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73255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 我们教书育人的对象都是 612 岁的小学生, 我们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和初 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可能不一样,我们做的是启蒙教育,小学六年里,我们需要完成教会学生认读 3500 个汉字,会写其中的 2500 个汉字,教会朗读,学会思考 与品味,教会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 除了落实好这些保底的教学工作,我们还需要将学生引导到喜爱读书思考这条道路上来,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比如,咱 们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完成10 万字的阅读量,相当于四本语文书的 课外阅读量。要落实好这些方面的教学,我觉得核心应是通过小学六年的阅读训练,教会我们的孩子读书,达到拿起一篇文章便能自

2、觉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让我 们的孩子能够养成这样的读书品质,便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达到这样 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的手段。 为什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特别提出创设教学情境呢?这得谈一谈我们现在这些 612 岁的孩子的阅读现状。 现在,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尤其快,我们的小学生除了网上电子游 戏、动漫,还有许多类似于老夫子之类的图画书,他们一个人可以看很长时 间,凝神专注,不需大人引导,却很容易达到上瘾程度,可是去读积极健康的文字书,却不容易读进去。这种情况,男孩居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同样是爱看,如痴如醉,为什么读书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呢? 韩国推广阅

3、读的南美英博士举过一个例子,我觉得很有意思。 “将军身中一箭,发出震天的叫声,好像大树轰然倒下。 ”这样一句话,在漫画书里只剩下了 “咚” 这样一个拟声词, 而就在这文字和漫画之间, 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看漫画, 不喜欢读文字,因为读那些文字,他们想象不到那个画面,进入不了那个情境, 更体会不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倾向,不会体验文字里的东西。如果这些孩子读文字 时能够想象、体验, “将军身中一箭,发出震天的叫声,好像大树轰然倒下” , 那该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个场面啊! 久而久之,那些迷恋于电脑游戏、图画书之类的孩子,对形象、对场景、对情感的体验能力会越来越弱, 以致于不喜欢读文字书, 读不起劲儿来。

4、即便是读, 也是一种迸字似的读,看悲伤的场面不流泪,看幽默的细节不展颜从来就享 受不到文字阅读真正乐趣。 作为小学里的语文老师,面对 612 岁处于起步开始学习读书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在小学六年里,引导孩子们喜欢阅读文字,会阅读文字,从而享受到阅读 文字那种宁静中边读边思的快乐呢?无疑,创设情境教学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为什么呢?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创设情境教学是有科学道理的: 1、因为咱们人的大脑特点。咱们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 的右半球负责直觉、 创造力和想象力, 包括情感的活动。 一般, 咱们老师的分析、 讲

5、解,学生的写字、阅读、组词等书面的单项训练,以及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 主要是逻辑的、无情感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 如果我们想办法在课堂需要的地方创设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实物、图画、 表演、语言描述等方法,来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者是边感受边促使 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开始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开始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 兴奋,这样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 中进行学习。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一般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2、因为儿童认识世界的规律。300 多年前,捷

6、克教育家夸美纽思在大教 学论中写道: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也就是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 儿童的意识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 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卢梭也说过: “进入人类理性的所有一切东西,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 ”感觉 又是通过感官来获得的。 儿童的感官, 可塑性极大, 在这个时期, 我们根据文字, 借助音乐、图画、表演等方法,来直观地作用于儿童的感官,引导学生或听,或 看,或操作,儿童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就在这种不断的有指导的兴奋中日益敏 锐、完善起来。他们的眼睛会特别亮,耳朵会特别灵,感官、感觉的训练,使

7、儿 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这就拓展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且成 为他们思维、想象、创造的重要基础。相反,这个时期,如果我们不去着意训练,儿童的感觉就会变得迟钝,而感官的迟钝必然会成为儿童提高直觉、提高悟性的 一大障碍。 这样的训练,仅靠音乐、美术、体育等术科的训练是不够的,我们小学语文 也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在课堂中根据语言文字去创设情境教学,通过给学生展 示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获得从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 悟。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中去创设情境教学呢?我想主要是四处设置,七大方法。四处设置为:情境中导入、情境中体验、情境中提升、情境拓展,七大方 法为:生活展

8、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与声响渲染情境、表 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以及阅读体验情境。 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们一般根据 课文内容的所需,有选择地运用到四大设置之处。 一、情境中导入。 一般来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 创设一种情境, 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课堂之中。归纳一下,也有几种做法: 1、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发思考,使孩子们因探索而要学习。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 14 课邮票齿孔的故事 。 我们可以同时展示两张不同的邮票,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了这两枚邮票 有什么发现?”一枚边缘无齿孔,另一枚边缘有整齐的齿孔。这时能引发学生什 么思考呢?“这两枚邮

