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735531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题型1:特殊段落或写作技法作用 示例: 章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05年白苍鹭 选文第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 答题方法: 1.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方法: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2.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方法: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

2、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方法: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题型2:观点类开放性试题 示例:你对文章中年轻人打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2005年白苍鹭 答题方法:这一类品析与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那就是应根据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谈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见解新颖独到即可。 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要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积累

3、,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题型3:标题含义与作用 示例: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 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 答题方法:找文章的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题型4:环境描写作用 示例: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句子: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 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 答题方法: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题型5:人物形象与作用 示例:

4、“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2007年江南陶公柳 答题方法: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 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题型6:人物心情或感情品析 示例: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 高兴极了- 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 答题方法:理清文本思路,在把握行文脉络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 题型7:人物描写方法与作用 示例: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 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5、: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题型8:事件叙述与概括 示例: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 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 概括事件的方法: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抒情的段落

6、: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题型9:中心思想概括与哲理感悟 示例: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7年江南陶公柳 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 答题方法: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题型10:语言赏析 示例: 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 A.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

7、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B.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 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段进行简要赏析。 2007年江南陶公柳 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 要分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 答题方法: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了解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

8、说说理由。 (1) 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2) 修辞之美 (3)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4)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6)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8) 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9)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

9、去品味其妙处。) 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归纳一、在题目上设题: 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 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

10、、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概括情节的变化: 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 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 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

11、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评价人物形象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4补写人物心理 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

12、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四、在记叙顺序上设题:常考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 倒叙的作用: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的作用: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五、在词语上设题 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六、在句子上设题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

13、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 2描写句理解(作用) (1)人物描写句答题思路同三、2。 (2)自然环境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 社会环境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 七、在段落上设题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 八、在表现手法上设题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 (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