一种中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中药的毒烈之性或不良反应,如

6、干姜配伍附子,可降低附子的毒性,故谓干姜杀附子(执业2001)。5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中药能使另一种中药原有疗效降低甚或丧失,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效果,故谓人参恶莱菔子(执业2001)。6相反 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如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助理2004)。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属中药配伍七情中“相反”的范畴。目前得到公认的是“十八反”和“十九畏”。1十八反的内容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瓜蒌壳、瓜蒌仁、瓜蒌根)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执

7、业2003,助理20022004)。2十九畏的内容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执业2006);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第四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1先煎金石贝壳类中药,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如龙骨、石膏、龟甲等;某些有毒药久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如附子等(执业2001)。2后下 有效成分易挥发的中药,如肉桂、砂仁等;有效成分易被破坏而不耐煎煮的中药,如苦杏仁、钩藤等(执业2001)。3包煎有毛,易刺激咽喉的中药,如旋覆花、辛夷(执业20042005),再如气腥臭、易碎之五灵脂(执业2005)。4服药时间也需注意:例如安神药宜在睡

8、前服、健胃药宜在饭后服(执业2005)。(1)清晨空腹服:驱虫药,可在肠道内保持高浓度;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有利于中药迅速进入肠道发挥作用。(2)饭前服:补虚药宜饭前服,此时有利于中药迅速进入小肠而被消化吸收。(3)饭后服:消食药,使中药与食物充分接触,以利充分发挥药效;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中药,所服中药与食物混合后,可减轻其对胃肠道的刺激。(4)睡前服:安神药,以利于睡眠;涩精止遗药,以利于治疗;缓下药,使其充分发挥药效。(5)定时服:截疟药宜定时服,只有在定时发作前服用才完全起效。(6)不拘时服:急性病用药。第五单元 解表药1.解表药多具有辛味(执业2004)。解表药的功效和应用见表3-

9、1表31解表药的功效和应用发散风寒药功效应用麻黄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外束之喘咳、热邪壅肺之喘咳、寒饮内停之喘咳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表证者(执业2005,助理2004)桂枝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本品发汗力缓,无论表虚有汗,还是表实无汗皆可应用温经通阳:用于风寒湿痹证、心阳虚之心动悸、脉结代、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少腹痛等;用于胸痹、中焦虚寒之腹痛(执业2006,助理2003)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助理2006)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荆芥风解表:用于外感表证。本品药性平和,微温不烈,故风寒、风热表证皆可应用透疹止痒:用于

10、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疗疮:用于疮疡初起兼表证止血(炒炭):用于各种出血证(助理2004)防风微温不烈,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执业2005)羌活辛、苦、温(助理2000)白芷擅治阳明经头痛(助理2005),并能够燥湿止带(执业2004)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夏季乘凉,过食生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等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执业2004)辛夷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头痛。治疗鼻渊头痛要药,应纱布包煎(执业2002)藁本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巅顶头痛。本品辛温升散,善达头之巅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巅顶头痛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执业200

11、6)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寒头痛、鼻渊头痛风湿痹痛(助理2003)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执业200220032004,助理20012003)发散风热药功效应用薄荷疏散风热:用于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清利头目利咽: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透疹解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执业2006,助理2004)蝉蜕归肺、肝经(执业2001)。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牛蒡子疏散风热:用于风热表证解毒透疹:用于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等证利咽消肿: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咽喉肿痛;用

12、于痈疮肿毒、痄腮喉痹(执业2002)桑叶疏散风热:用于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咳嗽清肝明目:用于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之目赤涩痛、多泪及肝阴不足之目暗昏花(执业2001,助理2000)葛根发表解肌: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执业2004)升阳透疹:用于麻疹不透;脾阳不升之泄泻;湿热痢疾解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之口渴;消渴证葛根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助理2005)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外感风热之头昏、头痛及偏头痛;用于风热上扰之目昏或目赤肿痛、多泪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执业2000,助理2003)2.薄荷、蝉蜕和牛蒡子性能

13、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执业2006):(1)共同点:三药均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作用,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2)不同点: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咳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同时牛蒡子外散风寒,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3.桑叶与菊花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两者均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作用。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昏痛,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之目赤涩痛

14、、多泪及肝阴不足之目暗昏花。不同点:菊花具有平抑肝阳,清热解毒作用,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及疗疮肿毒。桑叶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用于肺热燥咳、肺燥咳嗽。第六单元清热药表32清热药的功效和应用清热泻火药功效应用治疗气分实热证及脏腑实热证(执业2006)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执业2004)。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气分实热证,身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用于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疹;用于肺热喘咳痰稠、发热、气喘;用于胃火牙痛、头痛。收湿敛疮(煅):用于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煅石膏研末外用(执业2001,助理2005)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执业2004)。清热泻火:用于气分实热证,身

15、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用于肺热喘咳。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燥咳;用于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证;用于消渴证(助理2003)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用于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高热等证。本品善泻三焦之火,尤善清心火,为治热病烦闷之要药。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凉血解毒: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消肿止痛: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执业2006夏枯草清肝火: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用于肝阴不足之目珠疼痛。散郁结:用于痰火郁结之瘿瘤瘰疬(执业2000,助理2000)芦根清热生津:用于热病伤津之烦热口渴;用于肺热咳嗽及肺痈咳吐脓痰。除烦止呕:用于胃热呕吐。利尿,用干热淋涩痛(执业2005,助理2002)淡竹叶清热除烦:用于热病津伤之心烦口渴。利尿: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及热移小肠之热淋涩痛(执业2001)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执业2001)黄芩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湿温、黄疸、泄痢、热淋等各种病证。本品善清中上焦湿热,尤善清上焦肺火。泻火解毒:用于肺热咳嗽;用于热病烦渴、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