9、票为什么一枚有齿孔而一枚没有呢?”为了引发更深层的 思考,我们可以继续展示:这是一大张边缘无齿孔的邮票,人们要用时得找来剪 刀,用一枚便裁剪一枚,难免裁剪得不整齐。后来,一枚枚邮票的边缘多了一圈 均匀的齿孔,用时,只需用手沿着齿孔轻轻一撕,就能整齐地撕下一枚一枚的邮 票了。介绍到这,同学们是不是有问题想问呢?于是学生想知道: “邮票的齿孔 是谁想出来的?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行,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来 读 14 课 邮票齿孔的故事 学生便带着探索的欲望开始愉快而主动的自由朗读。 2、触及孩子的情绪领域,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使孩子因情感的驱动而要 学习。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1 课窃读

10、记 。 这是一篇非常平实的课文,没有跌宕的情景,没有华丽的描写,但平实中蕴 含着渴望读书的切切真情,就像一位和善的人忆着童年向我们娓娓道来。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窃读记呢?“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给大家唱一首歌,这首歌 大家可能听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放野鸭子合唱) ” 老师唱着唱着,引发了学生的回忆,也纷纷跟着唱,逐渐有一种悠扬、怀念的感 觉。 “同学们,每当我听到这首送别 ,我就回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城南 旧事 ,里边有个小姑娘叫小英子,小学毕业典礼的时候,小英子和同学们就是 唱着这首歌告别老师

11、和小学生活的。 城南旧事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城南旧 事拍摄的,作者就是我要给同学介绍的林海音。 ”出示林海音照片及简介: “林 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小学至大学在北京读 书,后回台湾从事编辑、教师和写作工作,共出版城南旧事 冬青树 林海 我们将在小学和初中读到她的散文 窃读记 冬阳 童 音童话集 86 部作品。 等 年骆驼队 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林海音之所以能成为这样著名的作家,离 不开她小时候对读书的酷爱。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林海音童年生活的回忆窃读 记”孩子们在悠扬、怀念的感觉之后,又产生了对作家林海音的敬佩,于是会萌生对林海音童年生活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于是,

12、情感萌生动机,便愉快地跟着 老师走进文字。 3、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学生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 要学。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16 课充气雨衣 。 出示图片, “同学们,下雨了,许多人穿雨衣出行,旅游,上班,上学,划 船我们班哪些同学下雨天也是穿雨衣出行?能说说穿雨衣的方便之处吗?” (可以遮住背上的书包不被雨水淋湿;轻便,比打雨伞方便,可以腾出手来干别 的) “有没有同学感觉到穿雨衣也有让人烦恼的地方呢?” (有不少同学说穿 雨衣的时候,雨水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我们有 ) 什么办法来改进一下,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16 课充气雨衣” 。

13、4、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是孩子因爱美而要学。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4 课槐乡的孩子 。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家乡在哪儿吗?我的家乡在湖北省潜江市总口农 场。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那儿度过的。每到五月夏季来临的时候,路边、沟边的 许多槐树便开花了,树上像铺了雪,成串的槐花散发出幽幽的淡香,深深地吸一 口气,那清淡的香气使人心旷神怡。一场大雨下过,洁白的槐花瓣撒落一地,跟 下过雪似的, 小沟里也漂浮着一层夹杂着绿叶的白花, 偶尔会有青蛙呱呱地叫着, 顶着一头白花瓣从水波里钻出来,爬上岸去。小伙伴们也不闲着,年龄大的将镰 刀捆扎在竹篙的顶端,把一串串槐花勾下来,这时,地上的槐花散落一片,槐

14、花 的清香也弥散开去。年龄小的也不闲着,他们翘着屁股忙着把地上的槐花捡进竹 篮里。待竹篮满了,便提回家去让妈妈和上面粉,撒上盐和油,蒸着吃。这蒸槐 花香而不腻,小伙伴们可喜欢吃了。听说有个地方比我的家乡槐树要多,人们称 它槐乡,那里有令人稀罕的红槐花。那儿的槐花何时开?那儿的孩子也忙着采槐 花吗?采回的槐花仅仅也是蒸着吃吗?我很想知道, 你们想知道吗?请自由朗读 。 第 4 课槐乡的孩子”老师对童年生活回忆和描绘,让孩子们有一种美感和向 往,因此急于拜读。 5、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孩子因好奇而学习。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17 课小壁虎借尾巴 。 先板书“小壁虎” ,问: “同学们见过小壁虎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零星介绍之后,出示几幅小壁虎的图片,老师简单介绍: “壁虎,外貌像蜥 蜴,对人完全无害,全世界有 750 种。他们头大个小,足趾大都伸展且有吸盘, 喜欢夜里爬在墙上静候蚊蝇,尾巴有的尖长,有的短钝,有的是球形。 ”介绍到 此,添加“借尾巴” ,读课题,有什么疑问?(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还 要借尾巴呢?向谁借?) “我跟大家一样好奇,我们来读课文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