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73533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知识点汇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 学。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容:是围绕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该系 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3、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 水平和专家水平。4、专家型教师往往具有四种教学专长,即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 专长。5、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 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 创造性研究。第二章第

2、三章1、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及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女生10-11 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男生则从12-13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体机能的发育:小学儿 童心脏和血管都不断地均匀增大,12岁时儿童的心脏接近成人的水平;14岁以后男女的差 距越来越明显。肺活量是的大小是儿童肺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神经系统的发育:人脑平均重量的变化为新生儿为390克,8-9个月为660克,2-3 岁为990-1011克,6-7岁为1280克,9岁为1350克,12岁为1400克,达到成人的平均脑 重量。2、学习活动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意义:1、学习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义务

3、感;2、学习活动 增强有意性和自觉性;3、学习活动促使小学儿童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4、学习活动促进小 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4、有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是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5、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6、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7、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迅速性、协调性、外露性、可塑性。8、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的特点与教学:9、儿童注意的培养:10、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11、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4、的整体的反映。12、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13、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 主动。14、小学儿童注意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15、小学二年级是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小学男生的注意转移能力发展更快。16、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 排除外因素的干扰 对低年级儿童,观察其外显行为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方式、课堂组织。17、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18、视敏度俗称视力,是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10岁前,

5、视力 不断提高;10岁,视觉调节能力的围最大;10岁后,视力逐渐下降。19、小学儿童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并会在颜色视觉表现出性别差异。20、知觉是脑对之间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根据知觉对象的属性,可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21、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22、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目的性、顺序性、精确性、深刻性。23、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观察前提出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培养儿童知觉技能和观察技能 观察时尽可能多感官、言语参与 教学中正确运用直观原则 注意观察活动的监督和检查24、记忆;是人脑对经历事物的反映,它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

6、节构成。25、记忆的分类:1、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2、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 转化26、儿童识记的特点:有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 主转化。27、小学儿童保持特点: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 主;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28、遗忘规律:29、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30、回忆的策略和条件:31、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从不会评价自己的 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3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性;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期(四 年级);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7、33、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基本单位。34、推理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35、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以间接途径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 的认识。36、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第四章1、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容不断丰富;情感深刻性不断增加;情绪可控性不 断增强;情绪稳定性不断加强。2、高级情感是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3、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小学儿童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是小学三年级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8、不同道德畴 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小学儿童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 引起的情感体验,一级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的 发展有重要意义。4、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扩大知识面,提高认知水平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 同学或同伴关系、师生关系。6、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有: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和放纵型。7、塞尔曼通过研究,提出儿童友谊放纵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不稳定阶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

9、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 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8、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慕关系、空间距离、传统关系、传 递关系。9、从总体上讲,小学儿童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的特点。10、班集体形成的几个阶段:松散阶段;凝聚阶段;形成阶段;优化阶段。1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自发性;相似性;相容性;畅通性;权威性。12、根据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可以把小学儿童分为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和中间型。13、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14、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趋势:小学儿童

10、自我意识随年级增高而不断发展;小学各年级儿 童发展速度不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成分发展不同步。15、自我评价能力是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16、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 高;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17、自我认识的途径:通过对他人的认识;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与他人的比较; 通过自我比较;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18、性格是表现在人堆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由态度特征、理 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组成。19、小学儿童性格发展趋势: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发展速率具

11、有不平衡、 不等速的特点;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性格发展比较缓慢,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到六 年级发展较快,为快速发展时期;在儿童性格发展中,小学六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第五章1、小学儿童智能水平差异对教育的启示: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根 据他们的水平进行教育;分辨出智能超常、正常、落后的分布,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智力发 展水平的学生实施教育。2、典型的气质类型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积极品质消极品质主要心理特征胆汁质勇敢、坦率、有进取 心粗心、粗暴、冒失容易兴奋、难以抑制、不易约束多血质活泼、机敏、有同情 心、善交际轻浮、不踏实、不诚 挚、无恒心反应敏捷、

12、活泼好动、情绪外露粘液质稳重、冷静、坚毅、冷静、固执、迟缓安静沉稳、反应迟缓、实干情感含蓄抑郁质敏感、细心、想象丰 富、情感深刻多疑、孤僻、怯懦、 自卑对事敏捷、体验深刻、孤僻畏缩3、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品质;根据学生气质特点 进行个别教育;注意和防止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4、性格类型:理智型和情绪型;外倾型和倾型;顺从型和独立型;理智型、政治型、经济型、 审美型、社会型和型;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贸易型和传统型。5、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针对儿童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培养优良性格特征, 客服不良性格特征;适当照顾儿童的性格特点,

1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7、认知方式的分类: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继时型。8、男女两性的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兴趣的性别差异;行为的性别差异; 自信心的性别差异。9、针对儿童性别差异进行教育:发扬优势,客服劣势;创造条件,加强男女两性的交往; 消除偏见,对男女一视;具体对象具体分析;教育儿童要正确认识自己;修订教材和课外读 物,消除男性社会“一边倒的传播。第六章识记、P144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比较持久的变化。2、接受学习:讲授者讲学习的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

14、学生,学生则将教师所传授的经验进 行主动吸收和加工,并在恰当的时候把知识提取出来或加以运用。3、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容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这些容并将 它们化。4、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5、机械学习:即学习者在学习所得经验之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6、加涅提出五类学习结果: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7、P162 强化:强化的种类:8、P163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实质上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 和调节。9、P 程序教学: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流程:1

15、0、P162榜样行为的示方式:行为示、言语示、象征性示、抽象示、参与性示11、P167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 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12、P168意义学习的过程:意义学习的条件:13、P169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 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14、认知一一发现学习的基本步骤与教师的任务:15、意义学习的教学原则:P168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外部)。2、学习者必须具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部)。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部)16、奥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有四个特点:1、大量的相互作用2、大量利用例证3、它是演绎的4、它是有序的。第七章1、动机是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的部动力。2、学习动机是指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以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 习目标的一种在过程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